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应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0-10-21 21:42李梅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疗效

李梅

【摘 要】目的:探讨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应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研究时间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6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有显著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除湿胃苓汤加减;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2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皮脂溢出等症状,如皮肤干燥鳞屑、皮肤红斑上覆油腻,有瘙痒感等,该病多见于面部、头皮等皮脂腺较多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异常、真菌感染及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有关[1]。目前临床尚无根治该疾病的诱发的方法,中医认为该病与面游风和白屑风的病症较为相似,均属于湿热内盛型疾病,治疗的重在于健脾利湿,清热利水,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就中药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应用效果作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的60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研究时间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42.2±3.5)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3±1.6)个月。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4岁,平均(43.4±3.1)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2±1.5)个月。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次,1次/d;维生素B6片20mg/次,3次/d;维生素B2片10mg次,3次/d;同时采用二硫化硒洗剂外涂皮损处,10~30ml/次,保留10~30min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每周两次。

研究組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组方为:苍术、厚朴、栀子、防风、白鲜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猪苓、浙贝、陈皮均10g,甘草、桂枝6g,滑石30 g、白术、茯苓、泽泻均15g,山楂8g。随症加减:瘙痒较甚者加地肤子10g,苦参10g;日久迁延不愈者加威灵仙10g,全蝎6g;大便干燥不利者加瓜萎10g;湿重较甚者加佩兰10g,藿香10g。以上诸药水煎2次,取药汁取汁400ml,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200 ml;最后再煎煮1次,取汁2000ml对局部皮损处进行外洗。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未痊愈;自觉症状改善,皮损消退大于60%为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皮损消退大于30%~60%为有效;自觉症状诶改善甚至加重,皮损消退低于30%为无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即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3.0处理数据,用x2检验定性资料(n,%),用t检验定量资料(x±s),P小于0.05象征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起病较慢,病情迁延,以反复发作,皮疹多见于头皮及头面部皮肤,呈现为黄红色或油腻状红色斑片,表面有痂皮或鳞屑或,伴有瘙痒感。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多与嗜酒、精神刺激、饮食油腻及辛辣的食物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上述病因会导致皮脂分泌旺盛,造成皮脂化学成分改变,引起皮肤菌群失调[3]。西医治疗主要是给予内服抗组胺药和B族维生素药物,配合外用维甲酸类药物,该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短期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大,复发率较高[4]。

中医认脂溢性皮炎属“面游风、白屑风”等范畴,其病机在于脾虚湿盛,酿生湿热,湿热内蕴,蕴阻肌肤而致,治疗以健脾燥湿,清热止痒为主。除湿胃苓汤出自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方中厚朴能够行气化湿,苍术可运脾除湿,两药为君药,可同治中焦湿阻,有健脾行气的功效;滑石有清热利水的功效,茯苓、白术可健脾利湿,猪苓、泽泻有淡渗利湿的作用,五药为臣药,可共奏健脾利湿的功效;陈皮可燥湿化痰,栀子有清三焦湿热发热功效,桂枝可外解太阳之表,温化膀胱之气;自鲜皮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山楂、浙贝有软坚散结化湿的功效,桂枝、苍术可防风祛风胜湿,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九药为佐药,可增强清热利湿的效果;而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发挥清热利水,健脾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此外现代药理学也证实,除湿胃苓汤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痒及抗变态反应效果,可起到消肿止痒,祛斑护肤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5]。另外在内服的同时配合外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皮损局部,进而发挥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除湿胃苓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有显著得效果。

综上所述,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应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有可靠的疗效,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翟灵仙, 陈秀清.清热除湿汤联合针刺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18, 40(12):56-59.

[2] 林春生.湿热内盛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2017,36(4):20-22.

[3] 吕景晶, 陈朝霞, 徐景娜, 等. 清热除湿汤与皮炎汤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8):88-90.

[4] 李威威,李光杰,杨华,等.除湿消风饮治疗肺胃热盛型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21-21.

[5] 林皆鹏.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8):47-49.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