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考场原作
澡堂滋味
□江苏一考生
看到这题目,忽然想起澡堂,各色人等脱衣入池,悉成裸形,热气腾腾的池水里众生平等,共存共生,揩完热毛巾在躺椅上休息,街谈巷议,百味纷呈。虽然起身之后,或翩翩美衣或衣衫破旧,各有各的人生,此刻却是同一屋檐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随意说说洗澡的大老板,手腕戴了金表,沉甸甸,褪下来,交跑堂手里,暂时存于跑堂的手腕上——放进抽屉或箱子,不稳妥,跑堂戴上,人在手表在,几十万的表就飞不走。跑堂也曾对戴金表的成功人士,有一点酸溜溜的羡慕,此刻却是甜滋滋地享受。短暂的戴表时光里,跑堂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虽然半个小时后便物归原主,此刻表是跑堂的表,跑堂是戴金表的跑堂。拎茶瓶替客人添茶,一路金表闪烁晃眼。时不时抬起手腕看看时间。最默契的应该是有人问几点,他看表名正言顺,凝视片刻,略带迟疑,又斩钉截铁,告诉你几点几分,容不得你有半点迟疑。
这酸和甜虽然短暂,却也一晌贪欢。
跑堂是苦生活,揩毛巾添茶倒水,靠茶水钱糊口,许多老头爱泡澡,驱散一身困乏,可每天付澡票已穷于应付,自带茶水,偌大的堂口歪七八扭躺了一片锱铢必较的老澡客,自然让跑堂头疼。常起口角,辣味十足。有一老头,不洗到打烊不起身,似乎也自知理亏,毛巾把子也不劳跑堂动手揩,躺在角落里孤云独自闲,甚至还带一大苹果啃,持久战深谙其妙。跑堂旁敲侧击或指桑骂槐,老头不为所动,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廓然无我,只当耳旁风。像这类洗光澡的老头好几个,人情世故不是不洞若观火,但就舍不得这钱或者别有难处。老头子们齐聚澡堂,蹉跎时光,各自疏慢。不吃茶的老头和跑堂,他们这样势同水火,却又每天风雨无阻地处于同一屋檐下,彼此厌倦,各翻白眼,却又天长日久地活下去。
这苦和辣,也是人情冷暖的滋味。
澡堂里,必然有一帮闲人说客,由他们讲新闻,论历史,替古人担忧,才有意思。却也不要见解正确,有理有据,那是百家讲坛专家的事,这里妙就妙在信口而谈,眉飞色舞,捕风捉影,却又言之凿凿,仿佛亲眼所见。以不切题为宗旨的胡扯是其神韵,样样属实反而失之于教条乏味。春风得意的说客里,有退休而不甘寂寞的老教师,地摊上翻,有见闻广博的老司机,走南闯北,一肚子故事写出来就是一部阅微草堂笔记。有嗓音圆润的歌唱家,衣服没穿好忙不迭的献艺,一曲小白杨听的众人摇身赞妙。阿城有个比方,人文就像盐,看得见、摸得着;又像盐,融于人类生活,不知道的,以为没有什么人文,以为没有人文,人类也可以生活。我觉得这些澡堂说客,是一把盐,因为这把盐,澡堂不再平淡,有了咸味。
升格建议
这篇考场作文视角独特,选取了澡堂这么一个众人汇聚百味俱全的场所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的主题,很有眼光和创意。在构思和表达上亦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文章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头处显得仓促草率,导入话题要更加“艺术”;二是文中语言、标点的推敲稍显粗疏,有必要加以润色;三是結尾部分未处理好,缺少与前面两层保持一致的结语,且没有总结全文的语段。所有这些必须在修改、升格中加以解决,使文章亮出凤头,结构精致,文从字顺,收篇完美。
升格作文
澡堂滋味
□江苏一考生
要说人与人之间最易于交流与交融的场所,我看非澡堂莫属。君不见,各色人等脱衣入池,悉成裸形,全无遮拦;热气腾腾的池水里众生平等,共存共生;揩完热毛巾在躺椅上休息,街谈巷议,百味纷呈……虽然起身之后,或翩翩美衣或旧衣弊衫,各有各的人生,但此刻却是同一屋檐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还是让我们一起品品这澡堂中杂陈的五味吧。
光顾澡堂洗浴的大老板,手腕上戴了块金表,沉甸甸的。褪下来,交跑堂手里,暂时存于跑堂的手腕上——放进抽屉或箱子,不稳妥;跑堂戴上,人在手表在,几十万的表就飞不走。跑堂也曾对戴金表的成功人士,有一点酸溜溜的羡慕,此刻却是甜滋滋地享受。短暂的戴表时光里,跑堂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虽然半个小时后便会物归原主,但是此刻表是跑堂的表,跑堂是戴金表的跑堂。跑堂拎着茶瓶替客人添茶,一路金表闪烁晃眼。他时不时抬起手腕看看时间;最默契的应该是有人问几点——他看表名正言顺,凝视片刻,略带迟疑,又斩钉截铁,告诉你几点几分,容不得你半点怀疑。
这酸和甜,虽然短暂,却也是一晌贪欢。
跑堂是苦生活,揩毛巾添茶倒水,为的是赚几个茶水钱糊口。许多老头爱泡澡,以驱散一身困乏,可每天买澡票已穷于应付,于是便自带茶水。偌大的堂口歪七八扭躺了一片锱铢必较的老澡客,自然让跑堂头疼。常起口角,辣味十足。有一老头,不洗到打烊不起身,似乎也自觉歉疚,毛巾把子从不劳跑堂动手揩,一人躺在角落里孤云独自闲,甚至还带一个大苹果啃,真的是深谙持久战之妙。跑堂旁敲侧击或指桑骂槐,老头不为所动,似已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廓然无我,他人笑骂全当耳旁风。像这类“洗光澡”别无消费的老头好几个,他们人情世故不是不洞若观火,但就舍不得这钱或者别有难处。老头子们齐聚澡堂,蹉跎时光,各自疏慢。洗光澡的老头和跑堂,他们就这样势同水火,却又每天风雨无阻地处于同一屋檐下,彼此厌倦,各翻白眼,却又天长日久地厮守下去。
这苦和辣,虽然味重,却又能恬然相安。
澡堂里,必然有一帮闲人谈客,听他们讲新闻,为世界操心;论历史,替古人担忧,那才叫有意思。也不要见解正确,有理有据,那是《百家讲坛》专家的事。这里妙就妙在人们眉飞色舞,信口而谈,捕风捉影,却又言之凿凿,仿佛亲眼所见。不着边际、信口开河的胡扯是其神韵,样样较真、有理有据反而失之于教条乏味。满面春风的谈客里,有退休而不甘寂寞的老教师,地摊上贩来的野史说得有鼻子有眼;有见闻广博的老司机,走南闯北,一肚子故事写出来简直就是一部《阅微草堂笔记》;有嗓音圆润的“民间歌唱家”,衣服没穿好忙不迭地献艺,一曲《小白杨》听得众人摇身赞妙……
这真和幻,虽难考究,却透着人心向背。
阿城有个比方,说人文就像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又像盐,是融于人类生活,不知不觉的。我觉得这澡堂生活融入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人文”,就像是在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加了一把盐,因为这把“盐”,澡堂里的味道便不再平淡;也因为这把“盐”,我们的生活更有了令人深深回味的意蕴。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