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丽 张宝军
摘要:在系统回顾了生态文明教育和美丽中国的基本涵义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详细梳理了美丽中国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展望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大学生;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9-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9.142
Research progress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of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China
Yang Yanli 1,Zhang Baojun 2
(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 330098,China;2.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3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rrang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 era of beautiful China using an 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y based on reviews on the basic im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beautiful Chin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and the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main issues 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t school,and finally primarily prospected the future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of an new era.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Beautiful China;College students;New era
生态文明教育即早期的西方环境教育。早在1998年,我国学者王良平就呼吁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1]。霍慧彬等(2019)[2]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同时遵循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培育能力和塑造人格的活动。Ardoin等(2019)[3]认为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且,可以形成并增强个人或团体的态度、价值、知识,及积极参与环境行动的能力。虽然学术界目前尚未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进行统一的界定,但是,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逐步加剧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并从国家层面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例如,党的十七大初步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把生态环境良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党的十八大则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本质上是对生态文明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简单来说,美丽中国就是生态文明基础上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和谐美好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其内涵包括环境(或生态)美、社会美和人文美[4,5]。美丽中国致力于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存在的深层次制约因素,从思想上改变对生态文明的肤浅认识,在实践上走上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应有之义,美丽中国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发展方向,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相支持、密不可分。
自“美丽中国”重大国家战略目标提出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生态文明教育自然也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意识淡薄、观念落后、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是,自从党中央从国家层面高调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以来,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逐渐增多加深,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日益多样化。不过,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本研究拟对发表并收录在数据库中的目标文献进行基本统计特征、研究内容、讨论主题等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期望能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认清制约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事业全面、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准确把握未来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 文献基本统计特征
以“生态文明教育”或“环境教育”及“美丽中国”为篇名,作者于2020年1月9日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共检索到39篇中文文献:包括7篇硕士学位论文和32篇学术期刊论文。与此同时,以“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或“environmental education”及“beautiful China” 在Web of Science中未检索到任何有效英文文献。统计分析表明:上述目标文献均发表于最近8年内(2013-2020),年均约发表5篇(2020年仅有1篇),其中,引用次数超过10次的有5篇(含4篇期刊论文和1篇硕士论文,且最高引用次数为27次),篇均引用数约为4次。为什么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迅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从目标文献发表的时间看,这与2012年党中央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建设目标有直接的关系。
按照学科分类,社科类文献约占文献总数的80%,工程科技、农业科技、经管类文献占比均不超过10%;根据作者及所在机构分布情况来看,遵义医学院的陈仁秀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张天阔分别发表论文数3篇和2篇(包括各自的硕士学位论文);进一步对论文作者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同一篇文章的共同作者外,不同机构的学者之间几乎很少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小而散的特征较为明显;《环境教育》和《科技视界》是发文数量相对较多的期刊,但也仅有2篇;引用次数超过10的文章分别发表则在《黑龙江高教研究》《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和《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此外,从基金项目的支持情况看,除2篇文献获得了省级人文、哲社类基金资助外,其他文献均未见有任何标注。综上可知,在现有的研究过程中,理工农医类学者对该主题的关注度相对偏少、研究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尚不够紧密、适合发表的期刊数量较少且级别较低、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严重偏小等问题较为突出。
2 文献主要研究内容
文献中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出现频次≥3)如图1所示。其中,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道德、人与自然、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生态价值观、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均超过了6次,可以称之为“高频词”。若定义被引频次超过5的文献为核心文献,其数量为11篇(含4篇硕士学位论文)。以核心文献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分别有5篇和3篇文献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和“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流砥柱,其生态文明观念正确与否关乎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由此可见,高校教育环境及大学生群体对美丽中国视角下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共引文献来看,纳入本研究的39篇目标文献中有3篇均引用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6]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7];另外,有2篇文献均引用了“浅析‘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8]和“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与培养路径探析”[9]。从共被引文献来看,有4篇目标文献被“‘美丽中国视野下贵州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10]一文引用,有3篇文献被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文明的培养策略研究”[11]引用;进一步分析这些共被引文献的研究对象,中学生(包括高中生和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根据上述共引和共被引文献分析,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1)早期研究多集中于生态文明的政策、目标、意义等,及探讨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或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应用实践;(2)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不过,生态文明教育的受众(即研究对象)具有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群体逐步扩大的趋势。
从目标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1)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构建或关系梳理,如美丽中国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内涵[12]、目标、时代意蕴[13]、素质要求等,生态文明教育与美丽中国之间的关系[5];(2)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应用,如美丽中国视角下生态文明的教育策略[14]、实现路径[15]及不同应用对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对策[16];(3)政府与组织机构等的宣传教育,这类活动主要以新闻消息的形式进行记录和传播,如生态文明教育责任宣传[17]、美丽中国梦行动动员、环境教育发展论坛、环境教育宣传周活动等。
3 重点讨论主题与存在问题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5]。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的环境之美,也包括了时代之美、生活之美。因此,美丽中国本身就蕴含着传统中华伦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杜昌建等(2014)[18]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析,认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学生群体。他同时还指出教育者首先也是這一教育的教育对象。从这一角度讲,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实践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也注定了生态文明教育必然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的系列讲话表明,美丽中国集自然、社会、人文美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它不仅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具备生态理念和一定的生态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求生态文明行为融入个人行为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因而,美丽中国注定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而教育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在于深刻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认清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9]。虽然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综合分析我国中小学[20]、职业学校[21]和大学[22,23]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教育观念落后、素养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对生态危机意识不强、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未实现教育从工具性向主体性的根本转变、师资培训不足等;教育内容不够系统,这主要体现在高校生态教育专业的设置不多、思想政治公共课程教学融入的生态文明教育知识较少、课程设置失衡、课程思政建设较为滞后、讲授内容简单笼统等;教育方式创新不足,比如,教育主体过于单一、注重说理、实践活动与理论脱节、教育路径不够明确、新媒体宣传优势不明显等。
借鉴美国(立法先行)、英国(多维度多主体)、西班牙(跨学科跨阶段)、日本(全方位参与)、韩国(重视学校教育与师资培训)等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武磊等(2019)[24]对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5点建议:(1)政府重视、立法先行;(2)全方位立体式公众教育;(3)注重实效的渗透式教育;(4)重视学校环境教育,突出环境教师角色;(5)树立生态文明观,深度参与环境治理。对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袁凤琴等(2019)[20]指出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教育路径探索、教育方式方法效果和教育师资质量提升。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王美珍等(2019)[22]和熊炳杰(2019)[23]提出的对策为:转变高校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涵盖生态知识、生态环境现状、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制等内容)、加强师资力量和注重实践教育(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或建设生态校园等)。此外,孙玉梅等(2015)[21]针对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还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建议。
4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从生态学角度看,五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史与美丽山河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开风气之先,率先重视“生态文明”概念并率先建设生态文明。2018年,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综合创新,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文明革命。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一个承诺,也是全球未来发展的一个愿景,即从工业文明升级成为更高级的生态文明。许多中国高校已经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或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传统课程来提高大家的观念和践行能力,并从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实践体系3个层面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和融合,来改善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5]。由此可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取得日益显著的成就,中国一定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良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1-85.
[2]霍慧彬,冉芸,高松.生態文明教育实践探索[J].环境教育,2019(9):44-46.
[3]Ardoin N,Bowers AW,Gaillard 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utcomes for conserv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9,DOI:10.1016/j.biocon.2019.108224.
[4]许瑛.将生态文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C].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论文选辑: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63-68.
[5]王中华,刘明源,沙赟颖,钱佳.“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279-280.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01).
[7]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9-25.
[8]陈仁秀.浅析“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8(2):110-112.
[9]王萌.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与培养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7):128-130.
[10]陈仁秀.“美丽中国”视野下贵州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7.
[11]李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2]邬移生.“美丽中国”视域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6):143-145.
[13]陈仁秀,谷松岭.试析“美丽中国”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时代意蕴[J].法制与社会,2015(16):231-232.
[14]董娟娟.美丽中国视域下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9):76-77.
[15]陈学凤.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20-22+45.
[16]张海娟,师文添.“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淮安市高校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109-112.
[17]龚克.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代新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8(8):1-5.
[18]杜昌建,李冬雪.“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教育意义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15):4-6.
[19]张宝林.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J].大学教育,2019(9):111-113.
[20]袁凤琴,李欢,胡美玲.我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9(9):53-57.
[21]孙玉梅,黎凤.对职业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5(24):39.
[22]王美珍,高健.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33):199-200.
[23]熊炳杰.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57):170-173.
[24]武磊,张明礼,王延华.生态文明背景下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74-78.
[25]侯利军,付书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2-64.
收稿日期:2020-07-14
作者简介:杨艳丽(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