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
在近年比较热门的微课教学思想下,很多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也把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特别是在学习操作的部分采用发放微视频,作为一种和书籍不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一边看视频一边操作来完成本课的操作学习。我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对于这种方式也多次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尝试,发现几个现象:1.学生边看微视频边操作,学习速度慢,一个系列操作要看两边以上才能自主操作;2.学生按照微视频操作完以后,不能在不看微视频的情况下立即独自再次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总结原因在于学生与微视频之间没有建立“交流”、没有“互动”,只是机械的模仿步骤。微视频学习操作步骤的过程属于一种灌输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前后逻辑的思考。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要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与交互,其中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课堂问题的设计。
学习过程中有问题就会引起思考,有思考就会印象深刻,印象深刻以后学习效率就会显著提高。下面就用一节课例来分享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思想。
清华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执教老师最初的教学设计大概步骤如下:一、导课。观看本市文明礼仪宣传片视频,然后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文明礼仪志愿者制作一张文明礼仪胸卡。二、分析。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胸卡,讲解胸卡尺寸与A4纸张的尺寸应如何排版才能最多,老师指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弄清排版横排还是竖排以后,启动word软件提出标签类文档的概念。三、新知教授。教师在word软件中启动标签类文档,逐一讲解说明每一个设置参数的含义,然后提供胸卡图片素材,快速在A4纸上排版出9张相同的文明礼仪胸卡。四、学生练习。学生根据刚才所学所思开始使用标签类文档的方式制作胸卡。五、拓展学习。教师提出日常生活中,标签类文档的使用经常遇到,比如:学生证、身份证、乘车卡等,思考会发现,这些标签类文档属于版式相同,内容不同的文件,和刚才所学有所不同,那怎么做呢?然后教师利用提前准备好的excel数据操作讲解制作过程。
这节课按照这个设计上下来以后,执教老师自己就发现了两个明显的问题:1.时间不够,学生基本在学生练习都没完全做好就打下课铃了。2.在新知教授那里,每个标签类文档参数都进行講解,但是学生自己操作时,还是会出现排版问题。听完这节课我认为的问题是:1.整节课中,学生不能清晰的明白标签类文档的意义作用。学生本节课上下来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胸卡。2.执教教师讲解标签类文档的参数设置时,属于一种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其中含义,所以到自己操作时,就会出现A4纸放不下学生排版的标签类文档。
现在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到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得本节课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一、导课
问题:现在老师手上有一张文明礼仪胸卡,你们班有50人,大家想想办法如何能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呢?(一开始上课立即出示手上文明礼仪胸卡,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马上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因为这个问题不难,学生可以用生活学习经验进行口头回答,可以设想出学生的答案有“复印”“裁剪”。简单实际的一个小问题作为导课,一来节约时间,二来为本课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分析什么是标签类文档
问题:老师的电脑中已经有了这张胸卡的电子档,现在老师把它插入到word软件中,现在我们要50份,按下打印命令,设置50份就可以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有一张,按下命令之前,想想有什么问题没有?提示:我们通常打印都是用的是A4纸,想想A4的尺寸和胸卡的尺寸。(问题一出来,学生就会开始积极思考,根据提示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一张A4打印一张胸卡,50张A4打印50份胸卡,胸卡比A4纸小很多,这样就会很浪费纸。)
问题:同学们发现这样做会浪费纸张资源,那你们再想想,怎样做能节约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经过简答思考以后,应该可以想到利用复制粘贴的办法在一张A4纸上进行排版,这时老师就按照复制粘贴的办法,把胸卡的图片排列到一张A4纸上,最后指出只要打印这样排版的7、8张就可以得到50份胸卡)。
经过这样一轮操作以后,教师继续引导提问:如果要500份呢?如果还是用“复制”“粘贴”的话,是不是不够方便和科学啊!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新方法叫做——标签类文档。(老师把事先创建好的标签类文档,单击“更新标签”进行扩散)。看到这里,学生就能恍然大悟,在制作小卡片时,标签类文档比复制粘贴方别快捷。这个问题的好处就在于,新旧知识之间产生的冲突可以使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并且在对比中接受新知识的内容。
对于如何制作标签类文档的操作学习过程,这里就不过多的进行累述。下面对于创作天地的内容,同样使用问题设计就可以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与突破。
三、拓展知识
问题:对于制作相同样式的卡片,我们已经学习了使用标签类文档进行制作,方便又快捷。那么,现在你们再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制作大量版式相同内容有别的标签,比如:学生证、乘车卡、名片等,那又该如何操作呢?
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来进行操作上的学习,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引发的认知变化,然后进行恰当而合理地提示,发挥“问题”在学生从前概念到目标概念这一动态认知。而这节课通过几个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清晰。并且很好的化解了时间不够的情况和解决了标签类文档的概念和作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即学习了操作也学习了知识。问题设计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交互、这种交流与交互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习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