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分化的积极意义阐释

2020-10-21 23:38周锦锦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积极意义分化汉字

周锦锦

摘 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对语言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作为记录汉语的重要载体,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纷繁复杂,汉字的分化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增强汉字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以及规范汉字字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分化的产生原因及具体分化途径,进而阐释汉字分化对语言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汉字;分化;积极意义

汉字起源于象形符号,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表意性文字体系,形与义的联系十分紧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语言表达需要,汉字的分化在汉字规范使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汉字分化简述

裘锡圭先生认为,当原有文字不够用时,一字兼多职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由此人们会想到创新文字以分散字的多种职能,这即是“汉字的分化”。[1]唐兰先生认为“分化”、“引申”、“假借”是文字史上的三条大路,其中“分化”是属于形体的,“引申”是属于意义的,“假借”大都是属于声音的,不过也有借形体的。[2]文字的产生远远晚于语言之后,文字从一开始产生就面临着数量难以满足人们口语中的表达需求,为了扩大文字的职能,满足人们表达交流的现实需要,遂产生了一字承担多种职务的现象,但文字的兼职过多难免会造成字符使用中的混淆,难以有效地记录语言,进而削弱汉字形音义统一的构形体系,造成构型与字义的矛盾,这一固有矛盾促使汉字不断分化,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分化字。

2.汉字分化的具体途径

分化多义词职务的主要方法就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得原本一个字承担的多种职务由一个或者几个词来分担。[1]具体来说,汉字的分化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类:

2.1异体字的分工

异体字的分工是常见的汉字分化现象,意为:分担本字的部分职能的形体,与本字之间属于异体字的关系,这些原来的异体字在承担本字的一些职能之后与本字便不是异体字的关系了。如“著”本来是“箸”的异体字,由于汉隶“竹”字头和“艹(艸)”字头不分,“箸”就逐渐演变成为“著”,后来“箸”专表其本义筷子,“著”则用来表示假借义及其引申义,这就从异体字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再如“亨”和“享”,在较早的使用文献中它们都有“祭享、享受”和“亨通”之义,并且也都可以作“亨通”中“亨”的本义,用法基本没有分别,但后来通过分工而变成了两个用法不同且读音各异的字。“亨”不再有“祭享、享受”之义,“享”不再有“亨通”之义,此外又造了“烹”表示“烹饪”之义,原来的一个字进而分化成三个字。

2.2通过加注或改变偏旁造分化字

2.2.1加注意符

为了更加明晰和有效地表达语言,有些比较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的字,通过加注意符分化出一个字來表示它的本义。如“禽”的本意是擒获(《左传·哀公二十三年》:“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由于被擒获的对象通常是指鸟兽,所以“禽”又是“鸟兽的总名”。后来为了区别“禽”字的两个不同意义,在“禽”旁加注“手”旁分化出“擒”字来表示它的本义。又如“两”本义为数量词,引申为成对的人以及车的单位词。《诗经》:“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后来分别加注单人旁和车字旁,造出了“俩”和“辆”分别指代不同的事物。

2.3改换意符

改换意符而造成的分化字多数是表示母字的引申义,如“振”古有奋起、振奋、救济、接济等义,《小尔雅·广言》:“振,救也”,后改换“手”旁为“贝”旁专指救济一义。再如“张”和“帐”、“胀”,《说文》:“帐,张也。”《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杜注:“张,腹满也。”帐幕的“帐”和肿胀的“胀”本来都用“张”字来表示,后来将“张”的“弓”旁分别改为“巾”旁和“肉”旁,分化出了通用的“帐”字和“胀”字。“账”是改换“帐”字的分化字,出现时间相对较晚。

2.4加注或改换音符

《战国策》:“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食”从“食物”之义引申而有喂食之意,后来加注音符“司”就成了“饲”来专指喂食饲养义;《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潦”和“涝”,“潦”本来指当雨水大或地面积水,引申而有水淹成灾的意思后来把“潦”字的声旁“尞”改为“劳”,分化出“涝”字来表示这一意义;《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草的“花”本来用“华”(華)字来表示后改换声符专用“花”一字来表示花草之义。

2.5与母字笔画上有细微差别的分化字

有些多义字通过笔画上的细微改变,分化出一个新字来分担部分职务。如“母”和“毋”,古文字本来假借“母”字表示否定词“毋”,到战国时代,有人把“母”字的两点改为一画,分化出“毋”字来专指这个词;再如茶叶的茶本用“荼”表示,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荼。”“荼”本来是苦菜的名字,茶叶味亦苦,所以“茶”是“荼”减去一笔所造的分化字。

2.6与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

有些分化字在字形上与母字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如“苏”本来是一种草名,表示死而复苏的“苏”是假借用法,后来南北朝时就另造了“甦”来代替。又如“鲜”和“赻”,“鲜”的本义是一种鱼,通常假借它来表示新鲜的“鲜”以及鲜少的“鲜”。如《诗·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后来另造“赻”字来表示后一假借义,但这个后起本字出现后假借字“鲜”字仍使用的相当普遍,“赻”字现也并入“鲜”字。

3.汉字分化与合并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表面上汉字的分化增加了汉字系统的数量,增加了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但实质上汉字的分化是汉字依据内部语言系统做出的积极合理的调整[3]。通过汉字分化,许多新字分担了一字多职的任务,客观上促进了汉字表义功能的具体定位,有利于减少人们交流沟通时的理解歧义,使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效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义,持续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2004.

[2]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宋开玉.汉字的分化与合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8-82.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积极意义分化汉字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壁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诗经·大车》正音与谈部中古分化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