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富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要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教,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通过各类新颖的作文话题和作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的作文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兴趣;习惯;技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要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教,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通过各类新颖的作文话题和作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的作文质量不断提高。
在每一次考试之中,作文是重中之重点,分值占得比较高。于是往往造成了学生考试分数低或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由此可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教师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很头疼的工作。那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究竟怎么去做呢?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这就关系到教师需要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了。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在课内外,多培养小学生自主写话的能力。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们都知道,一二年级写作文的初级练习阶段是“看图写话”,是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写出自己看到的画面里,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这种是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自主性的,是教学中比较生硬的训练方法。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锻炼学生“写话”的自主性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某个既定的活动,如“课外活动记录”“观看动画片记录”“玩游戏记录”“玩手机记录”等等,要求学生将发生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白话记录,甚至掺杂拼音记录,不必要求如作文般的书面化,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将要说的话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说话” 和“写话”最大程度地达到一致,不至于形成小学生有话说得出而写不出的尴尬局面。另外,“写话”的书面化问题,应该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慢慢地积累词语和语言表达方式,只要拿起笔就有话可说,有话能写即可。我认为这应该是“看图写话”阶段最满意的效果了。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习惯的基础,只有学生对所阅读的书感兴趣了,才能产生阅读的渴望,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仔细琢磨句子的组合或词语的正确搭配,真正使阅读变成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在此特别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切莫逼迫孩子阅读我们自己认可的“优秀作文”“创新作文”“获奖作文”“同步作文”等所谓的正宗作文书籍,以免使孩子产生阅读的逆反心理,否则对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除了学习教材上既定的课文外,学生还应该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来积累好词好句,了解和掌握作文写作需要哪些素材,等等。另外,学生课外书籍的选择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阅读意愿,尽量选择一些孩子自己能感兴趣的书籍,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书、电视里热播的动漫片、图文结合说明的漫画书等,这样定能使小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又提高写作的能力。
三、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仿写,尤其是对刚刚学习写作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练习写作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对照一篇优秀的作文进行模仿写作,从段落样式到作文选材,从语言表达到中心思想,都可以去模仿。但是,这种练习方法一定不要一味地模仿范文,要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创造,避免进入模仿写作的误区。因为,一味地模仿而没有创新,就是照搬照抄,成了别人是什么样子,我就是什么样子了。对于模仿范文写作而言,要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语言词汇类似、人物的性格相似、文章结构类似等几个方面。
四、总结
总言而之,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是低年级小学生,还是中、高年级小学生,都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写作方面的培养训练。学生只有真正的掌握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正确的能提高写作的方法,才会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读、写、听、说之中的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一通百通。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 李艳. 中国新通信. 2019(15)
[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丁懿. 名师在线. 2020(02)
[4]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J]. 姜鸿基.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