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剑, 吴国秋,2
(1.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2.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C2M服务制造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C2M融合发展而产生的新趋势和新模式[1,2]。它是以顾客为中心,以全产业链为基础,将C(顾客)端与M(制造)端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使C端个性化需求及参与度加大,能够参与到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全产业链运作中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倒逼C端与M端的联动升级,实现全产业链的运作[3,4]。这种新模式所提倡的全产业链运作依赖于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完整和高效[5,6],这就要求打通C端与M端的壁垒,建立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撑。因此,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就成为构建新模式的基础与核心研究内容[1,7,8]。物流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对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新的产业模式构建具有关键作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构建要考虑如何整合制造业物流资源和制造资源,建成面向顾客全生命周期的,并能够使C端与M端互联的新型物流体系[9~10]。因此,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其一,物流体系资源甄别与要素分析;其二,物流体系结构模型构建[11,12]。
近年来,人们对制造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生产制造中的生产工艺设计与选择、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物流运作、制造流程优化等方面及制造模式转型中的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技术与模式、顾客价值、组织再造、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等方面[13,14]。对物流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学派。第一是内容学派,主要研究包括国内外物流体系结构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模型和运行机制[15,16]。第二是过程学派,主要研究包括体系结构建构的阶段过程[17,18]。第三是技术学派,主要研究从技术角度建立物流体系结构的问题,此外还包括各类技术方法,例如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19]。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对物流体系的研究多是以运行为角度,比较缺乏对物流体系结构规划过程设计的研究。而且,物流体系在C2M方面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尤其是构建能够解决C端与M端互联的物流体系结构模型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21]。
综上,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运用体系工程和物流均衡理论,提出了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旨在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提供支持和应用参考。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模型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逼近或最终实现C端和M端以及中间环节供需均衡的“理想状态”。这个“理想状态”就是通过对物流体系结构的优化,使得物流体系在一定的技术与经济等条件约束下达到中间环节最少、物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状态。
为实现供需均衡,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要能够建立C端与M端的“短链式”且快速的有效连接方式。这就要求以提升顾客价值为核心,优化服务制造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建立起快速、均衡、不断优化的体系结构,并在数量、结构、时间和空间四个方面上达到对应平衡的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的实现又需要运用物流均衡理论对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内各类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因此,物流均衡是物流体系运行的出发点和基础,也是物流体系运行所要达到的目标。物流均衡有利于最大化地利用资源,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在运用物流均衡理论使得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不断优化、向理想状态逼近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采用体系工程理论和方法,来构建物流体系结构模型,对节点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得到最优状态。
所以,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模型是物流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方法工具,该模型是基于将均衡理论作为出发点和目标,将体系工程理论方法作为具体的构建方法而建立的。
均衡是指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变量,在一系列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均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没有变化趋势的状态[22]。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可能会不断产生新的因素,原有的均衡状态会被打破,需要在优化过程中,形成新的均衡状态。因此,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意味着发展,且在持续的发展中寻求最佳的状态。均衡理论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是能够使物流体系达到不断优化的状态,具有平衡物流体系内的各类要素的意义。物流均衡理论产生于这种在物流体系内的动态变化中而均衡的思想。物流均衡理论是指产业链或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产业环节上物流供给和需求在数量、结构、时间和空间上均达到平衡(大体相等)[23]。物流均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要求在数量上使产业中间环节的供给和需求的物流量达到平衡,在结构上使物流资源与各产业资源相匹配,在时间上使各环节之间准时正确衔接,在空间上各类要素平衡[23]。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伴随着物流均衡的整个过程,共同构成了物流均衡的基本结构。物流均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C端与M端的需求和供给随时发生变化,物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也随之变化。当物流供给量小于物流需求量时,现有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影响物流需求的增长速度,故需要加大物流供给量,使两者达到均衡;当投入的物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会有一部分物流资源闲置,造成浪费,此时又出现新的不均衡,需要在减少物流供给量的同时促进需求,从而使物流体系向均衡方向发展。物流体系的运行按照“不均衡—均衡—不均衡—均衡……”的路径不断发展。不同的装备技术水平,均衡的层次不同,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物流体系总是由低层次的均衡不断向高层次的均衡发展。
为解决体系的管理和应用等面临的各类问题,需要形成一定的普适性理论,而且体系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以传统系统工程的理论内容很难有效解决各类问题[24]。因此,解决体系的问题需要基于体系的实际、采用体系的思维,这种思维应该是基于系统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升华,是复杂系统理论的具体化(“体系化”),称之为体系工程。体系工程理论源于系统工程理论,系统工程注重对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提倡系统的优化[25]。体系工程就是根据体系的发展需要,在体系从设计、规划到开发等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里,应用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体系管理的整个过程的统称[26,27]。体系结构建模的三阶段过程方法是在交通体系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第一阶段为定义阶段,对体系的领域类型和层次进行分析,形成层次域结构。第二阶段为抽象阶段,分别对利益相关方、建设介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概念模型。第三阶段为实施阶段,搜索体系问题解决的合理性或验证假设体系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可以通过构建结构模型来实现[25~27]。利用体系工程的理论,能够对物流体系的构建起到框架架构与优化提升的作用。首先,当下的物流体系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物流体系,影响物流体系的各类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多变,而物流体系又是支撑产业有序发展的保障。在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物流体系需要完成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涉及产品服务开发设计到输出的整个过程。其次,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需要实现C端与M端的直接互联,这是连接方式的改变需要对物流体系的要素关系、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以顾客为核心的有效连接。
C2M服务制造需要通过建立物流体系,尽量减少C端与M端的冗余环节,来实现C端与M端的短链式互联。因此,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具有需要循环优化改进的特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重新构建,达到在不同情况及不同阶段下的体系平衡。体系工程是构建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途径。利用体系工程的理论思想,对物流体系内的要素、节点等进行定义,并对其聚集、划分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阐述。运用体系工程方法中的建模技术,构建物流体系的建模过程和结构模型。物流体系结构模型的优化目标是要使体系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体现在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均衡。因此,均衡既是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目标又是方法。利用物流均衡理论,在构建物流体系结构模型时,对体系层次的均衡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物流体系结构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四个方面的情况,并在价值函数的设立时,以四个均衡度为指标。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C端与M端的互联手段,要求以提升顾客价值为核心,优化服务制造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建立起快速、均衡、不断优化的体系结构。从功能目标的角度来看,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功能应具备要素聚类可分、短链、层次开放可变、整体均衡的特征。
(1)要素聚类可分
物流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要实现整体最优,因此这里需要对体系内的各类要素进行统一的协同管理。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节点要素具有一定的聚类性,可以根据对要素关系的分析,构建不同的层次形式,以此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关系。
(2)“短链”形式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最大优点即为C端与M端的直接互联。因此,优化后的物流体系要减少连接中的不必要环节,构建高效、精准、敏捷的短链结构。首先,节点数量和层次数量变得更少,这样不但缩短了中间环节,优化了网络布局,而且进一步拉近与C端的距离。其次,由于离C端更近,物流体系对顾客需要变化的反应程度就要更加迅速,并且变得精准,体系节点要素组合的个性化程度要变得更高。最后,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循环改进物流体系结构,要有应对“短链”的需求不确定性和风险抗压能力。
(3)层次开放可变
物流体系是由不同的节点要素组成,而且节点要素复杂且多变。因此,可以根据体系运行的任务、活动及完成的使命交互的信息等对体系节点要素进行描述,并对体系结构进行分解和分配,以此形成体系功能网络层次。而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由于连接的方式发生改变,体系的层次结构也具有柔性可变的特征,也就是体系结构具有一定开放性,要根据不同情况塑造不同结构的体系,并不断循环优化。
(4)整体均衡。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要符合物流均衡理论的要求,要从是否处在均衡状态来衡量体系是否达到最优。因此,体系的各个层次中的各个节点要素,从时间、数量、结构、空间四个方面达到均衡。
(1)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包括以下五部分主体内容:
1)节点:节点为体系内最基本的元素,它是构成体系整体的主要内容。
2)子系统:体系内的各类节点通过协同机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体系的子系统。
3)资源要素:体系内还应该包括各类资源要素,起到为体系提供服务及支撑的作用,并协助体系完成体系功能及目标。
节点、子系统、资源要素构成了体系的内核部分。体系的内核部分具有功能目标的作用。
4)物流平台:物流平台协调着体系内核与外部要素的连接,起着指挥与指导的作用。
5)信息平台: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可以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实时交互,以达到服务全程化的实现。
如图1所示,C2M服务制造通过物流体系实现连接,以达到服务全程化。这是体系的最初始状态,而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需要进行概念性的抽象,形成对体系的具体描述。此外,物流体系的结构需进一步进行描述,尤其是对体系各层次节点的构成及其表达。此外,体系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以达到优化状态。
图1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图
(2)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资源要素分析
资源要素划分要以整合、集成的角度对虚拟要素及实物要素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资源要素可以分为:①基础要素,它是体系内各个节点的承载体和连接体,即实物和实体的基础整合,包括:设施与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与管理等。②功能要素,即体系内各个节点所具备的能力,要满足功能的各个特征,从工作形式和内容来看,包括:包装、装卸、存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内容。③运作要素,物流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它是满足业务流程运作所需,主要包括:资金要素、物的要素和时间的要素。④支撑要素,即保障体系有序运作的有力支撑,能够让各个节点能够完成体系的目标,包括:制度要素、标准化系统要素、人的要素[31]。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需要通过构建均衡的体系结构以满足C端与M端的需求。这里,利用体系工程和物流均衡理论,构建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本文结合体系工程中的三阶段建模技术和网络分析方法,确立模型构建过程。第一,对体系层次进行聚类划分,要求描述出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均衡情况。体系层次聚类为模型打下构建的基础。第二,对利益相关方、建设介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体系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体现最原始的层次关系表现形式,即相当于体系的初始值。第三,建立体系的结构模型。结构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之上,对体系结构状态的描述。
通过体系的结构模型,可以很清楚的描述体系整体及体系内各个节点要素的状态。但是,还需进一步对体系进行优化,以不断逼近物流均衡,达到最优状态。因此,根据上述内容,利用体系工程的价值函数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具体思路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规划过程
这里采用体系工程理论的理论方法并结合物流均衡理论,对物流体系内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并最终聚类成层次结构。
(1)体系的层次
基于物流体系的要素分析,根据要素关系,建立不同的层次结构。这里,设定α层为最基础的实体层,不能进一步分解;β层要素为α层实体以网络方式的会聚;γ层要素为β实体以网络方式的会聚;以此类推,直到最顶层。在体系层次中,除α层实体特征外,体系运行时更高阶体系层次组织与结构的价值输出,这可以推导出:高层实体交互关系性能源于低层实体的能力和交互关系,也就是说最终的决策由顶层产生。
(2)体系层次聚类划分的表现形式
对各类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聚类划分,构建不同的层次结构关系表现形式。这里,可以做以下划分:
α:单一企业内部的基础流程环节(如包装、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
β: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子节点(如信息传递,物流通道等)
γ:子节点基础之上形成的中心点(如平台体系、物流园区等)
……
ε:体系顶层设计
(3)体系层次均衡情况分析
根据各个层次节点要素分析,结合物流均衡的四个要素,对每个层次的均衡情况进行分析。这里,利用物流均衡理论对体系问题进行分析。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均衡要素可具体划分如下:①时间要素,体系内的各类资源运作时间,能够体现其准时性和效率性。②数量要素,体系内的各节点等的数量,能够反映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匹配性,以此推导出体系的均衡特征。③结构要素,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匹配情况,即在同类型的产业或同类型的均衡层次下,需求主体的需求比例与能够提供该类型服务的供给主体的供给比例平衡的状态。④空间要素,体系内各类节点、资源的空间位置情况,能够反映出体现体系内整个的空间布局情况及其均衡性。
表1 体系层次均衡情况分析
概念模型是在对体系层次划分及理解基础之上对体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交互关系进行的抽象分析。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能够将C端与M端有效连接,而这种连接需要面对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将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优化的价值输出,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这里将体系细分成利益相关方、建设介质、影响因素三方面,并对每一个细分领域做具体概念的解释,最终塑造出概念模型。
(1)利益相关方确定
在物流体系的设计上,主要对三类因素的价值系统进行分析,三类角色分别为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顾客。制造企业为M端,面临着服务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亟需解决构建服务制造模式的问题。顾客为C端,它的个性化需求增多,需要给予其附加值更高、服务更好、价格实惠的高质量产品,而且对其定制式的需求增多。物流企业是连接C端和M端的重要载体,而这里重点即在于构建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
(2)建设介质确定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建设介质是基于信息及网络规划基础之上的概念模型的关键要素,对整个物流体系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
(3)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为积极因素及消极因素。积极因素主要涉及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的价值获取和体系优化,即体系稳定性、物流供给时效性、高质量性、安全性,可间接的影响体系内各相关利益方。而消极因素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体系设计的缺陷,即体系反常行为对体系功能的维持性、物流供给偏差、服务质量低。
(4)概念模型构建
将各类信息通过概念化的手段,形成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概念模型,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概念模型
1)利益相关方是制造企业和顾客,二者之间通过物流体系来实现连接。
2)影响因素从体系节点开始,向体系的更高层次做延伸影响。
3)在整个体系的构建中,建设介质是体系搭建的支撑要素。在体系内各要素之间,通过各类服务来实现连接。
概念模型是对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一定程度的抽象化内容描述。
这里采用体系工程理论中的网络分析方法,对概念模型及各个层次内容结构建立实施。网络分析方法为体系问题分析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性能、探索网络演化机制的数学手段。在网络分析方法上,网络定义为节点之间的交互连接,不同的体系关注不同的网络对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设置不同节点,从最底层的α层开始,依次到顶层ε的设计,而且也要考虑物流均衡理论的四个要素,即时间、数量、结构、空间来分析体系域问题,具体内容见图4。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体系各节点要素可能退出或进入,其交互连接随时间而变化,图4中边界的可渗透性描述体系的演化行为。
图4 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模型层次图
2)每一层都是其底层问题的会聚,展示了体系底层网络会聚形成高层组件的过程。
3)不同层次上的体系节点要素数量不同,如图中α层的数量n多于β层的数量m,而β层的数量m多于γ层的数量p,可表示为n≧m≧p。
4)最底层α的节点要素代表了物流体系内最基础的作业流程环节,而将体系域的时间、数量、结构、空间纳入到该层来进行分析,以此渗透到各层领域要素内。因此,α1至αn表了α层不同的体系节点要素,而α11、α12、α13、α14分别表示α1节点要素的时间问题、数量问题、结构问题、空间问题。
通过以上问题的层次划分,形成了C2M服务制造的物流体系结构模型。
根据结构模型,测度物流体系的有效性和最优性,而该测度必须建立在利益相关方期望的价值输出,以输出最优价值函数。价值函数代表对体系价值输出的有效性评判。这里,在体系结构内部,以各个层次价值量之和最大化为最优。设V为体系层次整体价值量函数,Vα是α层的价值量,Vβ是β层的价值量,以此类推,最顶层的Vε是ε层的价值量,则体系层次整体价值量最优值表达式为:
maxV=Vα+Vβ+…+Vε
(1)
体系的聚群情况可以通过体系的聚群系数测度出来。聚群系数代表了体系网络节点的聚集情况。体系节点越聚集则代表着体系网络越紧密,体系节点间的吸引力越大,代表着互相的影响程度。对于体系网络中任意节点i,其聚群系数Ci为:
(2)
其中,Ei为节点i所有邻接节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的数量;ki为节点i的度;(ki-1)/2为节点i所有邻接节点之间可能的最大连接数。
从物流均衡的角度来看,在体系整体中,时间、数量、结构和空间四个要素都有其相对的重要程度。因此,设:
P1:时间相对重要程度;
P2:数量相对重要程度;
P3:结构相对重要程度;
P4:空间相对重要程度。
每一层的价值量通过自顶向下的分解,建立利益相关方价值系统的目标层次结构,对每个节点所关注问题建立其定性特征的定量函数。而对于体系的每个层次来说,每层体系的价值量会受到每个节点的利润U、每层体系的均衡度e、每层体系的聚群情况C及该层次相对其上层次的价值影响度四个方面影响。以此,首先分析α层的价值函数。
Vα=Uα·eα·Cα·L
(3)
每层体系的利润值,可由各个层次的每个节点利润值来考量。设Uαi为体系α层第i个节点的利润,以此类推Uβi…Uεi,则α层的利润Uα为:
(4)
以此类推Uβ…U。
每个层次的均衡度由各个均衡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及每个层次内部各个要素的均衡度决定。e代表了每个层次的均衡度,e1是时间均衡度,e2是数量均衡度,e3是结构均衡度,e4是空间均衡度。则α层的时间、数量、结构、空间均衡度分别为:eα1、eα2、eα3、eα4,则α层的均衡度为:
eα=P1eα1+P2eα2+P3eα3+P4eα4
(5)
每个层次相对其上个层次的价值影响度来自于体系层次的目标索引,即进行自底向上的综合分析,从最底层开始按照价值索引,结合每个层次的价值量对其上个层次逐层影响,建立各层不同的特征测度的目标价值函数。本层次中,最底层的α层没有下层影响,因此不涉及。
综上,计算每个层次的价值量。
Vα=Uα·eα·Cα
(6)
(7)
从β层开始,β层受α层影响,并以此类推。设Lα为α层对β层的价值影响度。Lα受α层相对β层的重要程度wα及α层的价值量Vα影响。则Lα为:
Lα=Vαωα
(8)
综上,层价值函数为:
(9)
如果Lα≤0,即α层对β层的价值影响度为负数,说明α层对β层的价值影响为负影响,不能为β层带来有效的价值输入,更无法为体系整体带来有效价值,说明其为冗余层次。鉴于这种情况,对α层进行优化操作,可以删除,Lα不计入公式,当其它层次出现该情况时以此类推。
以此类推各个层次至顶层ε层价值函数为:
(10)
综上,将式(7)、式(9)、式(10)代入式(1),即得出体系整体的价值函数和最优状态。
通过体系整体的价值函数可以得到体系整体的有效价值量。体系的最优状态是在去除不能给体系整体带来有效价值量的冗余层次而所形成的体系结构。但是,体系的最优状态是当前情况下所达到的状态,应继续不断完善,以逼近体系的理想状态。
模型适用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化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物流体系构建问题。沈阳市正面临国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沈阳市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造业是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构,是目前的规模化产业,在国内外有许多重要产品[28]。不过,沈阳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沈阳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十分完备,但是附加值高增值环节较少,运行效率不高,冗余环节也较多。第二,沈阳市是东北区域乃至东北亚的物流枢纽中心,圈层体系结构明显,具有较大区位优势和物流体系的典型性,区域优势明显。第三,沈阳市物流业所包括的环节活动众多,例如仓储、运输、快递等,体系十分庞杂,转型任务十分艰巨。
在这种背景下,沈阳市应主要进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及加强智能制造的建设,并对物流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因此,沈阳市制造业急需突破中间环节,建立新型的制造业产业模式,而C2M服务制造已经成为主要的产业链模式。因此,物流体系要随之相适应。物流产业是沈阳市比较突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分支之一,对制造业影响很大,它影响着制造业从产业链的M端到C端的各个环节。沈阳市急需构建满足C2M服务制造需求的物流体系并进行优化。
优化沈阳市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给出体系结构模型。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比较完备,各种主体环节众多,客观存在多个层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五层物流体系。
①α层:企业内部的各个作业流程环节。要使其优化,使每个环节活动达到效率最高、效益最大化。②β层:各个基层转运站点,可以是既能满足商业需求的配送站,又能满足制造业需求的转运站。要建立专业化、统一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配送设施,建立中转站。③γ层:在区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位置,覆盖面广、具有发展综合性特点、跨区域的中转、仓储、加工型物流园区及保税园区。④δ层:城市及主机厂周边,升级改造区域性的分拨中心。⑤ε层:第三方物流企业、区域性园区等形成的共同配送、信息处理等综合性平台。要满足沈阳市东、西、中、南、北各个区域制造业区域的各类服务要求,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根据体系结构价值函数的优化算法,给出层次的最佳状态。其中发现,β层和δ层的L值为负数,说明这两层对体系整体价值影响为负影响,因此应该去除,而后直接将其它层次在此互联。
沈阳市根据改进方案,优化后的制造业产业模式发生了变革,通过物流体系的构建,顾客与制造两端的距离拉近,并可以根据价值函数进行持续改善,加快了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构建沈阳市的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本文的数据来源为沈阳市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基于物流均衡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构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相关数据)[28,29]。
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体系是由传统制造模式向C2M服务制造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物流体系结构的规划设计是建立完整高效的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因此要从物流体系内各类要素的布局优化上着手判断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的状态与水平。为此,本文运用体系工程理论解决了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要素分析和概念模型建立问题,结合运用物流均衡理论解决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模型构建及优化问题。物流体系结构模型构建过程如下:第一,利用体系工程理论解决体系内要素定义、聚集、层次划分等问题,建立物流体系的概念模型;第二,结合利用物流均衡理论,提出体系内需要解决的时间、空间、数量、结构问题,并将其列为物流体系结构优化的目标;第三,以均衡度为条件,建立价值函数,对物流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建成能够使C端与M端快速互联的物流体系结构。
本文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沈阳市为例对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结构模型构建做了应用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检验分析,本文设计的模型在优化效果等方面,能够给出沈阳市具体的物流体系结构层次,并通过价值函数计算,对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判断,结果显示应该去掉价值函数为负数的站点转运层和区域分拨层,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和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的建立。
本文为C2M服务制造物流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基础,创新性的引入物流均衡理论,对体系内的各类要素进行考量,能够不断对体系进行优化。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一方面是运用体系工程和物流均衡理论所形成的理论思想创新,另一方面是模型构建方法的创新。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继续探讨物流体系结构模型的应用,对物流均衡度的测度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利用物流均衡理论对体系优化做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