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现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战略性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道路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道路之一就是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区域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选择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强化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力度,是解决这种现象的重要方式。从这方面来说,强化乡村旅游区域的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旅游开发
“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地区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产业道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大多是集中在城市地区,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产业类型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形下,要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区域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发展环保型、服务型产业,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种出路。乡村旅游作为近些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的服务型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1、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社会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成为空谈。农村区域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是指经济发展和物质文化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提升。在这种情形下,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区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保持同步发展,从而为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问题
2.1 人才基础不足
乡村旅游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其行业发展的特殊性,相关学科体系建设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经济多样化发展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在发展类型上来说,冰雪旅游、疗养旅游、温泉旅游、小吃旅游等多种形式不断涌现,在旅游项目规划中,戏剧、民族舞蹈、小手工艺品制作等多种形式不断被开发出来。在这种情形下,必然要求具有复合能力的专业旅游管理人才进入到管理层面。但是在目前的人才体系中,高水平的旅游管理和开发人才较为欠缺,能够将乡村旅游与传统旅游合理结合进行创新开发的创新性人才更是欠缺,这就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不到位,区域协调发展严重不足,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2.2 区域品牌影响力不足
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对差异化经营和品牌化经营要求不断提升。近些年来,大多数地区的古镇旅游和地方文化旅游项目不断被开发出来,但大多数模式都是依托一条街或者古镇建筑为主,旅游项目的内容主要是以饮食和地方文化展现为主,基本上一上午的时间就能游览全程,缺乏深度体验。同时,由于旅游内容设置不断趋同,不仅无法形成区域内的协同,还会加大内部竞争力度,甚至会形成恶性竞争的状态。在某些地区发展中,由于对这方面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反而造成了某些项目过度投资,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 发展资金匮乏
乡村旅游开发是一项资金投入型和人才投入型有共同要求的项目类型,在建设初期,不仅需要做好多方面调研和勘察工作,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在进入实质性的建设流程时,不仅要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行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辅助设施建设。在部分乡村地区,由于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乡村整体环境和社区文化建设水平较低,存在“脏、乱、差”等现象,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样需要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工作[1]。在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基础还比较差,农村合作社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所能够起到的支撑作用较为有限,无法帮助乡村区域实现区域性开发合作。
2.4 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是鄉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国家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多数建设内容还是集中在道路设施和卫生设施建设方面,在景观绿化、污水处理、景点路标指引等人性化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还会造成旅游项目开发中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增加了乡村旅游开发成本,造成原本利润率就低的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步履蹒跚。
3、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
3.1 整合旅游人才
人才是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支撑,是改变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基本条件。首先来说,应当依托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管理意识和产品开发创新意识的人才,要能够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高层次旅游人才水平,为区域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对参与到旅游项目服务体系中的村民和直接参与到民宿经营等方面的村民,要加强对其服务意识的培养,确保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这些人员能够充分认识乡村主题旅游的核心内涵,提升自身市场营销和经营水平,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三是要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做好这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为促进乡村旅游区域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创建区域旅游品牌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乡村区域旅游品牌多是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虽然拥有较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在这方面的开发建设力度依然不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确保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保障,需要在三个层面上着手。首先是对于政府和行业组织管理部门来说,应当改变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盲目发展状态,改变目前发展中乱审批、重复性建设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借助古代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散乱性开发的状态。其次是对于建设方面而言,在项目开发前期必须做好周边同类项目的调研工作,找到不同项目之间的契合之处,为后期协同发展预留实施基础[2]。再次是加强行业发展规范文件的建设,包括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品牌命名体系、等级评价标准、协同发展标准等。在这些方面建设标准不断完善的情形下,才能确保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3.3 多渠道解决发展资金
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资金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解决:一是以农村合作联社的形式来筹集发展资金,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还是在于农民的参与和发展,失去农民的转型和融入,将乡村旅游简单的作为资本开发项目,必然会使得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偏离乡村振兴的主题。二是将乡村旅游开发与周边大型旅游景区合作开发相结合,将乡村旅游作为景区旅游的辅助部分,改变传统景区旅游中“看完就走”的模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定向扶持等形式,结合农村区域土地流转改革等措施的推行,为项目旅游注入基础发展资金。
3.4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在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推进过程中,能够采用规模化的形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水平,减少由于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在道路建设方面,应当在上一级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提升乡村公路建设等级,借鉴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模式,将污水、电力等基础性的市政建设项目统一纳入建设过程中。在交通优化方面,应当规避由于行政区划带来的隔阂,协同建设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在合理位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不同区域之间应当加大协调建设力度,促进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4、结束语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做好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是提升乡村旅游建设水平,完善现有发展模式,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静,刘兴叶.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3):120-123.
[2]马宁.山西省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