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允萍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科急救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方法:取2018.08~2019.04急诊科接收8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前后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状态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急救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效果理想。
【关键词】急诊科;急救;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252-01
急诊科是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接待、处置患者的关键场所,急诊接收患者病情较危急且变化快,若入院后处置不当便会危及患者生命。急诊患者在疾病、心理双重压力作用下就诊过程中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严重时还会引起医患纠纷,急诊作为医院重要窗口其护理质量直接反应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加之近年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逐渐提高,因此常规护理无法满足当前临床护理需求,医院需结合当前国内外报道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优化,达到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目的[1]。本次选择80例急诊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80例本院急诊科2018.08~2019.04接收急诊患者研究。试验组中22例男、18例女,年齡24.34-68.42岁,均值(45.21±20.01)岁。对照组中21例男、19例女,年龄23.62-72.05岁,均值(47.05±21.31)岁,对比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
1.2.2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1)开通绿色通道:针对病情危重者需开通绿色通道,先就诊后挂号、付费;针对病情较重者在询问病情同时做好检查,在抢救同时送入抢救室,针对120、110、外院转入者护理人员要主动迎接并与随车人员做好交接工作[2]。(2)心理护理:急诊接受患者病情急且重,患者及其家属在就诊过程极易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急诊护理人员在接收患者后要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耐心、亲切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其提出问题以缓解其负面情绪。对于疼痛程度较强者护理人员做制定其掌握疼痛转移方法,必要时使用止痛药。(3)健康教育:急诊接受患者发病较急,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了解较少,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受教育情况进行深入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中注意事项,在提高其对疾病认知同时配合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治疗[3]。(4)环境护理:急诊人员流动大,护理人员需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整洁就诊环境,病室通风、温度、湿度、光线合理。(5)细节护理:急诊患者因发病急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使用关切的语气进行微笑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此外需在急诊大厅内设陪伴座椅、开水、一次性水杯、报纸、电视等,在合理局部同时为患者生活提供便利。若急诊就诊患者身上存在污物需及时进行清理或更换衣物,在检查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各检查目的、注意事项、检查室所在位置,用药时告知其用药方法、药物原理、剂量等,做到多解释、多沟通,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①参考汉密顿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分值:0-50分,得分高低与心理状态成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平方差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以%、卡方表示,统计数据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果
2.1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无差异,护理后焦虑(22.42±1.25分、28.45±1.21分)、抑郁(22.01±1.21分、27.35±1.06分)对比差异显著。
3 讨论
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还具有突发性、交叉性特征,就诊患者情绪波动大且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紧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在急诊治疗同时开展护理工作,在改善急诊患者就诊负面情绪同时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常规护理无明显针对性无法适应当前急诊、临床护理工作,因此需结合当前护理发展寻求新的有效护理方案。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进、服务意识的增强,人性化护理模式不管在急诊护理操作中,还是急诊团队建设中均占据及其重要作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中护理人员需要摒弃既往护理理念、护理思想,将患者放置在护理中心位置,从而展现护理人员业务涵养、护理质量,使患者在全程就诊过程中体会到细致护理服务,在急诊设置人性化护理模式后不仅营造了更佳的治疗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理操作条件,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性,此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开展可使护理人员参与到急诊抢救工作中,在增强其急救意识、应急能力、服务理念前提下确保护理实施有效性及急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结果显示:试验组40例患者经人性化护理后焦虑22.42±1.25分、抑郁22.01±1.21分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该研究结果与李燕[4]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将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急救护理中,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满意度,可借鉴。
参考文献
虢英荣.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急诊科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132-133.
郝杨.人性化理念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80-281.
武华.人性化护理对急诊科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J].名医,2019,10(06):190.
李燕.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4):50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