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莎
开学初,距班级的语言区开放已有一段时间,从开始的寥寥数人,近来无人问津。故事书、绘本、指偶……这些材料投放进区角,可是并不是特别受欢迎。语言区怎么样能吸引孩子的目光,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呢?这些都是老师犯难的问题。
一、父母导说,初尝“阅”之鲜味
農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相较城区的孩子可能并不是特别好,不少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敢在集体面前说出来。有一些父母跟老师沟通时常常会说道,“我们小孩比较胆小的,老师上课多请我们回答问题。”“孩子在家很会说的,一到幼儿园就特别害羞……”
1.课堂里引问题
随后班级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课堂中怎么不举手发言,孩子明明知道答案为什么回答地这么不自信等等问题。面对家长们的困惑,老师在紧接下来的家长会中,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入交谈。“你会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在下班或空余时间里,你与孩子会进行哪些交谈话题?”在与家长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妈妈和奶奶们反映会为孩子买一些故事书或绘本,但是除了睡前讲个故事外可能大多时间是忙于自己的事情。父母没有和孩子有话聊怎么让孩子在平常的交流中多说呢?
2.领读中品书意
孩子的习惯多数受父母的影响,为此,老师带领家长们一起看了《疯狂星期二》,“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虽是一本无字书,但是简单的两个问题让在场的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聊了起来。通过带领家长共同阅读,渐渐让家长们通过绘本中的图片,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带动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和言语,感受书里的鲜活而奇妙世界。
3.共读后谈体会
或许多是新手父母或年纪稍偏大的祖辈带娃,大家先前对于亲子共读中各种问题在班级群里讨论,有的家长说“孩子为什么老喜欢看同一本书”,有的家长埋怨“念了一遍又一遍,孩子还要再听一遍”,有的家长则是感觉孩子在坚持一段时间阅读后每天睡前能够主动地拿起书本来看了。对于一些家长的问题,有些家长也是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老师也通过网络资料分享给家长亲子共读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方式。一些家长还自发地在群里进行打卡,可见家长对于亲子共读这件事儿还是很上心的。
二、幼儿喜说,体验“阅”之甜味
在带动家长共同加入班级的“说事”行动后,老师们对语言区进行了新材料的投放。
1.趣说杂事
自制一块电视屏,平时请孩子们画一画最近在你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在区域活动中把新鲜事在“电视”镜头中进行播放,与其他同伴分享,同伴还可以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提问。第一次变革的语言区吸引了不少会说的孩子前来报名“说事”,孩子们对着镜头谈起一桩桩或有趣的、或平淡的、或开心的、或搞笑的事情,观众们则在听完后秒变小记者进行话题“访谈”,对当事人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事情发生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事情可以怎么解决等等。
2.巧说故事
在尝到“甜头”后,老师又加入了新玩意儿——自制故事围裙、故事盒、皮影盒、故事骰子等等,参考网络资源在语言区投放新材料,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说说、演演故事。
在后期的材料投放中让幼儿也自主参与到设计与制作中来,孩子们根据需要剪剪、画画需要的人物、场景、道具等等,让说故事变得更加生动。
3.演说“难事”
为了增加语言区的人流量,同时也为了让孩子们说话的语言变得更加优美,班级里还进行班级图书借阅、班级讲故事比赛、午间绘本故事分享等活动。在一次语言活动《一园青菜成了精》后,孩子们对于朗朗上口的北方童谣十分喜欢,有些孩子甚至边说边有节奏地打起节拍,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班里开展了小演员竞选活动,由于试镜的孩子比较多,老师也难以抉择,而后个别孩子提出可以用肢体动作合作表演。原以为孩子们的想法有些难以实现,但是当孩子们把想法搬上舞台时,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了几次展现的机会和获得的经验后,班级的语言区越来越有人气儿了。经历了三期的讲故事比赛,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任务,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主动了。
三、师幼评说,感受“阅”之百味
在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中,孩子阅读、说话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而班级的区角规则也随孩子们的介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比如,在“趣说新鲜事”中孩子们加入了对说事人的评分,评选“周说事达人”;在语言区孩子们延伸出来可以在走廊外进行故事表演活动……从一开始老师的引导评价,慢慢变成了孩子间的互评、自评了,从说事落选的难过到学习他人说事的方式,孩子们慢慢成长。
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身在农村的孩子们不是缺少自信,而是缺少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表达表现方面,幼儿园也给我们孩子提供了各种小舞台,有固定式的小舞台,有移动式的场景版、廊道舞台,甚至草地也可以作为自己展示的平台。并且通过戏剧日、戏剧节、六一节、元旦汇演等契机,让孩子们玩转阅读小游戏,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让“说话”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