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活用教材

2020-10-21 17:25龚凯健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天气现象多云天气预报

龚凯健

2017年秋季,《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始执行,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倡导STEM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引起了一线科学教师的广泛关注。

《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内容,教材共安排了四个活动:一是观察并描述今天的天气(观察),二是用自己的符号表示今天的天气(动手),三是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天气符号(交流),四是阅读天气预报(阅读、交流)。基于学情,笔者在实际教学时安排了“画一画、认一认”,“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演一演”等活动,以期学生在动手、记录、交流等各方面有所收获。

一、了解学情,引导再认识

笔者先通过学生对今天天气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于天气的认知情况,再通过GIF动图,把各种天气现象带进课堂,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以达到准确把握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天气并不陌生,关于“今天天气怎么样”这个话题,提到了“有雨”“有风”“天气越来越凉”,这正是描述天气的一般气象要素。在面对“你还经历过怎样的天气现象”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将天气现象与季节混淆,认为和“天”有关的就是“天气”,这是因为低年级的知识经验不丰富,对事物的感知较笼统,很少从整体上来把握事物特征,容易混淆一些相似概念。因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用形象的气象标记或者记录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天气。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天气符号,根据动图中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自主选择几种认一认、画一画(教学流程如图1)。动图呈现了阴、晴、雨、雪、雾、多云、雷雨等七种天气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比较熟悉的天气现象。通过画一画,能更好地反映出他们对于各种天气特征的把握是否准确。

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手机,对于手机上一些APP的熟悉程度更甚于成人,对于天气预报APP也是相当了解。比如教材中呈现了“多云”“阴”“雷阵雨”等,其中“强沙尘暴”“霾”“大风”“雾”直观性相对不强,这些天气现象在本地区出现较少,因此课堂中呈现的天气符号有了一些变化。在手机天气预报中,预报内容会精确到时,“晴”和“多云”在表示方法上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笔者在课堂中也呈现了两种表示“晴”和“多云”的符号。在实际教学中,先呈现符号(图2),如对于“大雾”符号的认识,就有学生说“看过天气预报,知道这表示大雾”。“月亮”表示“晚上”,逻辑上没有问题。这也印证了低年级学生更习惯于“形象的事实性知识”,而不善于“逻辑的因果性知识”。他们忽视了本课是“用符号表示天气”这一前提。“白天只有太阳表示晴天,那么晚上只有月亮表示什么天气呢?”“表示什么时候是晴天?”通过两个问题的追问,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符号还可以表示不同时间的同一种天气。

二、联系生活,再构新认知

教材在各种不同的天气符号后,呈现了一份天气预报图(如图3),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一般构成要素。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对前面认识的天气符号有更深的掌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遍当天的天气预报,再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天气信息。第一遍学生没有做好复述天气信息的准备,基本都是说了部分信息。再听一遍,跟随着音频同步出现天气信息,学生都能根据屏幕显示的天气信息进行复述,教师让学生体会记录的重要性及符号的简洁性,同时借此环节(如图4),引导学生了解温度、风力风向的一般记录方式。

三、引入游戏,新知再体验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更是能让他们乐在其中。相对于教材的静态图阅读,学生能在“玩、演”(如图5)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低年級的活动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小组活动前,教师先以上海为例,出示一份上海市地图,上海市12月21日的天气信息记录单,一组记录卡片(图6,地图和卡片的底部材质均为软磁铁),逐步演示如何“读一读”“选一选”“摆一摆”,最后完成上海市天气预报图(图7)。

笔者再将江苏省的天气预报图打乱,让学生根据实际天气信息进行记录。总结时把孩子们完成的各个城市天气预报图展示在黑板上(图8),拼成江苏省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与实际的天气预报图(图9)相比较,孩子们会发现自己也能像天气预报员一样,站在台上播一播自己完成的天气预报图。趣味游戏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积极性。

“以生为本”的课堂直接表现为围绕生成性问题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只是一个预设方案或大体框架,每个教学环节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都会有不同的生成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来把握课堂。课例中,“晴”和“多云”的符号表示,用雨滴多少表示降雨的大小,“大雾”符号的认识,小组合作的顺利与否,这些都是生成性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展开教学,这就是鲜活的课堂。能否成功驾驭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关键在于教师的积累。交流学习、亲身实践、自我反思是教学经验积累的主要途径。名师的教学设计简明扼要,实际课堂又是驾轻就熟,因为各种生成性资源早已深入他们内心。

“活用教材”是要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教材面向的至少是整个区域的学生,要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作出适当调整。课例题目为《今天天气怎么样》,采用的天气信息就应该是当天本地真实的信息。认识天气符号并非重点,重点是借助天气符号让学生体验符号的简明性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强沙尘暴、霾学生接触较少,就改用学生熟悉的、直观的天气符号,静态天气预报图操作性不强,就改为“小小天气预报员”,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又能使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实现自我需要。

猜你喜欢
天气现象多云天气预报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天气预报
向日葵·成长·礼物
与龙卷风共舞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如果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何氏“十全大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