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调查

2020-10-21 21:00梁颖婷鲍枫逸盛雅琦陈佳静潘慧婕钟如妍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

梁颖婷 鲍枫逸 盛雅琦 陈佳静 潘慧婕 钟如妍

摘要:本文主要调查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了解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熟悉程度及其意愿,发现并分析讨论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氛围提供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观

一、引言

杭州市近几年来存在酸雨侵蚀、噪音污染、光化学污染等问题,使生态文明观成为人们的行为指导准则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并内化,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与结果

(一)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程度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完善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有着重要意义。调查得知,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程度与必要性存在相关关系。

由图1显示,83%的大学生未参与生态文明课程选修,仅有17%的大学生选修过相关课程。由此说明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生态文明课程较少,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了课程开设的阻力之一。同时,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43%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参加生态文明教育,仅有4%的同学持观望态度。该现象说明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有较高的意愿。综合比较,发现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与学校是否开设该课程无直接关系,学生希望参加生态文明的积极性高。

经2检验显示:P<0.05,即不同年级对于是否选修过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差异,总体呈递增趋势(见图3),浙江高校各年级段选修生态文明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少。经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和大学生的年级的相关系数值为-0.012, P>0.05,说明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和大学生的年级没有相关关系。同时,经2检验,不同年级对于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无显著差异,P>0.05,即不同年级对于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呈现一致性,浙江高校各年级段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意愿强烈。

2.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的方式方法

浙江高校各年级段对于参加生态文明教育有着强烈意愿,大学生已然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94%的人在处理垃圾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保护环境的做法,但面对他人不当的处理垃圾的行为时,仅有7.5%的受访者会上前提醒,多数受访者选择不作为。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大学生对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48,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从而说明大学生对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由图可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通过“学校媒体”和“志愿者活动”参与生态文明教育,2.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包括“读书”“公众号推广”“发表相关文章”等。由此可见,大学生有多种途径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其中由学校主导的相关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通过2检验可得:P>0.05,无显著差异,即大学生是否选修过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与其参与积极性无关,面对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机会时,大部分学生持积极态度。

面对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Chi=11.01, P=0.01<0.05,呈现出显著差异。没有选修过生态文明相关课程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力高于非生态价值观的影响,而选修过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的学生持相反态度。同时,无论选修与否,个人行为固化都是最大的阻碍。

三、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个人参与的第一途径,社会是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个人

笔者对不同学校大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访谈,发现同学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不高,只停留在表面。当面对“有人在公众场合扔垃圾”这一现象时,多数大学生选择“看过后,不做具体的动作,但心里会抵制这种行为”,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树立了相对正确且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是近几年来,各高校逐渐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但在面对实际情况,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尤其是劝诫他人时,大学生常缺乏勇气,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动性较差。随着我国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高校也努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生態文明教育。对于大一和大二同学来说,听讲座和选修课程是他们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更加丰富,如参与科研项目、论坛、参观实践教育基地等。但据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较差,个人行为习惯固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二)学校

1.课程设置不完善

由调查可知,学校通过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形式呈现生态文明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度低,非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课程的机会更少,这与学校相关课程开设较少、课程设置缺乏新意、课程内容不与时俱进,课程教学呆板机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些学校宣传力度不强,宣传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学生较少地关注此类课程的开设信息,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强制选修更是导致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缺乏兴趣。尽管如此,近年来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认识仍在逐步提升,生态文明的地位逐渐升高。

2.课程设置脱离实践

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这与学校课程设置脱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程设置脱离实践其本质就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有限,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课程较少,对于非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接触类似参与科研活动、论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参观实践教育基地等陌生领域的活动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设置脱离实践,活动本身的性质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参与度。

(三)社会

大学生是实践生态文明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是大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环境,因此社会的作用在整个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高校与社会的连接不够紧密,社会宣传力度不大,在校大学生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理解。普及生态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使学生参与到建立生态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自我价值,践行生态保护思想。目前社会上乱扔垃圾等现象依旧可见,不文明行为从客观上也缺乏相应管束。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依法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教育获得成效的重要保证[1]。

四、总结

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个人与学校和社会的关联性可反映出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杭州各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调查,了解其参与程度,把握其现实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及必要途径,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提供实践指导和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应有完整的生态道德教育[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9/c_128997035.htm,2016-05-19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