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霞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组织麻醉应用在上肢骨折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8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并通过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对照组剂量为0.05μg/(kg·min),对两组各级别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验证,最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15±0.31)分,对照组为(2.03±0.82)分,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10%,对照组为68.9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3.45%,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上肢骨折进行能够发挥理想的阵痛效果,提升麻醉优良率,并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98-01
最近这几年上肢骨折等相关病症的发生率逐年提高,最近这几年上肢骨折等相关病症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发病以后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痛苦,导致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并且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1]。上肢骨折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群体当中,临床上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因为骨折等相关原因也容易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所以增加了患者的感染和褥疮等相关风险的发生几率[2]。上肢骨折的治疗工作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积极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病症恢复,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芬泰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肢骨折当中的效果,同时将主要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照实验进行分组研究,所归入本文研究组内的调查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为同期到我院治疗的58例上肢骨折患者,通过平均抽签法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量均等,同为29例。观察组15例为男性患者,其余14例为女性,对照组14例为男性,其余15例为女性,经卡方验证为0.0690,Z值验证为0.2603,P值验证为0.7947;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16≤age≤62,年龄平均为(38.64±13.08)岁,对照组的年龄为:17≤age≤63,年龄平均为(39.47±12.67)岁,经t值验证为0.2362,P值验证为0.8141。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上肢骨折,所有患者符合手术治疗的原则,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等数据进行统计,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选择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方案进行麻醉,对患者进行臂丛穿刺,主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0~12.0MHz,适当的将患者的骨折部位抬高,以便于通过超声进行引导穿刺,之后通过穿刺作用神经节进行阻滞,使患者选择平卧位,适当的抬高患者的上肢,并且对患者骨折的部位进行标记,将患者的上肢组织进行撑开,暴露患者的骨骼,为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进行骨骼的固定,在使患者骨骼复位以后,进行切口的清理并进行缝合处理。观察组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对照组剂量为0.05μg/(kg·min),对两组各级别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验证,最终进行统计学比较。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视觉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中的疼痛状况,评分为十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3]。
②从麻醉以后的麻醉优良率进行统计,患者在手术的时候没有痛感,没有烦躁感,可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说明麻醉为优;当患者麻醉之后,在患者手术的时候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轻微的疼痛,但疼痛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手术可以顺利的进行,则说明麻醉为良;当患者麻醉以后,患者手术的疼痛感相对较为强烈,需要追加药物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相关手术,这说明麻醉为可,如患者麻醉以后,手术时存在剧烈疼痛,需要立刻为患者停止手术,这说明麻醉为差[4]。麻醉优良率=优占比+良占比。
③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红肿、发炎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文中的理论数据进行统计学验证,所有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在进行非参数数据验证时,对文中的两个(包括两个以上)的样本率(构成比)/两个(包括两个以上)分辨量的关键性分析经卡方值x2)验证,对计数资料均以自然数/百分数(n/%)表达;通过显著性检验方法获取P值,并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15±0.31)分,对照组为(2.03±0.82)分,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10%,对照组为68.97%,P<0.05,存在統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3.45%,P>0.05,无明显差异。详情请见表1结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对上肢骨折患者在进行麻醉时通过大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进行麻醉能够获取良好的麻醉效果,可积极的缓解患者术中的疼痛,同时提升麻醉的优良率,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高航.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54-55.
王义琛,蔡红刚.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81-82.
宋畅.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6):62-63.
马泳丽.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