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静 颜东升
我们时时刻刻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我们要立足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树立新时期文化自信,促进学校文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就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为促进校园文化和特色社团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结合地方文化,确立校园文化主题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结晶,是一个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具有悠久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地方文化的浸润。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才能使学校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要实现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落地生根,就必须确立相应的校园文化主题,明确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例如我们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位于风景秀美的集美湖湖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同时,毗邻集美大学,对望华侨大学,沐浴令人钦羡的文化氛围。湖光卷气两相和,“若水文化”由此孕育而生。若水校园文化推崇“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持,培育如水君子,旨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博大、开放、自然的成长环境。
引入传统文化,开展水拓画特色社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建立文化自信,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何让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而且能在校园扎根,甚至成为学校品牌,成为展示学校文化理念的一张名片,并得以传承和发扬,这就要求我们将传统文化和学校的“若水文化”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在众多传统文化项目中进行科学选择和特色定位的重要依据。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水拓画。水的智慧从古到今都是人们思想的源泉,而水上作画意境更是美不胜收。水变成了一块画布,色彩在这块神奇的画布上自由流淌,与其相融,最后拓印在纸上,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这个没有水就无法完成的古老艺术,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拓画。将水拓画技艺和我校“若水文化”有机结合,作为学校的特色去研究和推进,既可以保护这项技艺,又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这项技艺在中华大地上得以继续传承和大放异彩,在世界留下独具东方神韵的一笔,这是一件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开发具有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课程化,才能形成教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品牌和文化符号。学校编写课程提倡走出以往只传授技艺的误区,注重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融合。为此,我们开设了以“水拓”为主题的综合课程,形成了以美术学科为主,语文、品社和科学等学科为辅的跨学科的课程结构体系,带领孩子深度体验和感受“水拓与人文”“水拓与科學”“水拓与生活”的魅力,培养孩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审美能力。
美术学科编写的水拓画特色校本课程采用“递进式”教学模式,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共六册:低年级——走进水拓。中年级——水拓的奥秘、高年级——玩转水拓,循序渐进,形成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学生在识水拓、知水拓、赏水拓、玩水拓、爱水拓的课程学习中享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文化美。
同时,校本课程的编写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传统,追求创新。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水拓和绘本、服饰等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以水拓为媒材的原创绘本,设计制作出以水拓为元素的服装、手袋等生活用品,建立起从平面到立体、从文化到生活的课程体系。基于传统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之美,培养了创新精神。
此外,我们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水拓艺术和地方文化结合。厦门作为闽南地区有着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所以我们围绕“闽南”文化,让学生了解闽南的民俗风情,再利用水拓画产生的特殊肌理,将拓好的纸张、布料采用拼贴的形式,创作了一系列闽南特色的作品,学生在创作的同时,感受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加深了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实现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的有机结合。
开展丰富的社团文化实践活动
对于优秀的传统“非遗”项目,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这就需要社团定期组织文化实践活动,为社团成员们提供各种展示平台。例如:参加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参加学校的“若水”文化节,结合区青少年宫组织爱心义卖公益活动,与社区、大学联合开展“水拓进社区”“寻根之旅”等活动。丰富的社团文化实践活动,让社团成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纽带,让学生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在这里,他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通过观察产生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学校水拓作品展、水拓爱心义卖活动中,我们聆听着孩子们对水拓文化的理解,对水拓作品创作的阐述和学习水拓技艺的体验和感悟,我们骄傲!当孩子们走进水拓作品展厅,走进水拓的前世今生的时候,他们对水拓的热爱之情被点燃的时候,一定会获得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文化自信植入内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