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莹莹
不要自我设限,如果一个科幻作家在探讨的是人类普遍意义上关注的话题和困境,那就不需要将其在形式上类型化。
从1816 年那个阴雨绵绵的夏天,玛丽·雪莱写出了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算起,科幻这一不容小觑的文学类型,已蓬勃发展了两百多年。从萌芽初创期的凡尔纳和威尔斯,到西方科幻黄金时代的“三巨头”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再到新浪潮时代的菲利普·迪克、J. D. 巴拉德、奥尔迪斯,再到赛博朋克时代的威廉·吉布森,不同时代的作者和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定义和宗旨皆有不同的理解。
在国内,从1904 年面世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始,到老舍的《猫城记》,再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再到星河、刘慈欣、王晋康等众星涌现,科幻的创作和接受也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站在出版者的角度,前有《科幻世界》,后有读客文化,都开辟了一条拥有独特辨识度的科幻产品线。《科幻世界》沿袭了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风格,由硬朗风格的插图构筑了整体印象;读客则从视觉吸引眼球的角度,经常在设计上一鸣惊人。
作为国内外国文学出版的重要阵地,译林出版社自2013 年开始,开辟了一条幻想文学产品线——“译林幻系列”,致力打造的第一个作家是菲利普·迪克。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个套系要走什么样的风格并没有提前设定,在科幻选题已被整体开发过的出版当下,对要做哪些作家也只有朦胧的规划,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从作家和作品的角度打造产品,争取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选题潜力。
迪克生于1928 年,逝于1982 年,在美国科幻界堪称传奇。短短的54 年生涯留下44 部长篇和121 个短篇,被誉为“写小说的哲学家”,写作风格在美国科幻界别无二家。除了科幻经典电影《银翼杀手》的原著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代表作还有《高堡奇人》《尤比克》《流吧!我的眼泪》等。
早在2003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就开始引进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中文版。系列共出了14 本,其中13 个长篇,1 本短篇集。可惜译本良莠不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读者口碑。后来这个系列渐渐收掉,也没再继续出版新品。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重新打造他的作品其实冒了很大风险。
但在重重的疑问中,我们仍有个比较坚定的认知,那就是他的作品绝对是没有过时的。迪克的主要作品均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于“何为现实”和“个体身份认同”两大拷问。在虚拟现实拉开序幕、科技不断渗透人类生活的21 世纪,可以这样说,我们才刚刚叩开迪克世界的大门。
坚定了这一信念,我们选择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作为最初尝试,而不是直接铺开一个大套系。迪克的翻译非常非常难,五本中的《尤比克》又算是他最难的作品,还记得当初译者不断跟我打电话,说他找宗教局的人聊了很久很久,才最终弄清楚小说里有些固有名词的含义。那个时候,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老版本的译本质量被人诟病了。于是,在编辑和校对中,最终的三审三校,变成了三审五校甚至六校,力求不能出现硬伤。
在出版形式上,我们舍弃了科幻小说的惯常设计,将每本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元素提取出来,辅以恰当的艺术处理,打造了一套扁平化的装帧呈现。这样“去类型化”的出发点在于,我们认为菲利普·迪克不需要被贴上一个“科幻作家”的标签,如果他探讨的是存在的意义和现实的界限这一文学恒久主题,他就可以被作为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经典作家来对待。
“译林幻系列”出版的第二位作家是美国华裔作家特德·姜。
1990 年,特德·姜的第一篇科幻作品《巴比伦塔》发表,一举夺得星云奖。迄今为止,特德·姜只发表了17 个短篇,却获得了四次雨果奖和四次星云奖,其他奖项和提名更是不计其数。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曾被改编成电影《降临》,也是第一次从语言学的角度描写了人与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接触。
2005 年,特德·姜的第一本简体中文版小说集由《科幻世界》引进出版,口碑和反响均非常好。但是十来年过去,一直没有新版面世。2015 年,我们结集出版了特德·姜的两本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和《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上市之初便迅速加印。2019 年年底,两本书分别再版,重新调整了篇目,按照英文版新结集,增添了四个全新的篇目,新作结集名为《呼吸》。新结集出版后迅疾横扫了年底的各大好书榜,上市半年,销量已超过10 万册。
特德·姜的出版思路其实和菲利普·迪克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呈现上的“去类型化”。与读者对科幻小说的既有认知不太一样,特德·姜的小说不是集中在星际战争或者外星殖民,而是基于一个科学内核,引爆一次强大的情感冲击,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宇宙、时间、自我和宿命的独到思考。所以,我们对他的定位没有局限在科幻作家,在后期文案上,也更多将宣传点集中在作品能带来的情感冲击上,而不是某个特别的科幻设定。
与菲利普·迪克不同的是,特德·姜的作品萦绕着一种冷峻又温柔的气息。于是,作品集的装帧呈现的是与菲利普·迪克作品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不一样的气息。我们特别选用了一种摸上去非常像绒面的艺术纸,封面图案选用了简单的印银工艺,旨在能展现作品冷峻的思辨下文字的温暖。
遇到《火星救援》这个选题,是“译林幻系列”与好运气的一次偶遇。
美国科幻作家安迪·威尔的这本小说,被很多读者称为“太空版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一名落难的宇航员孤身在火星上求生的故事。这本小说最初是被作者贴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免费供人阅读,后来在亚马逊以电子书的形式自出版。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有幸遇到了它。由于是新人新作,在购买版权方面就非常谨慎,但是版权代理的预期又十分高,所以还经历了不小的波折。
初读文本,一下子就被小说中那种热血打动了。在欧美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科幻小说很多已不再拥有那种大航海时代的热情,而是更多地聚焦在对社会和科技的反思上。但《火星救援》并不是这样的反思作品,小说通篇贯穿着的是凡尔纳精神,孤身在火星上,把鲁滨逊在地球上的荒岛求生,演绎了一次太空版。基于对文本的热爱,我们迅速向外方提交了报价。
但外方并不满意,让我们调高报价。于是,我们调高了报价。但外方还是不满意,让我们再调高。于是,我们又调高了报价。但外方还是不满意,让我们进一步调高。这次,我们打算放弃,因为新人新作的出版风险其实非常高,再往上报价就要血亏了。代理方没有理会我们,可能是去寻找别的出版方了。
好在命运垂怜,两个月之后,可能是没有别的出版方感兴趣,代理又回来问我们:还愿意做吗?我们开心到飞起,立马签了合同。这本小说的中文简体版销量已过20 万册,在购买版权的当下,这真的是万万没想到的。
在具体操作上,这个选题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因为在编辑过程中,不断传出要拍电影,电影要在北美上映了,电影要引进中国了,诸如此类的消息。而小说和电影同步上市,必定会带给小说巨大的额外流量的加持。
在最终呈现上,我们沿用了外版封面,第一是因为外版封面的设计本身在线,第二也是为了赶时间,第三还因为马特·达蒙拿过这个封面拍了照片。各方因素一综合,就立马锁定了这个设计。
不过即使如此,腰带的文字和排版还是反复调了二十来次,因为这本书有太多可以凸显的点,比如从自出版到《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好莱坞大片的原著小说,从未遇见过的搞笑幽默的文风,火星鲁滨逊和《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情节,兰登书屋和20 世纪福克斯前后只隔四天火速天价拿下图书和电影的版权……在这种情况下,腰带上的信息呈现就变成了一个考验编辑抓重点的场合。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脱离编辑身份,以读者角度来思考。最终,我们舍弃了一些信息,并将关键词放大。
作为一个幻想文学书系,“译林幻系列”求精而不求大,希望能在幻想文学的沙滩上,发现那些经年历久仍熠熠生辉的作家作品。虽然在套系开发之初,我们并没有去思考这个套系到底要做什么,但是一路下来,也慢慢悟出了一些恒久不变的原则,那就是不要自我设限,如果一个科幻作家在探讨的是人类普遍意义上关注的话题和困境,那就不需要将其在形式上类型化。而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既有读者群的疆界,这本身也是出版者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