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琳
一、新媒体冲击原因与过程透析
1.从新旧媒体的特质看原因
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其实是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的,其最主要的区别是载体的特质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首先,从主体看,两者本质上均是受到关注的客观事实。简而言之,就是传播的内容和接受的性质是相同的。不论新旧媒体,都要充分把握受众的猎奇心理,满足其获得有关新事物或新奇现象的要求。正是因为猎奇,所以很多网络平台上的新媒体出现了一个群体,被传统媒体戏谑地称为“标题党”,即标题由毫无事实依据的关键词组成。比方说,一篇名为《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文章,实际上可能就是某保健品的推销文。这种博人眼球的手法看似斩获流量,实则将部分网络媒体的非专业性暴露无遗。
其次,从传播效果看,新媒体的时效性无疑是优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借助的平台是网络,所有的新闻不过是网页而已,不论是发布者还是浏览者只要有互联网就足够了。而传统媒体受限于纸张、频道时段等各种客观条件束缚,信息的发布就出现了延迟性。甚至出现滞后性,通俗点讲在节目播出时受众都已经知道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在时效性这一点上新媒体占了很大优势。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因载体特质的差异各在不同领域占据上风。传统媒体如何把握已有的专业性、可公开性优势,并且探寻获得更好时效性的新途径是值得深思的。
2.透析新闻生产到传播接收过程
在新媒体冲击传统新闻媒体的途径中,生产过程首当其冲。机器化的新闻生产使得成本降低了而效率翻了好几番,后者与新闻的时效性直接挂钩。在快餐文化指数爆炸式盛行的当下,谁能够最快地缩短发布信息的过程,谁就拥有了最先发言权。
其次,新闻分发的平台也未能幸免。信息的发布经历了从现实平台到数字平台的转换。以报纸为典型代表的纸质实物平台毕竟传播能力有限,新闻生产者到接受者的媒介中掺入了许多人为不可控因素。而数字平台的实现就相对容易得多。在摩尔定律的描述下,电子科技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基于“人手一部智能机”已经是当代社会标配的前提条件,数字平台就仿佛是一张巨大的捕鱼网,现代人都难逃其中。新闻传播的接收效率远不止我们的想象。
最后,涉及到与新闻相关联的服务行业。新媒体平台上为新闻工作的行业种类纷繁复杂,水平不断提高,给新媒体的传播增加了无限竞争力。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出路探尋
1.挖掘专业深度,树立行业性标杆
回归到传统媒体的特质,也就是我们在分析原因中所提到的其永远不可能被替代的专业性与可公开性。这是从最本质上抓住了传统媒体的决胜性优势,突出表现在新闻的真实性——即新闻报道中的任何一个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所有细节都经得起核对与推敲。作为行业标杆的传统媒体,能够很好地避免新闻不够具体、议论感慨偏多、语言笼统含糊、文字语病较多等问题,真实客观地再现事情经过的本原。
除此之外,私以为传统媒体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其拥有“人情味”。也就是说,无论新闻事件本身的属性如何,报道中一定会拥有人文关怀。明显对比就在于,部分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会为博人眼球而夸大其词、耸人听闻,而传统媒体在稳定社会秩序和安抚民心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只有传统媒体,才能成为外媒眼中的中国形象,展现大国风范与格局。
2.树立栏目个性,增打造独特性人设
栏目个性的设立,与近期开始流行的“人设”其实有一曲同工之妙,专属的LOGO标签能使栏目更具有竞争性。
2017年1月,央视新闻朱广权作为新闻段子手以一本正经讲段子这一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句话也就此成为了网络流行词。朱广权的大胆突破,打破了受众对于传统媒体刻板的认知,平实正规的新闻播报巧妙地融合诙谐押韵,笑而不俗,同时又赞扬了新闻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春节假期仍旧奋斗在一线的敬业精神。
以主播特色提高平台关注度的例子还不止于此。2019年5月13日,联播主播康辉铿锵有力地念了一段《国际锐评》,其中的金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更是在朋友圈红极一时。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康辉这一段的播读更是被我们当作了教科书式的范例。综上,独特性人设的打造能够更好地树立栏目特色,帮助传统媒体转型。
3.组织媒体活动,增强竞争性传播
坚持传统媒体的固有阵地,打破成规地尝试新领域,增强传播的竞争力。
自2013年以来,短视频在我国线上呈现了井喷式发展态势,各大平台都以短视频的形式带领用户进入秒读时代。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在2019年也正式入驻快手APP,在第一条视频中李梓萌就使用了很多网络用语,比如“老铁们”、“Slogan”等就直接与新媒体平台接轨。央视新闻联播以受众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一再翻新,寻求了新的渠道增加传播的竞争力。同时,短视频分享的内容就不仅局限于新闻,还深入到主播的播讲场景,比如提词器的秘密等等,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综上所述,以传统新闻媒体为例,以小见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更应把握自身本来的优势,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成蓓.新媒体环境下交通电视新闻栏目品牌传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6-05-23.
[2]林金治.快手短视频营销的SWOT分析,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