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军 刘海燕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无论是民间有言,“三分医,七分护”,还是医护人员耳熟能详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无不说明护士在患者治疗、治愈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作用不可小觑,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格外光荣。尤其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需要护士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一马当先、奋不顾身,以挽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彼时头等大事、此刻最为重要的工作,不惜与疫情作斗争、同病魔相抗争,力求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率与病亡率,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换言之,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越是检验着护士的初心和使命,越发需要护士将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置于心间,以“小我”融入“大我”,在一个个具体工作岗位上尽显“白衣天使”惯有的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之顽强拼搏精神姿态,舍死忘生、赴汤蹈火之无私奉献奋斗姿态。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生命至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由此,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成为检验包括广大护士在内的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广大护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事实也是如此,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广大护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凛然之姿,护佑生命、我将无我的慷慨之举,谱写出一曲“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壮丽凯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折射于护士之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同病魔斗争、与死神抗争为己任。人们看到,本次疫情防控斗争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无论是资深护士,还是“90后”“00后”护士,无论是外地护士,还是本地护士,大都第一时间踊跃报名,主动请战,积极争取,甘愿放弃与家人团圆团聚、阖家欢乐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冲向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奔向抗击疫情的医疗单位前沿阵地,走向正受病毒折磨、病痛煎熬的各个患者同胞。
广大护士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出护士一以贯之、一如既往的担当精神与奉献情怀。疫情在湖北武汉集中暴发,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就等于打赢了全国保卫战。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广大奋战在武汉、湖北的护士不计代价、不问报酬、不怕牺牲,忘我奋斗、甘于付出。人们看到,有的护士因为长时间在一线值班、临床值守,换班后几近虚脱,连走路也没有力气;有的护士因为长时间戴着口罩、护目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等到取下来时,已是面目全非,或是脸上血迹斑斑,或是背上汗水漉漉;有的因为无暇休息、休整,干脆趁着换班间隙席地而卧,只为精神抖擞地迎接又一项新的任务。更有甚者,因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竟然感染上新冠病毒,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此,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进一步而言,就是竭尽所能,无缝对接,做战时医生的“最佳搭档”;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做彼时患者的“亲密爱人”。一方面,时不我待,时间就是生命。只有争分夺秒、分秒必争,才能多从死亡线上拉回一个病人生的希望。对此,广大护士紧紧团结在主治医生的周围,随时服从命令,一切听从指令,确保整个救治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充分彰显出护士们平时训练有素的大局意识、中心意识、看齐意识。另一方面,疫情突然降临,身为患者,必然惊惶失措、六神无主,同时更因为害怕、恐惧而难免情绪失控,行为失常。对此,护士摇身一变,又成为彼时患者身边最亲的亲人,既送去应有的关心关爱,又通过耐心细致、体贴入微的沟通与交流,使之打消疑虑,进而增添与病毒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疫情暴发时,正值中国农历春节来临、人们纷纷回家度假之际。就承担一线疫情具体防控、直接救治患者任务的医疗单位而言,人员严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护士而言,既需要负责一个个患者的及时救治,也须主动承担医院内如清洁卫生的打扫、消毒工作的完成等杂事琐事,甚至走出医院帮助转运医疗物资与器材等等,完全可以说一人多用、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是她们那时工作的常态。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形,只要命令下达,当事护士总是毫无怨言、任劳任怨,保质保量保时履行好责任,完成好任务,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医疗工作者应有的大爱无疆、甘于奉献之崇高精神。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实践表明,在这场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大战与大考中,身处前沿、坚守一线广大的护士赢得了大战,经受住了大考。也正是有她们的克尽厥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使我们最终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收获了全国疫情防控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并使疫情防控的战果不断扩大、成果日益巩固。
全面总结,客观分析,辩证看待。尽管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护士作出了突出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也表明今后再发生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大护士仍然会责无旁贷,使命在肩,不负众望。但不得不说,正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场大战、一次大考,期间也出现了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环节,相应地暴露出护士在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确实还存在着担当作为的不足与短板,需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利再战。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疫情防控斗争中,固然绝大多数护士做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甘愿主动请缨、积极奋战。但实事求是地讲,也有个别护士确实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得失,不敢、不愿、不能关键时候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来。有的甚至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临阵逃脱。无疑,这些举动同护士的职责、初心和使命格格不入,也让社会上对于医护人员固有的负面看法进一步加剧。同时,个别护士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参战,但明显地属于被动服从,说明其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医德医风医貌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与改进。
不得不说,基于有些年轻护士从业时间短,尤其囿于没有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历、经验,于实际工作中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手忙脚乱,要么一脸茫然。“打铁必须自身硬”。毋庸置疑,自己兀自乱了阵脚,必然在具体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效果不理想,目标难如愿。同时,一些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上满足于常规的护理工作与操作技能,一旦面对急难危重任务时,就易出现本领恐慌、本领不足、本领欠缺等情形,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护士,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力求一专多能,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人能够独挡一面,也没有人能够孤军奋战,相反最为需要的就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之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与团队精神。实际上,哪怕只是面对单个患者开展救治,也不可能任由某一名医疗人员单独操作与完成。仅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确实有少数护士表现出集体意识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不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在本地医护人员与外来支援医护人员共同与病毒作斗争之时,更需要发扬团结合作精神,提升团队意识,互相支持与配合,彼此帮助与协助,进而产生“1+1>2”的“化学反应”,凝聚起战胜病毒、救治患者的磅礴之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生理学、病理学、自然科学,也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与社会科学等等。事实也是如此,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既有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求,也同步产生心理安全、情感慰藉、重塑生活能力与信心等的需求,要求医护人员、尤其与其长时间接触的护士能够适时满足,有效供给。否则,漠视患者心理、情感需求,即便身体健康程度有所恢复,也会就此留下阴影,谈病毒而色变,不利于后期彻底战胜病毒,开始新的生活。对此,护士应该、也必须补上这一短板,做到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力求成为他们的知心爱人、至尊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诚然是包括广大护士在内所有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其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价值之要。对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想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能够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勤于奉献,需要在平时下功夫,要高度重视护士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明确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恪守不变政治追求。下一步,要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地在各个医疗单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广大护士深刻认识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不仅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有日益增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进而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更增强自己的职业自信、从业自信,矢志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出力,在抗击疫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功成必定有我”。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有无精湛的业务技能、出色的专业本领,是评判、衡量护士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护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制胜秘诀。历史与实践一再表明,越是面向未来,越有可能出现诸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重大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护士必须“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既能够举重若轻、驾轻就熟地胜任日常患者护理工作,更能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照样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地完成应该完成的各项护理工作任务。对此,一方面护士所在单位、所属科室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景,让护士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一次次的经历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在此后的护士进修、培训过程中,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知识学习之外,也应有针对性地将她们派往如大型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等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门医疗机构,接受更高层次、更成体系、更为精湛、更加权威的专业化培训。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医患之间动辄产生龃龉,发生矛盾,出现纠纷,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相互之间缺乏了解,不能时时处处换位思考。至少,站在医护人员这边,应该努力推动服务患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不断优化服务患者的硬设施之外,更强调、注重服务患者的软设施建设。其中就包括如何切实改进、改善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与内容内涵,使患者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温暖温馨感,能够与医护人员作换位思考,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的疾病治疗与病魔征服。具体到护士而言,在普遍开展规范、优质、人性化服务的同时,还得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精确精细的服务方案。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护士应该自觉主动地与患者结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自觉地视他们为亲人、家人,急他们之所急,思他们之所思,忧他们之所忧,积极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实践表明,只有护士第一时间靠近患者,主动视自己为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能医患携手,共同战胜病魔,实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方面,“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医护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本身是天然的责任、利益、命运共同结合体,无论少了哪一方,都不可能顺利地完成患者的疾病治疗、身体康复的任务,不可能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人心齐,泰山移”,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需要相互之间的紧密配合,团结合作,彼此给力。因此,应该、也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建立健全医护之间、在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紧密联系合作机制,确保在攻克难关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护士日常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她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做到无论是平时的疾病治疗,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都能够迅速地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形成一个又一个有机战斗体、完美组合体。完全可以想象,当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护士即便是临时抽调的组合,也能组成唇亡齿寒、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敢死队”,再强大、再狡猾的病毒也会闻风而逃,销声匿迹。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凶猛来袭,确切说明非传统安全风险对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性在增加,由此也说明作为医疗卫生主体之一的广大护士,更加需要承担主体责任,履行应尽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广大护士事不避难迎头上,越是艰险越向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她们无愧于“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无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能够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负责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亲近的保卫者与最可靠的守护者。展望未来,护士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必能更好地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白衣天使”的成色更足、形象更美、风采更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