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硬核”浅谈

2020-10-21 12:29海仁姑丽·吾拉依木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硬核

海仁姑丽·吾拉依木

摘 要:汉语流行语“硬核”最初广泛应用于游戏、音乐领域,近几年走偏网络,多次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以“人民网”中出现“硬核”的报道为语料,以词语“硬核”为研究对象,从语义特点、建构过程和语法分析及流行原因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硬核”的运用比较广,在游戏领域的使用最为常见,其次是影视领域。“硬核”的词性主要为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运用灵活,含义非常丰富。

关键词:“硬核”;词性;流行原因

一、引言

“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该词最早是一种说唱音乐的一种形式,被称之为硬核说唱,一种具有力量感的音乐形式,打破以往说唱及舞曲的形式,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煽动力,其背景总是伴以不断弱化的鼓点,而歌詞也大都反映与社会背道而驰或与一般人相异的思维方式。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如“硬核游戏””hardcore game”即指玩起来非常有难度的游戏。

“硬核”入选由“咬文嚼字”公布的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搜索2019年百度新闻,与该词语相关的信息多达30万多条。而且在一些权威性和有影响力的报刊中,“硬核”也频频登场,请看:

(1)坚守“硬核”内容方能走的更远。(“人民网-新闻战线”2019年11月29日 )

(2)有“硬核”科技有温馨故事 ,节目内容抓人心。(“人民网-传媒频道”2019年11月20日)

(3)《前夜》为《我和我的祖国》打下很“硬核”又暖心的基调。(“信息时报”2019年10月3日)

随着该词语被广泛的使用,“硬核”与其后接成分逐渐模块化,形成一种具有一定能产性的构式。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硬核适用范围很广,不单单形容说唱和游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很厉害、很酷、很彪悍、很刚硬的意思。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硬核操作”“硬核男孩”等等。他代表了一部分实力强动的人,是普通对这部分人的钦佩和信服,当然也有一点调侃的味道在里面,但不可否知,硬核就是强。比如:

硬核玩家:某个领域,取得了让人仰望的成就。

4)有硬核玩家,也有一般爱好者。(“中国青年报”2017年8月29日)

硬核男孩:可以理解为很酷,很帅,很潮,很厉害的男孩。

5)硬核男孩一上线,8岁男孩想当兵,每天坚持做100个俯卧撑。(“腾讯体育”2019年1月30日)

“硬核”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语义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对”硬核“的语义进行详细分析。

二、“硬核”的语义分析

本文所引用的例子均来源于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搜索日期为2020年2月20日),笔者从人民网共搜索到含有“硬核”的用例2732条。

“硬核”语义内涵尤为丰富,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表示“有魄力有追求,敢于诠释自我价值。例如:

6)法律和监管是时候“硬核”了。(“北疆商报网” 2019年12月6日)

7)这档节目让明星与素人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竞技对抗,在“你追我逃”的“硬核”竞赛氛围中,突破体能极限,展现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竞技精神。(“法制日报” 2019年12月2日)

8)人民日报海外版:综艺,展示体育“硬核”魅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0月30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语义内涵表示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或表示有魄力。

2.表示“精尖的、高品质的、有内涵的”。例如:

9)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片,《星际探索》的旅程横跨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影片于8月29日曾亮相威尼斯电影节,目前豆瓣评分6.8分——降低期待值,或许会更有惊喜。(“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4日)

10)“硬核”巨作,激励青春中国

百度沸点年度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人民网-传媒频道” 2019年12月16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语义内涵较为抽象,表示为所指对象蕴含的特征达到了巅峰。

3.表示“很酷、很厉害、很霸气”。例如:

11)“玩骨头的卢老师”、“珍大户”、“EyeOpener”、“人类观察所”、“柴知道”、“回形针PaperClip”6位知识达人分别获评抖音最酷科学家、抖音最实用金融理论推广人、抖音“最英伦范”科普达人、抖音最生活化心理学达人、抖音最萌动画知识达人以及抖音最“硬核”科普达人。

(“中国经济网” 2019年12月21日)

12)王元卓,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手绘《流浪地球》电影讲解图,被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19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语义内涵表示为很有知识,有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为一种有能力的,很酷的意思。

4.表示“核心,关键,重要”

13)电影是老老实实的制造业,不是投机生意,基础科创是“硬核”。(“流浪地球”2019年2月18日)

14)时至今日,这个全世界妇女的节日已走过100多个年头,但这个节日的“硬核”始终没有变化,那便是让妇女独立自强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中国那些事儿”,2019年3月8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语义内涵表示为很重要,核心,关键点的意思。

三、“硬核”的构建过程和语法分析

在不同的语境中,硬核能跟名词、动词、副词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跟这些词进行搭配。所谓搭配就是词项的习惯性结伴使用。词语搭配就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词汇组合。

(一)构建过程

1.XX硬核

(1)(副词+硬核)

15)用最硬核的爱国之心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中国青年网”2019年10月31日)

16)再搭配过硬的技术制作团队,整体实力非常“硬核”。(“新京报” 2019年1月30日)

17)再硬核的建议、措施和技术,第一步都得是能切实下沉到日复一日的基层安全排查中。(“新京报”,2020年1月3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跟不同的副词组合在一起,语义和用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表示程度,有的表示频率。

2.硬核xx

(1)硬核+名词

22)观众更想看到没有“注水”,摒弃煽情,展示真才实学的“硬核”节目。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9年11月20日)

23)徐缨主持会议时表示,江苏网信系统坚持用强劲宣传引领内容建设,用强大力量引领舆论导向,用强效传播引领阵地建设,以质量引流,让展现江苏作为的“硬核佳作”官宣出道; (“ 人民网-江苏频道”   2019年11月7日)

24)除了热热闹闹的互联网直观体验,一批影响未来的硬核科技在乌镇揭开面纱。  (“ 新华网” 2019年10月23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跟名词组合在一起修饰名词的特征,性质和形状。

3.硬核的xx

偏正短语(定中短语)

25)网络,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渗透进生活的毛细血管。而5G,正从消费领域走进更加硬核的生产领域。(“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26日)

26)许多优秀的记者、编辑以及网络媒体工作者,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的成就,体验百姓的疾苦,做出硬核的报道,产生10万+乃至亿万+的多媒体新闻作品。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19年11月7日)

27)有了中国文化硬核的思维,也离不开硬件技术的实现与支持。(“人民网-文化频道”2019年2月14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跟后面的词组合在一起修饰后面词的特征和性质。

4.xx的硬核

偏正短语(定中短语)

28)“时间窗口”是一切变革的“硬核”。(“人民网-新闻战线”  2019年11月26日)

29)刘慈欣原著小说中的科幻设定,成为电影的最大支撑——给地球装上推进器与转向器,把地球带离太阳系,在宇宙中为人类寻找新家园,这确定了电影的“硬核”。(“新京报”  2019年2月8日)

30)主流媒体的硬核、保护带。(“人民网-传媒频道”  2014年8月20日)

上述例子中“硬核”跟前面的词组合在一起修饰前面词的特征和性质。

(二)“硬核”充当句子成分

“硬核”词性主要为名词和形容词,在句中应用灵活,在特定的语境中能与众多的词语就进行搭配,能作定语、状语、宾语、谓语、主语、中心语。

31)现场每个角落都显露着这个年轻品牌不将就的硬核态度。 ( “浙江日报”2019年10月1日)(作定语)

32)晋级终极之战硬核爆发,7组新老喜剧人将激烈争夺最后的3个晋级名额。(“欢乐喜剧人5”2019年2月3日)(作状语)

33)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硬核”。(“青年时报”2018年11月18日)(作中心语)

34)火箭少女101以一套OL黑色西装亮相,后续服装更以白衬衫、白T恤等简单款式为住;舞美则配合快速闪现的激光灯束,以及舞台地面因素,令整场演唱会显得非常硬核。(“红网综合”2019年1月14日)(作补语)

35)“黑科技”加持全国两会报道“硬核”频出干货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3月6日)(作主语)

36)机动球大赛更是硬核到爆炸,闪转腾挪之间,满屏幕火星与改造人零件扑面而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年2月18日)(作谓语)

37)哪些企业能进入正面清单呢?达标排放、自律减排、污染治理水平领先是“硬核”。(“人民网-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0日)(作宾语)

四、“硬核”的流行原因

1.从语言本身来看,“硬核”语义内涵的模糊性是其能衍生各类丰富义项的根源。“硬核”本身不是日常交际中常用词。由于他生成理据的模糊性,所以识解其语义时顺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硬核”的流行始于网络领域,开放兼容的语境使得语言的表达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因而理解“硬核”的具体内涵的提取留下了充足的可创造性空间。“硬核”的语素构成为他提供了意义引申的可能,也给语义内涵的提取留下了充足的可创造形空间。

2.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媒体的角度来看,网民和网络是“硬核”得以大力传播的有效推动者。碎片化阅读时代下,海量信息纷纷他来,媒体想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流量,必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博得群众眼球。

3.网民的语用心理。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硬核”是一个新鲜的热词,其自身蕴含的意义催发了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于是为了自己的不落后,他们常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使用这个热词,这就是促使“硬核”的使用语域不断扩大,并逐渐扩散着主流媒体领域。“硬核”是一种追求自我,本真不造做的勇气,更是一种有实力,有内涵的底蕴。

参考文献:

[1]陈熹.汉语流行语“硬核”释义[J].现代汉语,2019(8).

[2]李明霞.“硬核”新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宋萌萌.热词“硬核”解读[J].語文建设,2019(5).

[4]许光灿.厉害了“硬核”[J].语文学习,2019(5).

猜你喜欢
硬核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迷惑提示语大赏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 作文20题佳作选登(二)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热词“硬核”解读
非硬核,不妈妈
硬核文案在民间
硬核网友:生活永远比你想象的更有趣
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