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私有财产理论

2020-10-22 13:15张莹莹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张莹莹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是马克思新世界观萌芽的最后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其中,私有财产在《手稿》中扮演着最重要的一环。马克思从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与以往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对私有财产的产生根源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了私有财产产生于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的结果。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一、《手稿》写作的背景

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从私有财产的经济事实出发,他们承认私有财产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认为私有财产是固定的,但他们却从未探究过私有财产的本质和产生根源。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不是固定的,而是跟随者历史不断生成的。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了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

(一)《手稿》写作的现实背景

18世纪,英法等西欧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不久,英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并没有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相反,获得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之前推翻封建制度的态度截然相反,且在的政治和经济上的专制态度越来越蛮横。获得巨大收益的工业资产阶级与创造收益的工业无产阶级的对抗性日益显现出来,资本家是革命的获益方,而工人却得不到应该享受的劳动成果,并且,被资本家压榨的越来越贫困潦倒。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双方。

随着社会矛盾的越发尖锐,私有财产越来越聚集,资本家越来越壮大,而工人,逐渐沦为了资本的仆人,机器的奴隶。“在精神和肉体上被泛低为机器,即使在对劳动者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下,劳动者也不能避免劳伤、早死、论为机器和资本奴隶、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劳动者的饿死或乞讨。”因此,在英法等国家,相继爆发工人运动,但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些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工人运动的意义却是巨大的。它们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经济与政治的风云巨变,则一定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革。而同一时期的俄国,在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上,远不及现代国家。马克思说:“德国人在政治上思考其他国家做过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马克思所选择的理论革命道路也恰恰符合了德国的特点,正是在这些现实条件,为马克思写作《手稿》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手稿》写作的理论背景

在德国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马克思深受黑格尔的影响。随着知识的深入与经历的丰富,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渐渐发现了黑格尔自然法的不足,并对黑格尔的自然法进行批判。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但马克思并没有走之前批判的道路,在《德法年鉴》時期,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将目光转移到了市民社会上。在《莱茵报》时期,基于书报检查制度的压抑、林木盗窃法案的压榨等种种现实条件面前,马克思就已经发现了物质利益的对社会的影响。在《手稿》的写作中,马克思进一步探索市民社会与国民经济学的关系。

在马克思目光转向经济的立场上,不可否认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所起的推动作用。恩格斯根据历史和英国工业革命本质的研究,理解到经济现象才是历史的决定力量。经济现象是现代阶级矛盾产生的基础,而阶级矛盾又是政党、党派斗争的基础,所以,经济是构成全部政治史的基础。基于这一观点,马克思意识到经济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马克思比恩格斯更进步的观点在于马克思从人类劳动转向抽象劳动的过程探究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

马克思的视角从政治转向经济,进一步从经济方面剖析社会现实,并最终找到社会发展的经济与政治的规律,找到私有财产的本质。《手稿》就是这一转变的初步概括,吉登斯曾客观地指出,《手稿》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批判的最早尝试”。

二、《手稿》中私有财产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但是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作为劳动主体,应该得到的那一部分却得不到,劳动变为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的产生导致了私有财产的结果,私有财产使人的本质发生异化,而解决的方式就是建立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共产主义”。

(一)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在马克思看来,国民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中包含着内在矛盾,包含着二律背反。在《手稿》中比较明显且最重要的二律背反为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规律的二律背反。这对二律背反的意思是一切财富都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因此,它应该属于劳动的人格化,即工人。但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只能得到一部分,这部分叫工资。马克思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二律背反,一定是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东西出了问题,即劳动出了问题,这个劳动必定是自相矛盾的。国民经济学家之所以陷入这个矛盾是由于他们的立场、他们的出发点、立脚点站在劳动的身上,但这个劳动市自相矛盾的,这种劳动被马克思称为“有害的、招致灾难的”劳动,即“异化劳动”。

(二)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

1、劳动者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物的异化”

劳动产品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劳动者都理应得到劳动产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这些产品作为凝结起来的劳动,作为积累起来的劳动即资本反过来支配并控制“活的劳动”。

2、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自我异化

“自我异化”是比劳动产品异化更进一步的异化形式。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工人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工人的劳动产品就成为了相异的东西与工人对立。在这种异化中,劳动成为了外资阿德东西,成为了不属于工人的本质,那么,工人自己否定自己,劳动对工人来说只有痛苦,劳动之外才能感受到快乐。“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劳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的特性。所以,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的类本质,看成是人的生活本身。但是,现在在异化劳动的前提下,这种生活本身变成了维持生活的手段。人未能成为自己的类本质,即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4、人同人之间的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过程,就是人同人相异化的过程。这种异化关系用马克思后来的话讲,就属于阶级斗争,即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甚至也包含在一个阶级内部的斗争,比如资本同资本家的斗争,工人同工人的斗争。马克思由异化劳动找出了工人与资本家对立的原因。

(三)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通过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的阐述,一步一步揭示出了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是产生异化劳动的根源,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工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自己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感到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结果的结论。

三、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类的解放是要找寻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这个阶级不能是资产阶级,而只能是无产阶级。只有无产阶级从当前社会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全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手稿》中的另一個重要论题。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粗陋的或者具有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而是对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同样,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手稿》在阐述了私有财产产生的理论根源之后,进一步论证了资产阶级所有制只是私有财产的一个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一定会随着私有财产的消失而消亡。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其实就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扬弃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现存制度精华的保存,糟粕的剔除,通过不断调试,进行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完满的过程。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