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子脱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10-21 07:39周刘艳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背景问题对策

周刘艳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也还是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其中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就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以泸西县向阳乡的偏远彝族村小得乐村为例,分析了该村在脱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少数民族村的脱贫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子;背景;问题;对策

一、重视少数民族村子脱贫的背景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仍是脱贫的重要战地之一,解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要从一家一户一个村来落实,解决少数民族村子的脱贫问题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题中之意。

(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发展还是表现出不平衡的现状,城乡差异依然还是存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还有待发展,所以,要实现我国的又快又好发展就必须提高发展实效性,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9]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而脱贫攻坚的问题就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战。实现共同富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村、一个家、一个人也不能少。

(二)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

农村发展问题是事关我国发展总局面的重要一环,我们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帮助农村更快更好发展的方针政策,少数民族村子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将农村振兴放到了重要位置。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毫无疑问,实现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贫困问题是一项历史性世界级的难题,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成为我国全面发展的短板,云南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是扶贫主战场,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对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性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坚持精准做法,精准做法贯穿了精准扶贫的全过程。精准扶贫,也就是说扶贫要抓重点,要找关键。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发展的覆盖面,所以实现发展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

二、小得乐村脱贫存在的问题

小得乐村位于云南省泸西县向阳乡,是一个彝族村子,彝族人占村子总人口的95%以上。泸西县是国家贫困县,向阳乡是泸西县较为偏僻贫困的一个乡,距离县城20多公里,全程几乎都是盘山路,需要40分钟车程,小得乐村是向阳乡一个位于偏于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子,更加贫困落后,发现并解决偏远少数民族村子的贫困问题,是泸西实现脱贫的重要任务。

(一)村子较为封闭,脱贫积极性缺乏

小得乐村是一个受外界影响较少的村子,一直保留着传统彝族的各种传统,村里的人就是靠种地获得收入,不愿意离开村子到外面打工,也是比较的安于现状,没有脱贫的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村民的脱贫意识是实现村子发展富裕的基础,没有脱贫意识,就会在脱贫工作中表现的较为被动,不利于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村民缺乏积极性,不能很好的配合脱贫的相关事项。因为少数民族村子都对于外来的干预表示拒绝,这对于脱贫政策的全面落实是有困难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按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加强政策供给,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发展。[6]小得乐村的彝族传统延续至今,村民的思想大多比较古板,没有与外界接轨,积极主动脱贫的思想,脱贫计划和目标都不明确,成为阻碍小得乐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教育资源缺乏,自我脱贫能力弱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深厚学识,敏锐地洞察到发展的机遇。向阳乡是位于山区,当地的很多村子都只开设了小学,很少有幼儿园,甚至也有一些村里的小学只办到二年级、三年级,孩子想继续学习就要到其他村或者向阳镇上寄宿才能继续学习,村子普遍距离向阳中学较远,这也是导致向阳很多中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小得乐村这么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子情况更是糟糕,这使得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村里没有由丰厚学识的人才,不能带领村子科学、高效地发展进步。小得乐村是靠种植农作物来维持生活,当地的马铃薯品质很好,深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组织,并没有做大做強形成产业,因为在农村很多人都搞是搞个体农业,当地的经济也并没有的到很好的发展,还处于低生产、无机械化状态,因为没有 技术、没有正确的技术指导,也无法靠村中的特色产品脱贫。另外,小得乐的马铃薯产业没有发展,还因为村民消息闭塞,认知有限,找不到发展支撑当地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源和实现路径。归根到底来说,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对工作的全面支持,科学的技术和思维离不开教育,要发展小得乐村,教育是最根本的,也是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政策连续支持缺少,返贫可能性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与乡亲们共商脱贫致富大计,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开出一张张“药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脱贫的顺利进行,但是脱贫要永久地解决问题,而不能只是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脱贫不会再返贫才是真正的完成了脱贫任务。近两年, 靠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些贫困户得以迅速脱贫, 但这些贫困人口如果得不到政策的继续支持, 极易返贫。特别是为了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经常有新政策出现,这些政策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贫困人口而出台的,脱贫后跟踪扶持和享受同等政策三年, 这就造成三年后政策延续不足。特别是单靠低保脱贫的贫困户,一旦失去政策支持, 就可能返贫。[7]返贫是指返回原来的贫困状态,是说一些地区可能在实现脱贫后因为某些因素,导致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是发展倒退。像是在小得乐村这样的偏远彝族村子,即使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脱贫,在发展的后续中也可能会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管理、不能与时俱进而再次变得落后。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还是需要政府政策的连续支持,使发展变得科学、健康、可持续。

三、小得乐村脱贫对策思考

针对小得乐村在脱贫中表现出的问题,必须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助力村子脱贫的顺利进行,让小得乐这个落后的彝族村能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对此首先要提高村民的脱贫意识,这是脱贫顺利的保障。然后要发展村里的教育培养后续人才,要政策助推, 让惠民政策惠持续发力,为科学合理不易返贫的发展方式提高保障。

(一)强化脱贫意识,提高脱贫主动性

强化村民的脱贫意识,是脱贫工作开展和深入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脱贫的主体最后是要落实到村民身上,而且需要村民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提高小得乐村村民的脱贫意识首先靠宣传教育,偏远少数民族村子的发展县政府要重视、乡政府要重视、村干部更要重视,因为村干部是跟村民接触多、有威望,也最了解村里情况的人,村干部要根据村民的思想特点抓村民的思想,纠正脱贫不积极的现状。其次可以通过树典型的方式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为村民的发展指明方向,让村里脱贫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村民成为村里的典型人物,进行表彰,鼓励村民向典型看齐,没有人会在真正了解美好事物、看到美滋滋的生活状况后悔不向往,树典型能让先进事迹真正展现在人们眼前,能为村民指明前进的到来,看到光明美好的未来。最后,村里可以制定一个家庭脱贫的年度目的和计划,对达到标准的家庭及时给与奖励,鼓励其继续积极上进,对于发展方式不合理未能达成目标的村民要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村民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发展富裕,实现脱贫目标。

(二)积极发展教育,培养后续人才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方式,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农村的脱贫致富也离不开人才,读书时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改变家庭的相对公平的道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只有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5]小得乐村孩子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读书无用的思想,认为学习知识又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这些孩子受到村里人的影响也想要一辈子待在自己的彝族村利生活,这种思想是需要转变的,要通过多种途径让村里的孩子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学习知识是在积累宝贵的财富,是在充实自己的生命。另外,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孩子的上学路十分艰辛,这应该引起有关政府的重视,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之路断送在交通不便的无可奈何之中,这同时断送的也是一个村子、一个地区发展的后续力量。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能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脱贫致富的顺利进行。

(三)政策助推, 让惠民政策惠持续发力

政策不能只是短期内发挥作用或者说是单一的只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脱贫其实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为了帮助贫困的家庭脱贫,进行了住房改造的优惠政策,以及帮助农户进行产业脱贫,帮他们找出脱贫致富的路子。补齐保障政策短板。几年来,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 运用各类保障扶持, 努力发挥各项政策使之产生脱贫叠加效应, 保障农户增收致富, 但更要重视因病、因残和因老等返贫致贫现象, 要加强政策出台的延续性, 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增收稳收, 助力低收入人群“生血造血”, 依靠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状况。助推弱势群体增收。除加强宣传依靠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外, 优惠政策要精准普及到全部弱势群体。要使弱势人群都能得到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7]也可以说,扶贫政策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要授人予鱼,给到小得乐村民脱贫的政策、资金、人才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尽快实现脱贫。还要授人予渔,确保该地能够获得连续的政策支持,帮助小得乐村村民提高种植、经营的技术,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后续的发展力量,让村子在脱贫后不再有返贫的危险,实现可持续、高水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陳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赵丽坤.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4]余吉玲.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5]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6]本刊综合报道.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人口较少民族  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  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推进会发言摘编[J].中国民族,2019,(08).

[7]黄师敏.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探究——以德保县为例[J].广西经济,2019,(03).

[8]李榛.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5).

[9]王萍.新时代多民族地区生态扶贫:现实意蕴、基本路径与困境溯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19,(03).

猜你喜欢
背景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5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