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范围普及后人类何去何从

2020-10-21 07:24于露钱孜恩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就业人工智能

于露 钱孜恩

摘要:基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愈加成熟愈加多元化应用于社会,弱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劳作致使部分廉价劳动力职位的人员失业,如果人工智能再度成熟,具备有更高级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及模仿学习乃至创作能力,强人工智能逐渐取代诸如秘书,记者乃至律师法官等知识阶层的工作,届时人类将从事何种职业?们将开展研究调查,通过网上散发问卷方式搜集社会各界人士观点与看法,理顺强人工智能普及背景下人类的优点与长处,寻求人类职业发展选择可行性道路,并以新兴人类为代表,设计一条新科技时代下人类的发展之路,做好未雨绸缪。

关键词:人工智能;不同阶层;就业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武汉大学皮勇教授曾指出,人工智能自计算机诞生之初便出现,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接管人类处理事务的控制权或称分权。

目前学界与科技领域大多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分为弱人工智能时代和强人工智能时代,当下我们就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在弱人工智能时代里,我们最能看到人工智能优势的就在工厂的流水线。目前部分城市开始在工厂里把技术水平要求低、人力耗费量大的职务交给人工智能以代替人力。 据反馈结果显示,虽然前期人工智能购买成本更高,程序也需要高信息技术水平的人员来设定、操作与维修,但当工作时间增长后,人工智能的“耐力”与灵敏度并没有减少,而且程序的设置与调整也极为便捷,工厂生产线如果转型制造新产品,人工智能的转变比职工的转变更容易更快捷,同时工时增长后人工智能的工作成本大幅度下降,人力无法取胜。部分技术水平低的低廉劳动力被迫放弃工厂工作,短时期内难以寻到谋生新手段和新职业。虽然这股失业潮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失业者也向社会愤怒地讨要一席生存之地,社会必然会产生一次混乱,但人工智能工作带来的便利和生产成本与资源消耗的大幅下降,低技术水平致使廉价的劳动力被倒逼学习多样工作技能,更使人口素质、国民结构得到优化,也从侧面印证了当下国家为何一心要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确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在政策红利的鼓励下,各大公司都投入这片崭新的“海域”,更多“高智商”的人工智能——能够识别语音并自动转换为文字的软件,能够引领你参观景点的机器人导游,都接连从书中走出成为现实。但繁花似锦的发展现状背后,不可避免的是转型期中国国民生活的“断层现象”——知识分子愈来愈受尊重,在科技、科研开发领域工作的人越来越珍贵;但只掌握低水平技术的劳苦大众日子越来越难熬。面对着“不知疲倦”“力大无穷”的人工智能流水线,他们只能等来下岗,“倒逼人口素质增高、就业结构优化”的确是大背景下的不二选择,但身无一技之长,还要从头学习一门新技术,对于这些低学历甚至高年龄的人来说,这个转型的确是痛苦时刻。

低素质人口职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现象,也只是当前弱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人工智能所从事的也是一些简单的、循规蹈矩的传统产业,但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时最终有能力与知识阶层并肩了呢?

笔者在八月有幸参加了在上海政法学院上合组织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各国学术有为的国际友人们济济一堂。论坛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虽说大家都说中文和英文,但当青年学者们在台上妙语连珠时,当学术大牛们在圆桌会议上各抒己见时,听众们不愿错过哪怕一丁点精彩内容,可不同的发音、不同的语速,的确成了这场文化饕餮宴上的阻礙。论坛负责人却只用一个小小的人工智能搞定了这个麻烦:“科大讯飞 ”——一款能够自动识别语音并转化为多种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人工智能。尽管在论坛进行的这一天,“科大讯飞”对于某些学者的发言识别并不精准,但是其锋芒已露。现下的“科大讯飞”还不能够尽善尽美,对于某些发言人的口音识别度略低,但操作人表示,目前对于中文或英文发音不标准的发言者,“科大讯飞”负责人会事先收集他们的演讲文稿和演讲录音,将数据提前编入程序,使得程序对于此组数据进行学习。如果按此进程发展,笔者想不过短短几年后,同声传译这个职业就要被人工智能“占领高地”了。

“科大讯飞”的出现,已经足够能说明强人工智能会有着更高的模仿学习能力,甚至能够自动纠正数据,人工智能极有可能在未来进入教育领域和知识阶层领域。极强的学习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可以记忆多种公司金融运营模式、多种多样的法律条文与经典指导性案例,还能通过海量名师教学视频来学习多门学科多样化的课程知识与授课方式并将其应用起来,在公司的运营里、在法庭上的辩论里、在讲台上的桃李里,随时都可以有人工智能的身影。届时的人工智能,实力与影响力不可估量。

如果我们发展到了强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还能做些什么工作?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等上层建筑又将会怎样?基于此,笔者向社会多个群体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

学生群体,80、90后工作群体,中年群体,三个群体给出的数据各有千秋。学生群体中,在工科理科学习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去架设一些能辅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也有学生表示可以发展高精尖产业,将重心放在创造上,在医学药学上有所发展;从事人文社科类学习的学生则忧虑较多,语言类学生和师范类学生并没有给出自己可选职业的猜测,法学类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能否把握法与情的运用尺度持怀疑意见,社会学学生认为人工智能对本专业冲击不大,但对届时政府运行模式表示好奇,更有学生幽默地表示大家可以一起学习哲学。80、90后工作群体中,新闻、策划、设计等方向的从业人员表示影响不大,设计类工作者认为审美很难统一,再强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也难能与客户“心灵相通”、应对客户多变的审美。中年群体对此反响最大,对于就业岗位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抢占表示担忧,多数人更多地表示担心子女未来的工作会受到影响,也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终究不比人类,其发展最多是辅助人类生活更好,不会有全面取代人类工作的局面发生。

对于强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还能在哪些职业上胜过人工智能,年轻人们更多的是考虑美食制作与品尝,历史纪录片、美食纪录片的拍摄与讲解,寻根历史,历史老师等具有人文温度的职业发展方向。

当然,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等社会规范也势必发生巨大变化:无人驾驶技术如何放入交通法规里,事故责任又要如何判定;创作类人工智能的作品所得收益又将归属于谁;机器是否能够成为法律主体;一旦出现机器人伤人事件,对不会感知到自由被束缚被剥夺、劳动教养也无法改变起思想的机器人,如何才能使得罪责刑相适应?这些问题都必然需要法官们结合那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新的法律条文规定和法律解读。

未来我们会有AI法官吗?又或者说,未来我们的人工智能会成为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吗?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火,有许多AI纷纷宣布通过了图灵测试,号称拥有了人类的智能。但如今市面上的人工智能早已经涉及了教育、医疗、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用只局限在语言智能等特定领域内的图灵测试来作为判断所有AI的智能显然有失偏颇。王飞跃博士在“关于人工智能的九个问题”中曾如此评价图灵测试:就像是IQ测试从未被当作判断人类智能的标准一样,图灵测试也从未被当做判断人工智能的标准。通过了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并非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们不过是依照事先写好的编程算法去处理相应问题的工具而已。

此外,对于二分心智的看法,二分心智终究只是理解人类思想产生的一种理论,目前来看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也不能以此作为蓝图去构建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综上,筆者认为即便是在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也无法成为拥有独立思考及自我意识的“人”。对于研发类作业和需要智慧进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AI是无法胜任的。但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会逐步取代低技术水平人员的工作,如流水线工厂和简单机械化操作的物流行业,从而倒逼从业结构的升级和人口素质提升;对于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必定会在其中占有部分份额,如中小学必修课程教师和医院麻醉师。当下中青年阶层的低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要小心工作,提升素质,学习新的技术和就业本领;学生阶层从事语言类学习和师范类学习的学生要学有所长,在未来工作中要更具人文温度;中青年阶层乃至学生阶层的法律人们要关注实事热点发展,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与法律相接轨要提前做好思想建树和准备,努力做好AI法律落地的工作准备。

人工智能,未来已来。愿你我都能做好迎接崭新未来的准备,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参考文献:

[1]王垚.AI会拥有自我意识吗?[OL].鹿鸣财经.2018-09-17/2019-11-17.

猜你喜欢
就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