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2020-10-21 14:35冯燕康燕芳吕琳霞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护理对策效果

冯燕 康燕芳 吕琳霞

【摘 要】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对住院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50例患者的BPRS评分与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护理对策;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186-01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患者发病后受到精神症状影响常伴有情感、行为、感知等异常,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将可能发生自残、毁物、伤人等暴力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1]。精神疾病发生机制较复杂,病情迁延不愈,通常需长期住院治疗,且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对住院生活难以适应,治疗期间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对疾病预后及转归极为不利[2]。因此,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对我院精神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長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入选标准:符合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住院时间≥1年;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合并有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缺陷;抗精神病药物滥用史。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23~69岁,平均( 47.68±3.28) 岁; 病程2~17年,平均(9.28±1.54) 年; 住院时间1~16年,平均(7.59±1.69) 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32例,双相情感障碍3例,偏执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10例。

1.2 方法

安排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全面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住院环境的适应情况、对治疗的配合度及对出院后的具体打算等,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再给予如下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接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并定期举办公众教育活动,消除人们对疾病的认知误区,缓解患者的病耻感,此外对患者的各类特殊表现需给予理解与支持,充分尊重患者,增强其自信心,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戏剧,以缓解其心理压力。(2)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精神疾病发生机制、致病因素及注意事项,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告诉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饮食宜规律,对便秘者嘱咐其每日饮水量>2000 mL,并多食用一些富含粗纤维食物,指导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3)文娱活动:定期举办文娱活动及茶话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根据患者的喜好,指导其进行唱歌、画画或手工活动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4)病房环境管理:加强病房日常卫生管理,每日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确保病房的通风换气,每个病房配置免洗洗手液,定期检查病房内门窗玻璃情况,如有损坏需及时安排维修,并加强院内跌倒防范管理,在跌倒高危区域贴上标识,以便引起患者注意。此外,可以依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实行半封闭式管理,适当增加外出活动时间,缓解其长期住院的不适感。(4)社会支持:鼓励家属、亲友定期来院探望及陪同患者,给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爱,让患者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提高其归属感。(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其进行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自行叠被子、穿衣、洗脸、刷牙、修剪指(趾)甲等,并教会患者学会缝补破损的衣物,引导患者养成讲卫生、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培养患者良好的就餐习惯,对生活自理能力较佳的患者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以提高其自豪感。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所有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病情进行评定,量表共包含5类因子18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0~7分,总分值126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2)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ADL )对所有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量表包含2个分量表,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1~4分,总分值56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BPRS评分与ADL评分通过-x±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极易与社会产生脱节,加上封闭式的环境管理,使患者养成了依赖医护人员的心理,生活自理能力逐渐退化,对其社会回归极为不利[3]。本次研究显示,对50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BPRS评分与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中我们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疾病认识情况,再制定综合护理干预计划,使得护理干预更具针对性;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有效消除其心理负担,使其安心住院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误区,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方式,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定期举办文娱活动及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有效丰富患者住院生活,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有效提高患者住院安全,增加其归属感。

总的来说,对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冯桂萍.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9):2418-2420.

林淑贤.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及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7):186-188.

沈艳霞,张桂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个体化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205-206.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护理对策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