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娥
小学高年级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群体中重要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普遍缺乏自信自强意识和努力拼搏的心态,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参差不齐,面对挫折和逆境多数表现出束手无策。为分析其遭遇挫折逆境的整体情况,笔者对五、六年级146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多次“陷入逆境,遭受打击”。因此,在分析其“陷入逆境、遭受打击”的主要原因的同时,我们借鉴了美国著名学者、白宫知名的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教授提出的著名的“逆商”理论,对此次调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及小学生家长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逆商理论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A Q”),即逆境商数。这里所指的“逆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小到使人厌烦的日常小事,大到历史性的悲剧、惨案。逆商可以预测人在逆境中所持的态度及在逆境中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告诉人们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指导人们如何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简言之,逆商就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产生的不同反应以及由此带来不同的应对逆境的智力和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商现状
逆商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在分析、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出发,结合转型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认为,小学生普遍缺乏“两个意识”,其逆境形成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主观原因:一是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其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心理脆弱,承受力差,遇到挫折和逆境更是不知所措。二是多数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品行因素不良。四是身心素质较差。
其次是客观原因:一是社会环境因素。二是学校环境因素。三是家庭环境因素。
普遍缺乏“两个意识” 一是自信自强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陷入逆境”时,62%的人表现出萎靡不振,不能自拔,且绝大多数“会变得忧虑,焦躁,不知所措”;有一小部分人“感到非常沮丧,并想到了报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38%的学生会“寻求别人的帮助”,这也反映了小学生与别人的沟通不够积极。
因此,要教育小学生遭遇挫折、陷入逆境时,思想上不能随波逐流,首先要从心理上取胜,要有自信自强意识。有了自信自强意识之后,在行动上要学會与别人沟通,人与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班级之间都要多沟通,多合作,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和原谅,进而激发出更高昂的学习生活热情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集体更富凝聚力,个人更具创造力。
二是愈挫愈奋意识。调查中,53%的学生只愿意参加自己有特长的竞赛项目,还有12%的学生根本不喜欢参与竞争。
在调查卷中“如果在竞争中失败”一题,回答“无所谓”和“过去了就不再自寻烦恼”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34%,说明小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的意志力较差,缺少愈挫愈勇的精神。因此,要教育学生:每个逆境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需要用自信自强、团结合作、愈挫愈奋的精神激励自己。要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从而使自己意志顽强、勇敢坚毅。
小学生逆商培养的途径
实践证明,逆商高的人,面对逆境和挫折往往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契而不舍的朝着目标前进;反之则畏缩徘徊、半途而废,最终一败涂地。因此,提升小学生的逆商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小学生逆商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要热情帮助,具体指导 调查数据显示:88%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陷入逆境时,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首先要把学生都看作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设身处地地关爱学生,多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其正视自己,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国内外众多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成功人士的成长经验,分析他们成功的要素,面对挫折逆境表现出的良好心态,介绍他们的人格特点等。再次,要教给学生应对挫折逆境的方法:一是目标补偿,二是积极转移,三是适度宣泄。总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战胜挫折,走出逆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小学生逆商培养的沃土,必须以具体而有形地载体为依托,使德、智、体、美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一分钟演讲”,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神态、情感、技能的综合运用,充分展示自我,进而训练学生自信自强、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 小学生的逆商教育与培养应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首先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给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关爱,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多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通向成功的平台。其次学校要设置名副其实的心理咨询室 (不能只停留在挂块牌子上),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全体教职员工协同作战,一起为培养健康的学生而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