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提高他们的数学作业质量

2020-10-21 15:00董书繁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作业过程同学

董书繁

近一段时间,网上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看着很搞笑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引发无数家长的共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陪孩子做作业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作业既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上所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又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一段时间,通过对本班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情况的跟踪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完成数学作业的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凡是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是让人非常满意的;相反,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多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欠作业和作业质量不高的现象。

那么该如何从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来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展开数学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或练习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

在执教苏教版第三册《七巧板》一课时,由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七巧板,孩子们很兴奋。上课伊始,很多孩子还是不愿放下,这时老师就势让学生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游戏,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的同学拼出了东方明珠,有的同学拼出了小鸭子,有的同学拼出了大的长方形……活动结束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拼的这么多漂亮的图案,那么你能说一说在你拼的图案中用了哪些图形吗?有没有你以前不认识的图形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很自然地从无意识的玩耍活动转移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上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巧妙的把新知识的传授转换成了学生喜爱的玩耍活动,适应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这个活动不仅及时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体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会对一些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在执教《角的大小》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许多边长不等、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自己去比一比,看一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他们发现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之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这个问题提出后,我没有任何提示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这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自己做出了不同大小的角,进行比较分析;有的是几个人合作进行研究比对;有几个学生争论不下时拿着一个直角直接跑到教室前面,用手中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比了起来……有的同学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这时作为老师的我并没有急于肯定,而是让他们继续探究验证自己的发现,结果很快全班同学得到了一致的答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一个是旁观者。孩子们由最初的疑惑,纠结到恍然大悟,最后小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力求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认识方向》后,正好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到了指定集合地点后,我让孩子们按小组为单位自己制定游玩路线,最后到指定地点会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的拿着自己制作的方向标,边查找方向,边向路人寻问,找到一个个景点;有的孩子先仔细研究了公园的导游图,然后按照图中的标注,依次游玩各个景点;有的孩子以某个著名的景点为参照物,找出其他景点的方向,选择快捷方便的游玩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乐趣。

四、让个别同学在多样的合作学习中,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班级中总有个别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开展多样的合作学习。让这样的孩子在合作学习中都到帮助、得到带动,逐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执教苏教版《认识图形》一课中,老师设计了这们一个活动: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搭积木的游戏,你们想怎么玩呢?

生一:我想和好朋友一起玩!

生二:我想一个人玩!

生三:我想和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

……

师:那么就按你们自己的想法玩吧!

学生活动开始了:有的是几个小朋友把物体放在一起搭;有的是和同桌一起搭;有个别同学一个人在玩;有的小朋友在他的物体不够用时,会主动参与到别人中间一起搭起来……搭好后,孩子们不自觉的离开座位互相欣赏比较,开心交流。有的看到了别人的作品后,很自然的说出赞美的话语;有的又急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广泛交流后,老师让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有的搭出了天安门,有的搭出了东方明珠,最引人注意的是几个小男孩搭出的“神州五号”。借助“神州五号”老师适时的对孩子们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没有强调小组合作完成,而是让学生自主结合。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主动沟通交流。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有个别同学想独立完成又完成不了时,他们会主动的与他人合作,促使他们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活动的开始教师没有讲太多的规则,没有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课堂常规,而是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間,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这些,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真正理解和对学生的尊重。在学生离开座位观看时,老师没有制止,既给学生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自我修正和互相欣赏,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作业过程同学
快来写作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作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