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大”成就

2020-10-21 10:52张燕萍
锦绣·中旬刊 2020年2期

张燕萍

星期一,一大早,我穿过操场向教学楼走去时,撞见了班上一位家长,我问他来学校的原因时,她扬扬手中的一张纸说:“我女儿这家伙,走得急,把这个忘在了桌子上。这个可是她昨天在家里忙了一个上午的。”我定睛一看,发现是我布置的“小练笔”汇编手抄报!就在这时,一个小影子向我们飞奔而来,人没站稳,向我问好后,没等她妈妈反应,一把抓过手抄报:“妈,你太好了!竟然帮我送来了,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说完,边和同来的几个小伙伴一蹦三跳地跑回了教室。她妈妈笑着说:“看,如获珍宝,我能不送来吗?”我点了点头。她接着又问:“张老师,我发现这家伙的作文近段时间有些进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笑而不语,指了指教室方向说:“奥妙就在那张手抄报上哦。”我刚还想再说,铃声响了,我们只好作罢。

当我走上讲台时,发现讲台上已经整整齐齐地放着一迭手抄报,那些五颜六色的图案,很是好看。而那个小女孩也好像特地要等着我来才交她的作品一样,当我示意她拿上来,我发现她是那么的自信,连小辫子也一上一下的跳跃起来!那一刻,我也被她感染了。是啊,她的自信源于她的作文被选入了班级小练笔佳作,汇编成手抄报展出了!真没想到,一张小小的练笔手抄报竟然让她在作文上有如此大的成就感!并乐此不疲!

其实,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一种方式,“写”则是把语文知识转化成一种语文能力。回想我在还没有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前上所的阅读课,普遍只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们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画画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所幸的是,后来,我们高年级组教师开展了“基于群文阅读下的小学高段读中悟写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活动,提出了语文课中“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足够重视的观点。才让我认识到了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写”的训练,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

在长达一年的课题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小练笔的确是我和我们班孩子在作文教学中的福音。因为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相隔时同长,学生练笔次数少,所以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脱节,造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课题组提倡随文练笔。所谓随文练笔,就是在课文教学时,教师根据一篇或一类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一处或几处着笔点,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讨揣摩发现文本中的写作表达技巧和规律。或展开想象和联想,或想象结果、或续编故事,或添加内容、或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或抒发感想……的一种练笔形式。这种练笔好处多:一是篇幅短小精悍,章法不求体统,结构不限完整精美,降低了训练的难度。其次是形式活,既可对课文某一内容编写、扩写、续写,又可借鉴课文的某种句式特点仿写;内容灵活,可以写物,写景、抒情等等;練笔时间灵活,可安排在全篇课文学完之后,也可安排在某段课文学完后,而且时间可长可短。随文练笔关键在于结合课文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点,让习作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让学生融入课文情景、角色之中,为习作寻找新的着眼点,使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想象等流于笔尖,这样的练笔很巧妙,也很有效。

那如何让阅读课上的“写”变得高效呢?翻看我们班级的小练笔手抄报,我总结有如下的小奥秘:

一、结合单元目标,发掘“材”源。

1.精彩之处仿一仿。矛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课本中精彩的句段很多,都是学习语言表述方式的范本。让学生借课文关键精彩的语段,自己去发现文章是怎么写的,放手让他们进行语言实践,通过运用,把所得所悟内化成自己的表达方式。许多文章中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在这儿”仿一仿”能使学生汲取语言养分,掌握基本的表述方式,形成语言能力。

2.空白之处补一补。许多文章如同国画一样,存有留白,给人以遐想空间,正好放飞学生的思绪。众多细节描写中,作者惜墨如金,仅用一句话简单带过,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练习写话的机会。

3动人之处说一说。“情动而辞发”,文中感人的句段怎能让人无动于衷?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位壮士高喊口号英勇跳崖之时,就可问问学生:“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4.结尾之处续一续。不少课文的的结尾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想象、写话。

二、结合文本,为“写”奠基

1.适度想象,再现画面。面对静态的语言,教师要为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并在头脑中唤醒一系列与文字相对应的具体可感的生活画;有时不妨借助电教媒体,再现文中的画面。不论是唤起的想象,还是媒体展示的画面,都变静态为动态会让孩子们有形象可感,有话可说。

2.情感换位,拨动心弦。作者情感的表达隐藏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怎样让情感复原流淌,怎样让学生会心表达出浓浓的情怀,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

3比照探究,品味语言。在阅读时,有必要对关键词比照、品味后再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望着眼前的班级手抄报,我想:是的,沿着老师手指的方向,学生的思绪确实可以飞扬。学生从来都不缺少创造奇迹的能力,只是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不论是听、说,还是读、写,只要我们着眼于思维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善于抓住学生好奇、求趣的特点,有意识地、充分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捕捉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就能让童心和童趣在学生的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