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网络平台小程序、问卷调查末尾,总有一些抽奖活动能吸引你的眼球。如果你有很多次类似的抽奖经历,你会发现幸运女神竟然每次都会眷顾你,一些保险额度、大额优惠券等“逢抽必中”,天上掉的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在诸多网络平台小程序、问卷调查末尾,总有一些抽奖活动能吸引你的眼球。通常是一个大转盘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奖品,例如最新款的手机、100元话费、20元微信红包、50万元保险额度、800元扫地机器人优惠券等,当然还有“谢谢惠顾”。
如果你有很多次类似的抽奖经历,你会发现幸运女神竟然每次都会眷顾你,虽然离新款手机、现金大奖还有距离,但保险额度、大额优惠券等却是“逢抽必中”,天上掉的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逢抽必中”套路深
安徽合肥市民饶先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抽奖链接,而且“逢抽必中”。
饶先生说:“一般是在做问卷调查里面,最后都会附带一个抽奖。之前会点进去看一下,但是发现每次都是几百元的代金券或者让你进行投资的代金券,觉得挺忽悠人的,后来就没有打开过了。”
安徽铜陵市民陈女士也遭遇过网络抽奖的骗局:“我上次在网上抽奖,抽到了一个大额的现金券,可以买一个电子产品。我也在网上看了那个电子产品,的确蛮贵的,然后我就用了这个现金券,觉得非常划算。拿到货之后,我发现跟我在网上看到的根本不一样,而且也不是正版,我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陈女士认为,所谓的网络抽奖不过是变相售卖营销,是一种诱导消费者为伪劣产品埋单的恶劣行为。
黑龙江赵先生的经历有所不同,他中的奖是一个可免费定制的杯子,但需要支付邮费。结果东西到手后一查,他发现网络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和他支付的邮费价格基本一样,而且包邮。
赵先生说:“我觉得自己被这个平台欺骗了,它通过一种‘免费送,但消费者付邮费这样一种营销策略,让你来买这个杯子,我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抽奖实际上都是设定好的
有过类似程序开发经验的安徽合肥某公司技术人员李先生介绍,抽奖软件的开发非常简单,有固定的模板,奖品的内容、中奖的几率都可以后台操作。让消费者看似与大奖擦肩而过,实际上都是设定好的,甚至可以“指哪打哪”。
李先生说:“比如本次抽奖,我不希望有人抽中现金或者抽中实物奖品,我可以把现金、实物奖品概率设为0。我如果只希望有人抽中优惠券,我就把抽中优惠券的概率设置成100%,就可以了。我们配置完成之后,会生成一个链接,然后把这个链接投出去,真正的用户点击这个链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抽奖,不管是大转盘,还是其他形式的抽奖,点击抽奖的时候,只会抽到优惠券或者我们设计的其他奖项。”
李先生还说,大部分抽奖其实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行为,软件开发公司和商家有返利协议。
建议消费者选择值得信赖的大平台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邱宝昌介绍,以抽奖之名行营销之实的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消费者,把消费者引流到了别的平台。如果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产品质量和售后难以保证。
邱宝昌說,跳转到不知名的平台消费后会出现一些问题:消费者可能会遇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合格的产品,或者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其售后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比如,退换货的相关规定等。
邱宝昌建议,消费者应选择值得信赖的大平台进行消费购物,在自己认可、了解的平台上购买所需的商品,不要贪图便宜。如果消费者被引流到其他平台后发生消费纠纷,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等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
邱宝昌还指出,如果他们销售的是假冒伪劣商品,是不符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的,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保护组织、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去投诉,由他们进行调解查处。
(人民网2020.9.3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