◆王培培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传球占圈》结合了民间游戏《击鼓传花》和《抢椅子》的特点。孩子们在进入大班之前玩过《击鼓传花》和《抢椅子》游戏,后来我们把《击鼓传花》中的花换成了篮球,把鼓声换成了欢快的音乐,《传球》游戏应运而生。从《击鼓传花》到《传球》再到《传球占圈》,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演变。本文将着重介绍《传球占圈》这一游戏规则和玩法的演变。
进入大班后,多数孩子仍然喜欢《传球》的游戏。但是我发现有极个别的孩子在那么激烈的氛围下还可以东张西望,在同伴的再三提醒下才把球传出去。终于,在几次游戏活动后,仔仔小朋友一脸无奈地说:“好无聊啊!”虽然声音很小,但是仍然被我听到了。我及时叫停了游戏,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边休息,边讨论。“我们怎么玩更有意思?”壮壮小朋友说:“玩点有挑战的……”我立刻追问:“怎么挑战?”“比赛呗!”仔仔挑挑眉毛说。“谁和谁比?”我接着问。铖铖大声说:“当然是男孩和女孩比喽!我们肯定赢。”“那不一定!”朵朵大声反驳道。我又问:“怎么比?”这时,有的孩子就说:“比谁传得快吧!”也有的说:“比谁传得多。”最后在全班孩子的共同讨论下形成了新的《传球》游戏: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每组幼儿面对面坐成U字形。每组三个篮球,当音乐响起时从U字形的一端开始传球,时间不限,哪一组先把三个球传完,哪一组就获胜。游戏加入了比赛的成分,让孩子们非常地兴奋,尤其是男孩子。经过改变后的游戏目标更加明确:要求孩子们要团结一致;要集中注意力接、传球。改变后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改变后的游戏让孩子们兴奋了好一阵子。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为了赢得比赛,有的组在传球的时候直接跳过了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反应慢的幼儿(通过观察我发现,轩轩(戴眼镜的女孩)因为眼睛近视加闪光,带着眼镜,动作有点迟缓,所以同伴直接越过了她)。
于是,我就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提出了我的问题。有的孩子就说:“让犯规的小朋友离开。”有的说:“比赛结果无效……”最后孩子们定下了“一旦有跳过的现象,比赛结果无效”的游戏规则。“可是由谁来监督呢?”我继续提出我的疑问。孩子们提出由老师来监督。“可是两组同时进行,老师有时候会兼顾不过来……”我有点为难地说。“那我们围成圆吧!”昱然小朋友大声地说。孩子们立刻采纳了昱然小朋友的建议。可是当孩子们围成圆以后,每组两个筐,一共四个筐怎么摆放?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围在一起。看着他们一个个耷拉着小脑袋,我就说:“我们可以去掉两个筐,只留下两个筐放球就可以了……”“那还怎么比赛啊?”雅雅大声抗议道,“不还是和之前的传球一样吗?”讨论到这里仿佛进入了死胡同,孩子们一筹莫展。“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之前在圆上玩过的游戏嘛!”我提醒道。“贴烧饼”“切西瓜”“抢椅子”……孩子们想到了很多。最后经过讨论:既然是比赛就要有输赢,就要一分高下,需要“抢”。“抢”什么呢?我提醒幼儿,抢圈圈里“唯一”的东西——“圆心”。就这样生成了《传球占圈》的游戏。
这一游戏的玩法:选择一个较为空旷的场地,准备两筐篮球(每个筐里各放3个篮球)和一个呼啦圈。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围坐成圆圈,呼啦圈放在圆心。每组先选一人抱好球,当音乐响起时,抱球的两名幼儿按同一个方向开始传球。当音乐停止时,拿到球的两名幼儿去抢占圆心上的圈。先占到圈的幼儿就收获对方的一枚篮球。没占到圈的幼儿则从自己组的筐里再拿一枚篮球,继续游戏。游戏可进行三次或五次,最后获得篮球多的组为获胜组。游戏规则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定为:音乐停,拿到球的幼儿才可以抢占圆心;在抢占圆心时,不得推挤同伴。孩子们对新的游戏充满了期待。可是在几轮游戏后,孩子们自己不愿意了,因为当音乐一停,每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冲向圆心,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仔仔极为不满地说:“要惩罚没拿到球也去占圈的小朋友……”“怎么惩罚?”我问。“扣他们的球,给我们……”陈辰说。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没拿到球的幼儿去抢占圆心,男孩的人数多于女孩,男孩组就要给女孩组一枚篮球;反之,女孩组则给男孩组一枚篮球。这么“重”的惩罚,终于“镇住”了一帮因为激动而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朋友们,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璐文小朋友在音乐停的时候,手里没有球就去抢占圆心,结果女孩组输掉了一枚篮球。)
在几轮游戏后,出现一种现象:当音乐停止时,球一下子落在了同组小朋友的手里了。孩子们都愣住了。我摊摊手问:“怎么办,这一轮算男孩赢,可以吗?”“不行!”女孩们反驳道。最后经过协商,球如果落在同组小朋友手里,占圈无效,重新开始游戏。
经过孩子们的边玩边讨论最后我们的游戏规则定为:1.当音乐停止时,拿到球的幼儿才可以抢占圆心;2.在抢占圆心时,不得推挤同伴;3.没拿到球的幼儿去抢占圆心,就要给对方组一枚篮球;4.当音乐停止时,同组幼儿拿到球时,抢占结果无效,重新开始游戏。
《传球占圈》这一游戏从幼儿已有的经验中生成,不但锻炼了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同时增强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游戏中,体验到体育游戏的乐趣。游戏给幼儿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为幼儿提升了成长的环境和成长的助力。为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拥有“灵敏的感觉器官”的同时,还要做一个“懒”教师。比如说当孩子们对游戏不感兴趣了,说明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了“倦怠”的情绪,当前的游戏已经激不起孩子继续活动的愿望;还比如在游戏中我发现了孩子们“跳过”同伴的现象,这是由于游戏规则不够全面。因为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保证,也是作为评定游戏胜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介入了孩子们的游戏,引导他们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规则。但是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我又变得很“懒”。我把问题抛给孩子去讨论、解决,“怎么改?”“怎么挑战?”“谁和谁比?”“怎么惩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交给了孩子,真正发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因为我一直觉得,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孩子最后给你的很可能是惊喜。总之,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时,要合理、积极、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游戏,保证游戏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游戏目标:锻炼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活动材料:篮球若干、球筐2-4个、呼啦圈一个、场地(空旷的室外或室内)
游戏玩法:选择一个较为空旷的场地,准备两筐篮球(每个筐里各放3个篮球)和一个呼啦圈。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女孩组和男孩组,各组人数为10人以上),围坐成圆圈,呼啦圈放在圆心。每组先选一人抱好球,当音乐响起时,抱球的两名幼儿按同一个方向开始传球。当音乐停止时,拿到球的两名幼儿去抢占圆心上的圈,先占到圈的幼儿就收获对方的一枚篮球。没占到圈的幼儿则从自己组的筐里再拿一枚篮球,继续游戏。游戏可进行三次或五次,最后获得篮球多的组为获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