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琼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朗读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语文学习提供基础保障。但是,现有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并不高,学生缺乏朗读兴趣。因此,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信息技术视阈下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信息技术;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表现,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培养语感。从根本来讲,朗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交流与对话,高效朗读能够让学生融入作品氛围中,并通过朗读获得更多感悟。朗读作品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朗读中需要融入情感。对于小学语文而言,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听写能力,同时,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获得获得诸多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为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信息技术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有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当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朗读效率的提升,其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时间有限,难以满足朗读需求
尽管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较大,但是在教学当中并未关于朗读时间方面的规定,这就使得学生朗读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而课堂时间相对短暂,所以学生朗读整体时间相对有限。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活动,不注重教学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对朗读并没有什么概念,也缺乏朗读兴趣,如果教师不为学生提供朗读空间和时间,那么朗读效率就无法有效提升,也难以达到预期朗读目的。
2.朗读内容单一,缺乏朗读兴趣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给予学生对应的朗读权利,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方法及终身朗读习惯。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面临着朗读内容单一,朗读无味等问题。一方面,朗读成为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并未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注重朗读内容的选择,往往将课本朗读作为主要内容,这也导致学生将朗读看作是一种任务、压力,甚至厌恶朗读,造成朗读兴趣的大幅下降。此外,教师不注重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忽视学生朗读需求,同时朗读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没有注重朗读公平氛围的构建。
3.朗读评价过于单调,缺乏合理性
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和看法是尤为注重的,因此朗读评价会影响到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过于简单,往往以口头评价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会获得“不错”、“很好”、“继续努力”等主观评价,这些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不能体现学生朗读水平。对于教师而言,缺乏专业、客观、标准的评价准则,这也导致学生朗读效率无法得到有效评估,想要提升更是困难。
三、信息技术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优化的路径
1.增加朗读时间,提升朗读效率
在网络信息时代,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朗读效率,增加朗读时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朗读当中。首先,学校要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优化多媒体教学工具,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朗讀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朗读教学当中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实现朗读材料的有效检索,为学生提供有趣味的朗读内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课堂朗读效率。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单元5(爱祖国、爱家乡)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有关“日月潭”、“葡萄沟”、“泼水节”等方面的视频信息,然后在朗读前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而且可以提高朗读效率,节约朗读时间。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朗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行朗读。
2.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朗读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下,网络教学也成为现实,多数学校已经具备了网络教学的条件,对此,教师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朗读素材,拓展学生朗读范围。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单元5(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尤其是在本单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朗读中,教师要在本章内容基础上,搜集与野外生存相关的文章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掌握更多野外生存的知识,而这些内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优化评价方式,借助智能APP开展朗读评估
朗读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长期阅读会降低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朗读效率的提升,而朗读评价方式则是影响学生朗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朗读评价方式创新可以实现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下,拥有各种各样的APP朗读软件,这些软件能够让学生朗读更有趣味,可以实现学生朗读效率的有效评估,不断激发学生提升朗读效率。因此,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可以引入APP朗读教学软件。朗读APP具有评分、PK、朗读上传等功能,例如,在朗读评分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手机APP让学生对指定内容进行朗读,然后软件会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打分,同时,APP也会根据评分给出学生朗读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进行再次朗读,当评分不断提升时,说明学生的朗读技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朗读任务放置在课下,让学生在家利用手机APP朗读软件进行朗读内容的上传,甚至通过“在线PK”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外朗读当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实现学生朗读效率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信息技术视阈下小学朗读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必须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朗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凡.趣味APP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30--131
[2] 李德生.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教学动态,2020(02):125--126
[3] 周凌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