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互联网+医疗”的认知行为方案对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10-23 02:39林密肖尧李鹏程
颈腰痛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胸锁乳突

林密,肖尧,李鹏程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 401320)

自2019年12月下旬,新冠肺炎在武汉出现,并随着春运等人口移动蔓延至全国。2020年1月23日起,全国各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而后国家卫健委及时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响应,迅速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1-2]。而在此大背景下,本科也积极响应,针对部分慢性病、非重症病种开始开展线上诊疗服务,颈椎病便是较适合的病种之一。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居民减少不必要的户外出行,进行居家生活和工作,多数人长期低头玩耍手机或长期伏案工作,也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和加重,因此尽快开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颈椎病干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一种通过树立正确认知、纠正错误认知从而改变患者既有行为,达到缓解相应症状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在疫情大背景下,对颈椎病颈痛患者施以远程认知行为综合方案,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0年5月于本院线下门诊收治和线上招募并经门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23±8.12)岁,平均病程(6.35±2.06)个月;其中颈型颈椎病15例,神经根型12例,混合型3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49±8.46)岁,平均病程(6.05±1.94)个月;其中颈型颈椎病14例,神经根型11例,混合型5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在18~55岁;③自愿参加本试验,并亲自或由授权家属代签知情同意书;④患者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颈痛,如颈椎外伤、肩周炎、血管病变,炎症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②合并危重疾病、各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以及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评定和治疗者;③正在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被统一拉入微信群。①微信群中由3位康复治疗师担任管理员,并邀请4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和4位主管治疗师入群进行定期授课,授课包括包括颈椎病疾病概述、颈椎病运动治疗、颈椎病药物使用、颈椎病相关误区四个部分构成,时间在每周二和周五下午4点开始,每次课时30 min左右,授课形式是授课老师以文字、图片、案例、语音等形式讲解该节课内容,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颈椎病疾病概述主要是侧重于介绍疾病的病因、症状、危险因素等等;颈椎病运动治疗是由康复治疗师向患者教一套颈椎保健操,包括前屈后伸、回头望月、摇转双肩、旋颈望踵、雏鸟起飞,一套动作在10 min左右,以短视频的方式分步骤讲解,务求患者尽快熟悉;颈椎病药物使用章节主要介绍本病所适用的内服、外用药物,并讲解注意事项;颈椎病相关误区章节主要是介绍本病的常见误区,如盲目按摩、复位,不恰当地反复牵引,滥用镇痛药物,轻信某些治疗颈椎病保健药保健枕等等,力求纠正患者们的错误认知。②嘱咐患者在学习完颈椎保健操锻炼后,需坚持每日锻炼3次,为保证患者家中锻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患者每日锻炼后需在群中上传今日锻炼的视频,视频拍摄时患者需口述当日日期。③要求患者使用智能手机下载任意一款具有“整点报时”功能的APP,并在白天工作生活时间开启整点报时功能,嘱咐患者在整点报时响起时,即起立活动2-3 min,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以及躯干扩胸、转体运动。

对照组:患者通过邮寄或门诊发放本科室所编撰的《颈椎病宣教手册》,手册由本科室4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和4名主管护师编写,并通过同行专家评审。手册内容与观察组授课内容相同,包括颈椎病疾病概述、颈椎病运动治疗、颈椎病药物使用、颈椎病相关误区四个部分构成,嘱咐患者认真观看手册,每日进行颈椎保健操的锻炼2次,并不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跟进。

两组均观察6周,6周后前往门诊检测以下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定采取VAS评分,颈椎功能情况采用NDI指数[5]评价,临床改善情况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6]评分。(2)颈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拟一套颈椎病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颈椎病疾病概述、颈椎病运动治疗、颈椎病药物使用、颈椎病相关误区四个部分,共计20道单选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其知识掌握情况越好。(3)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使用加拿大Thought公司所生产的十通道表面动态肌电测试仪,按照操作说明测定治疗前后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的中位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釆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CASCS评分和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两组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CASCS评分和NDI评分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CASCS评分和NDI指数比较(分,

两组治疗前,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观察组颈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斜方肌中位频率、胸锁乳突肌中位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导致颈椎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疫情期间,全国居民响应国家号召,不扎堆、不聚会,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进行居家生活和工作,而多数人由于缺乏自我管理,长期低头玩耍手机或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和加重。

认知行为疗法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的一种有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初主要用于部分心理疾病与心理有关的睡眠障碍中[7],此后,认知行为疗法中关于“认知干预”、“矫正认识歪曲”、“检验假设”的理念也逐渐运用在其他疾病中[8],有利于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以及提高和监督其行为执行力。多数颈椎病患者均存在部分错误认知和错误行为,例如忽视长期错误姿势对颈椎的伤害,或即便知晓却缺乏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等,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敦促其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且监督这一行为,使之能够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治疗或者预防颈椎病的目的。本研究中,微信群授课主要用于树立正确认知,而后通过督促运动以及生活行为干预,从而督促患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对之进行有效监督。从结果可见,观察组干预后的VAS评分、CASCS评分和ND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颈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斜方肌中位频率、胸锁乳突肌中位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线上认知行为疗法可通过正确认知的树立和行为上的监督,达到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其中,肌电图的中位频率主要是反映患者肌肉的疲劳程度[9],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分别为颈椎活动的后伸主动肌和前屈主动肌,两组在此数据上有差异,原因同样考虑为观察组患者能够通过有效地树立正确认知、改变不良姿势,再通过保健操的监督和整点报时、定期活动颈椎等途径,从而达到缓解颈部肌群紧张和疲劳的目的。

当然,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以及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熟练使用手机导致无法纳入的局限性。此外,本次研究中医疗人员在微信群进行远程的授课和宣教等工作,但这一部分的工作量尚未纳入绩效考核,从而导致部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下一步研究需考虑内容。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疫情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医疗”以认知行为方案对颈椎病颈痛患者进行远程干预,通过正确认知的树立和行为上的监督,达到缓解颈痛、缓解颈部肌群紧张和疲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值得继续研究和借鉴。

猜你喜欢
互联网+医疗胸锁乳突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