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苏 永
1)周口市人民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1 2)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进而对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产生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感觉异常、疼痛麻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产生较大的影响[3-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容易导致糖尿病足,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其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短和血糖控制情况相关,严重者会有截肢的风险,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意义重大[5]。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使用α-硫辛酸治疗为主,其可以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阻滞,但是对于病情严重者,单独采用该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6]。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周口市中心医院采用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研究分析单用硫辛酸和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01—2020-06周口市人民医院7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50~72(59.68±4.65)岁,糖尿病病程3~19(6.59±1.26)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24(6.84±1.01)a。观察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52~74(58.74±5.17)岁,糖尿病病程3~17(7.04±1.35)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25(6.98±1.15)a。2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7](1)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患者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8](1)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4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同时结合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水平在10.0 mmol/L左右。对照组单用硫辛酸治疗,600 mg α-硫辛酸(江苏万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158,规格:0.1 g*24 s)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d,持续用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089,规格120 U*24 s)治疗,硫辛酸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一致。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给药,餐前用药,3次/d,每次120 U,持续用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5评价指标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9]。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神经系统的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功能均无改善,甚至加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皮肤发红等情况。血糖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采用肌电图检测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χ2=7.477,P<0.05),见表1、图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图1 2组临床治疗效果Figure 1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2 groups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2.4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中1例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2.56%;观察组中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皮肤发红,发生率7.69%。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未经治疗自行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属于一种慢性并发症,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0]。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诱发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指出,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因,微血管病变学说以及代谢障碍学说是该病的主要原因,会导致机体内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或变性等[11]。另外,氧化应激会促进微血管的病变以及代谢障碍,可促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产生的统一机制的中心环节为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进一步激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多元醇、己糖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以及二脂酰甘油/蛋白激酶通路,促进疾病的发展[14]。硫辛酸是一种抗氧化剂,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双硫键抗氧化分子结构,该结构可以与体内多种活性氧和自由基结合,进而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同时可以有效促进体内抗氧化剂的再生,有效降低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15-16];同时可以增强纤溶系统活性,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机体微循环的改变,抑制血栓形成,同时可以预防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糖尿病神经周围病变的另一原因可能是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和高灌注状态,导致体内大分子蛋白经过微血管外流,在血管壁上沉积,随着疾病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微血管透明变性或增生,管壁内的脂肪及糖蛋白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等,机体出现缺血缺氧情况,神经缺乏营养[17-18]。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以促进激肽原降解为激肽,进而达到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效果,促使机体血浆中激肽水平的提高,进而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流量和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同时胰激肽原酶对纤溶酶原具有激活效果,可以促使纤溶系统活性增加,对特定的神经元分布、成长、成熟以及功能等产生影响,降低体内的血液黏度,改善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情况[19-20]。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硫酸锌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