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兆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多次做出重要讲话指示,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徐州全市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上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在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础上,盯紧目标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齐心协力,做到精准发力,确保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夺取双胜利,必须坚定意志,切实增强必胜的信心决心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徐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不断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意志,坚定夺取双胜利的信心决心,坚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来。
信心决心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并一线指挥,及时提出了疫情防控的总要求、总目标和具体工作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坚如磐石的意志信念、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抗击疫情立起了主心骨。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迅速发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动员令,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非常精准,各项工作部署十分及时,采取的举措有力有效。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信心决心来源于对宏观微观形势的准确把握。从宏观看,疫情虽然对我国经济造成了短期冲击,但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经济增长动能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为对冲疫情影响,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政策措施成效性已经显现。从徐州自身看,本次疫情对生产、投资、消费、出口、就业等造成了较大冲击,多种困难挑战累积叠加,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但随着疫情逐步平稳、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经济循环逐步畅通,各项主要指标降幅逐步收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进入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各级政策支持叠加、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调整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等机遇不断涌现,抓住用好这些机遇,必将为徐州在后疫情时代推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蓄势增能。
信心决心来源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多项工作先于全国取得了扎实成效。自2020年1月26日确诊首例病例以来,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者89例,其中确诊病例79例、无症状感染者10例,2月17日实现新发病例“归零”,3月12日全部患者康复出院实现住院病例“清零”,未出现疫情社区传播和扩散,医疗救治实现“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回归常态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贸易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复业率均超过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已于3月份实现触底反弹,整体发展态势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夺取双胜利,必须严字当头,全面巩固疫情防控战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具体工作中,我们将聚焦“两个关键”,守牢“三道关口”,以如履薄冰的审慎和见微知著的敏锐抓好疫情防控。
聚焦“两个关键”。一是常态防控。总的来看,徐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持续向好,进入了常态化管理新阶段,但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输入风险随时存在。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逐步有序将疫情防控模式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转变为“联防联控、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常态管理模式,为加快全面恢复防疫常态化下的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二是精准防控。牢牢把握疫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控,压实属地责任,完善防控措施,以更加严密精准、无缝衔接的源头防控、闭环防控,坚决筑牢防线。充分利用“彭城码”或“苏康码”等健康码,精准做好风险评判和人员健康管理。以综合大数据为线索,以“梳网清格”为抓手,以社区为基点,以“四包一”为重要手段,建立对重点人员健康服务的闭环管理,确保及时发现输入传染源,并针对性给予有效控制。
守牢“三道关口”。一是瞄准“零感染”,严把外防输入关。对徐州来讲,抓好目前疫情防控,首先必须守好家门,坚决阻断境外输入。要精准掌握入境人员信息,在核实核准全国口岸每日来徐人员信息的基础上,认真排查通过高铁、公路、水路等其他途径境外来徐人员信息,如实履行健康申报、行程申报,做到“一人不漏”,实现入境人员口岸筛查、健康管理全覆盖。严格防控措施,按照“中外一致、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入境人员统一进行核酸检测,实施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控制疫情风险。二是瞄准“零风险”,严把校园安全关。徐州是江苏省的教育大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39所,在校生208.3万人,在全市疫情防控保持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下,按照一校一案、错峰开学的原则,目前已逐步复课,运转有序平稳。学校疫情防控责任重、涉及面广,必须立足“三早”,一着不让盯紧抓好。强化信息共享做到早预防,推动卫健、公安、外办、教育等部门加强信息对接,及时推送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界定情况及来徐人员防控要求、境外回徐人员涉及教育系统情况以及与师生员工接触情况,共同织密校园防控网。加强健康监测做到早发现,对全体师生员工持续开展健康监测,落实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对重点暂缓返校人员实行台账管理,切实把风险排除在校门之外。细化应急预案做到早处置,进一步总结完善学校应急处置预案,组织三甲以上醫院与学校结对,派驻专家组,加强技术指导和支持,全力确保师生安全。三是瞄准“零增长”,严把社区防控关。实践证明,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有效的防线。要持续优化完善社区防控举措,巩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成果,确保社区防控“管得住、管得准、管得好”。继续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势,形成社区“外防输入”长效化管理机制,对风险隐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处置。严格落实测体温、外来人员信息登记等措施,继续做好对楼梯、电梯轿厢、过道等密闭场所消杀工作,适时合理增加小区出入口,实现效率提升、风险下降。积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探索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健康协同发展机制,将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之中,实现“两发展、两促进”。
夺取双胜利,必须拼字为先,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疫情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徐州市将盯牢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提振经济各项举措,扎实做好“六稳”,努力做到“六保”,以赶考姿态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奋力交出决胜大战大考的“徐州答卷”,重点做到六个“狠抓”。
狠抓企业扶持,加快复工达产。统筹用好政策工具包,贴心当好助企服务员,推动企业尽快满负荷生产运营。一是全面落地惠企政策。落实落细国家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以及“苏政50条”、市支持中小企业“21条”等惠企政策,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享受“真金白银”的实惠。二是全力优化企业服务。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包挂服务企业制度,做到“一企一人、驻厂帮扶”,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解决,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三是全线畅通供需循环。抓好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强化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帮助,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全面达产达效,同时以增加公共消费、扩大居民消费为导向,培育消费热点。
狠抓招商引资,提速项目建设。做大招商引资“源头活水”,压茬推进产业项目招引建设“765”计划,以项目快落地快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入。一方面,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新经济”和新基建“七大领域”派“重兵”、用“精兵”,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加大招商力度,全力引进“大块头”“高精尖”项目,加快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一着不让抓项目建设。对照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加大19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和230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包挂、月度汇总交办会办、季度联合督查交办调度和观摩点评等“六项制度”,精准解决资金、市场、用人瓶颈难题,做好用地、原材料、水电气关键要素保障,确保签约项目快落地、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
狠抓转型升级,激活发展动能。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努力在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中逆势而上。一是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系统化、集成化、特色化抓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放管服”、经营性事业单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通过加快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增强各类主体的发展活力。二是以扩大开放汇聚发展动能。全面落实市“惠贸12条”,加大出口退税、出口信保、法律服务等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稳份额。推动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提速提效,保持“徐州号”中欧班列稳定开行态势,打造徐州开放发展的新平台。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以科技创新加快动能转换。抢抓新兴产业发展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打造“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核心区,瞄准四大新兴产业18个主攻领域,抓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助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狠抓民生保障,增进人民福祉。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疫情之下更要注意保障民生。一是全面保障稳岗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抓好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实,切实以减负促稳岗、扩就业。常态化开展就业“直通车”活动,加强岗位供需对接,提供“点对点”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二是切实增加群众收入。深入分析疫情之下影响群众收入增加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精准措施,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拓宽居民经營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确保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力争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确保秋季学期新投入使用中小学和幼儿园97所,新招聘教师7000人以上。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抓好医疗事业集团试点,探索医改徐州模式。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吸引社会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完善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狠抓城乡建设,加快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全面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协同性、联动性。一方面,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吕梁、大郭庄、圣戈班等重点片区规划,有序实施年度投资676亿元的90项城建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淮海国际博览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抓好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办工作,持续开展老旧小区、城市破损道路改造等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聚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21个产业集群,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打响“1+4+N”农业品牌,为农业高效发展夯实基础。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加快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改善力度,持续补齐垃圾、污水、厕所和道路等短板,加快推动农村旧貌换新颜。
狠抓补短补软,守牢发展底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攻坚突破,全力守住发展的红线底线。一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牢牢把握全面性和高水平两个基本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和防返贫机制,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补缺补弱、巩固提升,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二是坚决完成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环保督查整改,对标对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突出抓好PM2.5和VOCs专项整治、重点断面水质综合整治、固废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确保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三场“硬仗”。三是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下大力气纾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困难,抓好不良贷款压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防疫情带来的财政困难加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防疫情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深入推进社会矛盾专项排查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大力实施32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对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和国务院督导组交办的整改任务,逐一对账销号,确保整改到位,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员大幅下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遭遇的风险突如其来,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实践终将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尽非常之责,用超常之功,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双胜利,一定能开辟发展新境界。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