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
退休之后,喜欢胡思乱想,以前认为特别重要的,现在觉得不重要了。反过来,那些过去不以为然的事,现在却觉得特别重要。
记得有次儿子在家对我说:“老爸这一生把自己的本钱用足了。”知父莫若子,可见儿子对我是了解的。回首过往,一路走来,如果说自己真有什么本钱,那就是我童年曾经历过审美的启蒙。
我的父母是小学教师,我的童年时代是在一个乡镇学校度过的。家里的房子是砖墙草屋顶,里面冬暖夏凉,冬天可感受到屋顶外面呼呼的风声,夏天可听见窗外的各种虫鸣。家门前是一片园子,里面种满树木,比如桂圆、紫薇、香樟、桂花、石榴。童年时在花草树木里穿行,不自觉地培养了对生活、对世界的爱意。用现在的话,就是生命的教育呢!
那时候,我和妹妹就像是魂掉在了园子里,捉蜻蜓,挖虫子。我那时算是“蜻蜓控”,一到傍晚,我就会蹑手蹑脚穿行在树下捉蜻蜓,然后放在床上蚊帐里,甚至连做梦都是自己在捉蜻蜓。然而任何幸福都是有代价的,那年夏天,我的头上生了两个疖子,就像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园子里有两棵石榴树,每到夏天,树上开满火红的花,就像黄昏时天空的晚霞。傍晚的天空里,可以看见成群结队的野鸭子呼啸而过。夜晚的园子里,可以看见飞舞的萤火虫。我家的屋后是一个池塘,夏天长满荷叶,夜里蛙声一片。当月光洒落在荷塘里,荷叶上一片雾气。夏季大忙的夜里,可听见农人踩水车时,唱着水车号子,那苍凉的嗓音在夜空里传得很远。
童年时与花草树木亲近,不自觉地培养了对生活、对世界的爱意。拥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意,才能心灵轻盈、从容不迫地在这个世界穿行。
感谢这些大自然的惠赠,让我在童年时代就有了审美的启蒙。事实上,这些童年情景跟随了我许多年。有次在网络上听到84 岁的霍洛维茨演奏舒曼的《童年情景》梦幻曲时,我和现场的听众一样,被深深地打动了。
如今我在生活中还能有些趣味,在文字里还能有些天然气息,应该说跟童年是有很大关系的,换言之,我是刻意把它作为我生命的底色。有时候要把事情做好,不是比见识比眼光以及用功,而是比一颗纯真天然的心。我所交往的朋友,大都也是喜欢读书、自然、艺术、写作的……用我的话来说,我不能选择社会,但我可以选择朋友圈。
大自然于我来说,就是生命的精气,生活的养料,创造力的源泉。我自认我是个野马心,现在每天晚上都去跑步,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去感受大自然的风。
十几年前,我和家人之所以下决心买房,吸引我的不是楼盘广告里的“270 度飘窗”,让我怦然心动的是小区有许多大树,夜里可听到蛙声一片。一句话,这里的环境与我的童年记忆相对应。
有了孙女之后,我很想让她享受我童年的待遇,就像小区有大树,有飞鸟,后来觉得池塘里没有鱼,就花了100 元买了一批小金鱼,在孙女生日那天放进楼下的水塘里。小金鱼长得特别快,至今已经繁殖了两三代。
不过放到水池里的鱼,总是不断被人带着孩子来捞。开始我的家人看见有人捞鱼还做解释:不要捞回家,是让大家观赏的。但后来也想明白了,放鱼快乐,捞鱼也是快乐。
当然,要想让孙女真正享受到我的童年待遇,是不可能的。比如看晚霞要到楼顶上去看,可现在的天空哪里有野鸭子?比如我一直想带她去捉蜻蜓,但现在很少看到蜻蜓。比如一直想带她去东郊看萤火虫,可这个梦一直没有实现。
其实,我们带孙女认识大自然,没有任何功利心,就希望她能有个快乐的童年,能建立属于她自己的审美观——在她今后人生中,用美好来抵抗丑陋,用有趣来抵抗无趣。在繁杂世界里,让内心安顿美好,而已。
我的书房窗下,有一个鸟窝,已经在这里安顿了好几年,鸟儿在这个爱巢里生儿育女。有时我打开窗户发出声响时,大鸟就会受惊扑扑地飞到对面的窗台上,左右张望警觉地看着我。真的,这种人和鸟相互对视的场景,真是让人满心欢喜。
我们对花草、对生灵的喜欢,就是培养内心浓浓的爱意。因为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霜苦雨,只有拥有强大的爱的能力,才能心灵轻盈、从容不迫地在这个世界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