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鑫 张如意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工作、生活、学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中粮集团充分发挥粮油、食品、金融、地产产业链优势,分别在粮油食品民生供应、医用物资供应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以实际行动彰显国企的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剧增。为及时满足消费者,中粮集团紧急调集疫情防控物资,实现春节期间即时复工,全力以赴开工生产,主动调整产能,确保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省及武汉市的粮油食品稳定供应,并作出疫情期间米面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的郑重承诺,为疫情期间各企业的生活必需品保供带来示范效应。
面对疫情临危不惧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封城当天,中粮集团迅速调动下属湖北周边工厂和中转仓米面油糖肉奶等粮油副食产品的库存,申请开通米面油糖肉奶运输绿色通道,并且为了确保老百姓能够“不断粮”,起运了首批保供物资向武汉集结。
以米油面品牌“福临门”“香雪”、肉食品牌“家佳康”、乳制品品牌“蒙牛”等为代表的中粮集团旗下诸多品牌,迅速组成中粮生活必需品保供的供应商。
虽然“让老百姓买得到”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整个产业链条在最短时间内紧密衔接配合、不断灵活调整。为了让老百姓在特殊时期也能买到所需生活用品,需要的是市场上下游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粮集团从需求精准、应急运输、联合生产到机动采购,在“一盘棋”的保供体系下,整个链条的灵活机动性、及时有效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样的链条上,一旦市场出现抢购或短缺,信息即刻从市场传递到集团保供领导小组指挥部,整个供应链马上可以作出反应,进行紧急调配。一般来说,近的地区可以在24小时之内解决,远的也能够在48小时解决,不会超过72小时。
2020年1月27日,湖北省饲料企业紧急求援,由于饲料原料极度短缺,近4亿只存栏家禽、1692万头存栏生猪面临断粮困境。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湖北及周边鸡蛋、鸡肉和猪肉供应。中粮集团紧急从周边、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组织玉米货源14万吨,从华东、华南、广西等地调运豆粕1.7万吨,超过60万吨来自黑龙江等地的玉米正在源源不断地向湖北调集,紧张的供需矛盾逐步纾解。
随后,2020年1月29日,中粮集团党组率先向社会和同行表态“不停工、保生产、保供应”,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供应不断、价格不涨、质量不降”。此举一出,众多上下游企业纷纷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市场波动趋于平稳。截至2020年2月24日,中粮集团持续加大对湖北省及武汉市米面油肉生产供应力度,每天发往武汉市大米超过200吨、面粉面条约50吨、食用油约300吨,保障电商商超平台供应,同时保证湖北省及周边工厂和周转仓粮油产品库存充足。
中粮集团面对疫情率先作出表率,即使当时还是春节假期,也要求员工尽量在岗,并且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生产调度领导小组、物资供应保障工作小组、武汉区域协调小组等多个工作组,建立领导干部值班值守制度、每日沟通报告制度、细化任务分工机制、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着力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尽自己所能去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不仅如此,中粮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粮油食品企业,其下属的粮油、食品、金融、地产四大板块充分发挥集团自身优势,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调整产能,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支持全国各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疫情期间对于医用酒精、防护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严重短缺的局面,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物科技、中国纺织等众多品牌,迅速调整产能,组成能够及时对应医用物资的“军队”。
面对医用酒精的迫切需求,中粮旗下中粮生物科技迅速调整产能方向。其中,肇东公司两天内实现转产:在2020年的大年初一(1月25日)接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消毒物资需求的通知,迅速以最优化的工艺和技术调制出合格的医用酒精,并在大年初二凌晨将三期酒精生产线全部转产为医用酒精,疫情期间生产线实现110%负荷运转。
根据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中粮还及时调整产能方向,加大了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力度。2020年2月8日,中粮旗下中国纺织联络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设备厂家;2月15日,中国纺织口罩生产设备开始试生产,全部投产后,医用口罩日产能达20万只。2月下旬,中国纺织千方百计筹措加工1.1万件防护服,驰援武汉市第三医院和武钢总医院两家抗击疫情主力医院,极大地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燃眉之急。
除了国内的疫情防控所需以外,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中粮集团还协助抗击全球疫情。2020年4月20日,中粮集团捐赠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的32桶共计5.12吨酒精从宿州生化装车发运上海港装船,4月25日自上海港起程运往乌拉圭蒙特维的亚港。中粮集团还向其下属中东、美洲、西非和东南亚区域公司保供支援26万只防疫口罩,在全球战“疫”期间,进一步突显了中国品牌力量。
“三稳”产业链定人心
如今,全國疫情由危转安,各个企业也开始加快推进陆续复工复产。中粮集团对于后期的防疫救灾也进行了积极响应。随着天气渐暖,尽管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遏制,但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中粮集团作为全产业链的农粮企业,充分依托产业链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手段、加强协同,积极带动上下游复工复产、共同发展,给合作企业吃下稳定发展的“定心丸”。
解决广大农民的“卖粮难”问题,是带动产业链上游伙伴发展的重头戏。
疫情发生以来,中粮集团全力以赴收购余粮、帮助农民售粮,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其中,长期搭建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粮食银行”成效尤为显著。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粮食银行”改变了传统的农民储粮、卖粮习惯,可使农民减少在自家存储损耗6%以上,并同时减少粮食存储不当发生霉变的风险,每公顷可节省运费300元以上、节省家里存储及人工费用200元以上,每公顷可实现增收1500元以上。
为确保疫情期间春耕进展顺利,中粮集团从2020年的春节前夕,就开启了面向农户的在线种植指导,针对病虫害防治、倒春寒防范、春季除草用药等春耕节点最易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调配人员赴现场进行田间作业指导,实实在在帮农户解决问题,把疫情对农户的影响降到最低。
不仅如此,对于其他农产品,中粮集团也积极帮助复工复产。湖北省是全国重要的绿茶、红茶和青砖茶产区,但因为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春茶的采摘、加工、销售、流通和出口等均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对此,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在湖北春茶上市的第一时间签订意向协议,分别从五峰、长阳、恩施采购花茶茶坯500余吨,从荆州、黄冈采购出口茶叶300余吨,采购金额约20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湖北茶企的复产复工。
帮助产业链中游生产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自疫情暴发以来,中粮集团就在着力推进。2020年2月,面对湖北省及沿江地区饲料企业饲料原料的极度缺乏,中粮集团紧急协调组织大批玉米驰援,并调拨豆粕支援湖北,有效缓解了饲料原料市场紧缺状况,也缓解了这些饲料企业的生产困境。
因为下游众多经销商受疫情影响,威海市众多农副产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销售难题。中粮集团旗下我买网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帮助威海市企业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我买网与威海市共同开展“威海馆”专场活动,以“一市一店”模式,依托我买网品牌运营、市场推广等优势,有效缓解了当地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
中粮集团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选择采取多措并举、主动出击,并且进行创新模式等多管齐下,让农粮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尽管抗击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但复工保供的号角早已吹响。
中粮集团作为国企,担当责任使命,持续全面动员、部署和推进,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守好中粮阵地、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