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观察

2020-10-23 13:01陈锦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常规研究组

陈锦秀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福建 福州350015)

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患者当中,主要是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后引发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护理措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数据表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方式,能够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选取的72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展开对比研究,分析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方式在临床护理当中发挥的效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设置研究区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例,依据临床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36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16,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为(67.25±3.32)岁。研究组36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17,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为(66.59±3.71)岁。对组间数据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确诊为老年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本实验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心肌梗死后恢复期,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不符合本试验标准;排除自我认知能力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阶段以及哺乳阶段的患者;肝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1]。

1.3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具体如下:

(1)首先,借助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从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角度出发,要全面落实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工作,详细的向患者介绍心肌梗死的相关临床知识,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告知疾病发展过程当中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2)加强患者的心理指导,在家属的协助下,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的调整患者产生的负面情绪,给予患者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管理,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治疗自信心[2]。

(3)加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计划,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确其他疾病等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强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增强其防范意识。

(4)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作为医护人员,要定期的通过电话的方式开展随访工作,针对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及时的进行整改,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3]。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SAS、SDS评分。

自护能力: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进行比较。

SAS、SDS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项目共有20项,50分为划分标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价项目共有20项,53分为划分标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4]。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自护能力,SAS、SDS评分用t检验,表示为±s,P<0.05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

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

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后,SAS、SDS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s)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n)36 36 15.1±2.8 22.2±1.7 13.0049 0.0000自我责任感(分)17.6±3.7 22.4±1.9 6.9241 0.0000自我概念(分)19.5±3.3 23.8±1.6 7.0349 0.0000自我护理(分)18.7±2.4 22.1±1.7 6.9362 0.0000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分)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s)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n)36 36护理前71.63±3.28 71.54±3.13 0.1191 0.9055护理后40.61±3.12 32.25±3.14 11.1961 0.0000护理前73.65±5.43 73.58±5.45 0.0545 0.9566护理后42.33±3.61 35.13±3.36 8.7596 0.0000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3 讨 论

对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病情长期影响下,心肌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坏死,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也逐渐认识到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实施的护理措施[5]。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了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在具体的护理流程当中,结合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升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指标,以临床医护人员为指导,通过不断地优化患者的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积极地参与到日常运动当中,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以此提升患者的用药依存性,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通过家庭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综合分析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出现的负面心理,引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在实施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精神放松,在家属的陪伴下,提升患者的归属感,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的信心。通过患者自主的参与到日常生活管理当中,以家庭为基础,提升患者日常生活当中不良行为对病情产生影响的认知,进一步强化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6]。通过以家庭为基础自我管理方法的运用,从根本上满足了患者的具体需求,患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自我防护,自我提升的过程当中,主动参与到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日常活动当中,加强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进一步稳定患者的病情,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7]。

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相对于常规组患者采用的管理方式,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对于常规组得到了显著的好转,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护理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方式,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调整患者的治疗心态,防止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的恶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常规研究组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破常规 获巧解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