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油画

2020-10-21 13:21陈雨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构图光线色彩

陈雨薇

摘  要:由彼得·韦伯执导的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而小说取材自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的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作所具有的独特的古典主义之美,在影片中通过视觉语言的构建体现得淋漓极致,主人公葛丽叶和维梅尔的故事也在流淌的画面中娓娓道来。基于上述,本文以《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进行分析,致力于从色彩、光线和构图三个视觉层面探寻影片的美感。

关键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色彩;光线;构图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导演彼得·韦伯根据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由斯嘉丽·约翰逊、科林·费斯担任主演,讲述了家道中落的葛丽叶来到画家维梅尔家中做女仆,而她对艺术的灵敏感知被维梅尔发觉,两人渐渐产生不一样的情愫,最终维梅尔以葛丽叶为模特画出了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中的每个镜头都精致而考究,色彩的搭配、光影的张力与构图的巧妙设计,使得影片画面宛如流动的油画,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享受一场视觉的艺术。

一、色彩:风格化与线索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其代表作,维米尔的作品大多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描绘宁静、舒适、和谐的场景,他热衷于用黄色、蓝色进行创作,从而使画作呈现出明朗、细腻的美感。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以画家维米尔和画中模特为主角,讲述了两人惺惺相惜又无疾而终的暧昧情愫,影片每一帧都竭力用影像表现油画的美感,整体的色调由冷暖交替贯穿,冷色调为青蓝色,暖色调则为柠黄,这两种颜色恰是维米尔的作品中最钟爱的颜色,深沉、厚重与明快、淡雅相交织,极具17世纪古典主义色彩风格,总体呈现出一种平和而忧郁的氛围。

色彩作为影片重要符号,除了由色调确立的古典主义风格,也具象的充当线索,传达出主观表现力。青蓝色是一种轻质、冷凉的色彩,是影片中饱和度相当高的“点睛之笔”,在画面中多次反复地出现,被凸显出来的色彩,往往用来营造较强的象征意义。第一次是画家维米尔带着女佣葛丽叶辨认颜料,随后他嘱托葛丽叶去买青钢石的颜料,并且不要告诉他的妻子——此时的维米尔生活在一个妇权家庭中,无人投资画作和抚养一个又一个孩子让他已经十分拮据,而维米尔坚持却要偷偷买这种颜料是他在无奈之下尽力保留的不妥协,也是两人关系的开始。;第二次是葛丽叶和维米尔一起研墨原料,葛丽叶对艺术的感知让维米尔欣慰和惊喜,两人的关系也在暗暗升温,当两只沾着青蓝色颜料的手若即若离的试探,这颜色也成为了精神交流的无形纽带;最后当葛丽叶戴上青蓝色头巾作为模特时,所有的铺垫和青蓝色的磊落、沉静、清廉都在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作中有了落点。

二、光线:比对性与刻画

维米尔善于使用光线的来源,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优雅的气氛,因而被称为光影大师,在影片中,画室窗户旁的自然光、葛丽叶手中作为光源的油灯,都成为丰富的造型元素,使得影片更具油画对比鲜明的厚重质感。维米尔还偏爱使用画室右侧偏窗的侧逆光,也被称为“窗边画家”,电影同样多次运用侧、逆及侧逆等光线,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逆光是指光线从拍摄对象的后面打过来,形成人物轮廓感,中间部分较为模糊,电影画面中多次以剪影侧影呈现的维米尔荧幕造型,刻画出艺术家孤独沉静的风格和对艺术创作殚精竭虑的复杂情感。而在表现葛丽叶时,多用可以使五官立体化的侧光,刻画出她独特的气质与性格,富于艺术气息。

光线的比对在不同空间带给观众的直接感官最为明显,葛丽叶的住处总是昏暗的,光源厚重,硬度大,而在画室中光线大面积照亮环境,清透又舒适,营造了截然不用的氛围,葛丽叶在做苦累的劳工和在艺术感染中心境也大相径庭。光线的比对同样能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家庭矛盾在影片中一直随着平和、忧郁的基调而压抑着,直到维米尔完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后,短暂的爆发在画室里——四个人紧张的对峙,妻子凯瑟琳娜的歇斯底里在扁平又似乎有些过曝的光线中美感尽失,苍白的皮肤下观众看到的还有她内心的空洞乏陈,而在光影下立着的葛丽叶,仿佛无言又充盈的艺术品,影片暗含的褒贬情绪立现。

三、构图:空间感与隐喻

构图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 Composition,是指在对造型素材进行取舍和建构后,通过一定的法则以获得最佳布局,最终达到突出主体、引导视线、由繁化简的作用,均衡和谐画面。维米尔多用平衡的构图,明晰的空间顺序、协和的高光与暗影配置,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感、平静祥和的意义和永久的诗意与感染力。电影中有一个框架式和斜线共同构图的画面,葛丽叶在房间中擦拭着已经碎开的画作,画面的线条流畅而和谐,在突出人物的同时达到了空间感的有序。

在影片中,构图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当葛丽叶第一次来到维米尔家中,站在台阶上中年女佣与角落里占画面比例颇小的葛丽叶相比,就自然的形成压迫感,点明了中年女仆的强势地位,当葛丽叶在维米尔家中工作,妻子凯瑟琳娜带着女儿站在画面偏上方的位置,也隐喻出主仆并不平等的阶级关系。电影的开篇和结束,都进行了一组俯视角度的拍摄,画面中葛丽叶走在街道上,东张西望,显示出她的迷茫,这两个镜头遥相呼应,以巧妙的构图和契合的设计,隐喻出了葛麗叶无法左佑自己的人生,只能被操控的命运,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部在色彩、光线、构图等视觉元素上都极具设计性与美感的电影,本文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可以领略到视觉语言在其中的创造性运用,得到现实性启发。同时,《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正因为其极具古典主义的画面,仿若流动的油画一般,让观众叹为观止,在影片淡淡的忧郁、宁静下品味一段关于艺术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谢小涵.沉静永恒——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视觉色彩与情感[J].设计艺术研究,2018,8(05):49-52.

[2]  牟音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的笔色情愫[J].电影文学,2017(15):146-148.

[3]  李可.电影如“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美感解析[J].美育学刊,2014,5(06):97-101.

[4]  杨达维.从绘画到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画面语言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构图光线色彩
光线
神奇的色彩(上)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泰囧》被告 光线市值蒸发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