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10-25 02:38:32朱启兵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矿废弃地矿产资源

朱启兵

(山东省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很多地方不得不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进而导致自然矿产资源的枯竭,同时也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样不但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同时进行生态修复,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矿区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目标。

1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简介

1.1 工矿废弃地复垦概念

复垦(reclamation),指将被破坏地区的地貌恢复到与其被破坏前相仿的形态,这种恢复既包括地形地貌,同时也包括该地区的植物与动物群落。而工矿废弃地复垦,又被称为土地复垦,是采矿权人根据所在国的矿产资源与土地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在矿山建设与生产的过程中,对因为矿产资源挖掘导致矿区出现挖损、塌陷等被破坏且弃置的土地进行勘测规划、填平治理等整治措施,使其能够恢复到可供人们继续利用状态的过程和活动(见图1)。在实际生活中,对矿区进行矿产资源的采矿作业,往往会导致矿区的土地被破坏从而荒芜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图1 工矿废弃地复垦规划图

1.2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关系

根据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概念,土地复垦工作不仅关系到土地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环境问题。其核心和最终目标就是生态环境的重建。因此,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相互依存,进行生态的工矿废弃地复垦才是土地复垦工作终极的目的。

1.3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标准

在工矿区进行矿产开采,当资源枯竭被废弃后,经过一段时间自然的修整后,部分土地的有机物质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样就会使该处土地能够进行复垦。而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地较少,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更少。据统计,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人口却占了世界总人口的22%。因此,当前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的核心就是围绕着耕地保护进行,将这些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效益,这也是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首要目标。另外,复垦的工矿废弃地还应积极建立植被,为该区域土地正常的利用提供必要的植被支持,保证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2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现状

1987年我国成立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复垦研究会以来,对土地复垦工作越来越重视。工作开展几十年来,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快了工矿废弃地复垦的进度,很多工矿废弃地都得到了生态修复,实现了土地的复垦。但仍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具体如下。

2.1 土地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因为矿产大都深埋在地下,而且大都处于偏远的地区,所以在进行矿区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无法在第一时间被运输出去,只能堆积在出矿口附近,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另外,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因为开采技术不够先进,加之管理也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地区的矿井出现坍塌的现象,这样就会严重破坏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从而破坏该区域的土地结构。时间一长,矿区的土地不仅会出现严重的营养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同时还会造成地面沉陷,土地松化,一旦遇到暴风雨天气,就会发生泥石流或洪水等地质灾害,从而导致人员伤亡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2 地面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因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大都处于植被丰富、地形险峻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原生植物生长十分茂盛。但开采矿产资源,不仅会对该区域的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对该区域的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地面原生植被可以防止该区域土地的沙漠化,同时,防止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一旦地面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就会提高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而且,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大都被先堆放在矿区及附近区域,这样会占用较多的土地,从而导致矿产资源堆放区域的植被遭到破坏。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因矿产资源开采导致植被遭受破坏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06万km2,这样就导致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遭遇重大的难题。

2.3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因为人们一旦开采资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重金属污染、化工污染和水污染,特别是水污染问题,一旦污染的水流入地下,不仅会造成流域内土地的污染,还会影响到地下水,甚至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从而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甚至还会存在危害气体,这些粉尘和危害气体一旦飘散到空气中,不但会影响到空气质量,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 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制度不够完善

2011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0—2015年)》,从法律法规以及规划的层面明确了土地复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但尚未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资金筹集、技术规范、检查验收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全面开展。

3.2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不够先进

当前,我国每年矿产资源开采工作会导致百万亩的土地遭受损毁,而且因为矿产资源种类和产地各不相同,必须根据矿种和产地的不同,科学进行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以促进土壤的重构、地貌的重塑、植被的重建、景观的再造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从而影响了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

4 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问题的对应策略

4.1 制定完善的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制度

针对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相关人员应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将它们先进的制度引入进来进行本土化改造,逐渐制定出完善的制度。例如,当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就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土地复垦制度,在土地复垦率方面超过了50%,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也可以借助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引入这些国家的相关制度,然后将其与我国各地矿区的特色相结合,逐渐制定出完善的制度,促进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

要想促进我国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必须加强技术的研发。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该根据矿区废弃地的类型,运用合适的化学技术加强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改良。例如:对于酸性的土壤,可以借助煤灰和石灰等碱性的工业物质,对其进行中和处理,从而调和土地的酸度,使该区域的土地能够达到正常耕作的标准;而对于碱性的土壤,则可以借助煤炭腐植酸对其进行中和改良;对于土地肥力不够的土壤,可以运用氮、磷、钾肥等无机肥料或有机化肥,对其进行改良,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其次,林草植物对于工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林草的种植实现对工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使其能够达到复垦的效果。因此,在对工矿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使其能够复垦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该地区工矿废弃地被破坏的程度,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林草植物的种类,如抗寒抗旱性能良好、生长速度较快且具有土壤改良效果的树种与草种,在特点区域进行种植,从而有效实现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最后,相关人员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如RS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这三种技术各不相同,有着各自应用的范围。在具体操作中,相关人员可以运用RS技术调查矿区土地覆被的情况;运用GPS技术监测矿区土地的沉陷、变形情况;运用GIS技术对勘测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通过这三大技术的支持,能够促进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让工矿废弃地变成“绿水青山”,进而变成“金山银山”。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及开展生态修复是当前我国重要的任务,对于我国的土地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但当前我国在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面尚未制定完善的制度,复垦技术也缺乏创新,导致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比率较低。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复垦经验,制定出完善的制度,研发出先进的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和生态修复,使其变成“绿水青山”。

猜你喜欢
工矿废弃地矿产资源
关于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3年1期)2023-06-15 02:44:58
苏州市开展工矿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金属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学术论坛(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2
矿山废弃地分析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打开工矿灯市场前,你必须知道的散热知识!
中国照明(2016年4期)2016-05-17 06:16:17
恳请将黑龙江“工矿型”革命老区纳入国家精准扶贫规划
基于墒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采煤废弃地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徐工矿用卡车在泰国登陆
专用汽车(2014年10期)2014-12-17 0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