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悲情性与演奏表现

2020-10-21 19:59杨白莹
黄河之声 2020年7期

杨白莹

摘 要: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此曲的悲情性特征,认为此曲悲情性形成原因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针对此曲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演奏技术上的分析。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悲情性;演奏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苏联作曲家,他的创作涉猎广泛,在声乐和器乐领域中有着卓越的建树。他虽然只创作了两首小提琴作品,但这两首作品无论在风格上还是艺术上均属于上乘之作,是20世纪重要的小提琴音乐文献。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因为社会政治背景而几经起伏,几经荣辱,他的很多作品高度的反映了他对社会时局的理解和个人的情感的抒发,虽然这些作品在特定的时期内没有及时的面向听众,但仍然遮掩不住其光辉的价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便是其中既拥有着艺术的光辉又能够体现出作曲家内在情感的优秀作品。

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悲情性的形成原因与审美特征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7年,与20年前作曲家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一样,是献给挚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作品。并由奥氏与莫斯科爱乐乐团合作首演于1967年10月26日。从此曲的创作背景上看,作曲家此时已经进入晚年,虽然此时他在苏联享有的极高的荣誉和待遇,但是他对之前人生的经历尤其是颠簸的年代仍然存在郁结。这与20年前《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所要表现的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再一次的表达了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回忆和对生命的哲学性思考,造就了此曲在音乐风格上的悲情性特征。

从此曲悲情性的形成原因看,主要包含两个因素。一是作曲家对本民族的一种悲悯情怀。20世纪以来,俄罗斯民族始终与革命主题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英勇牺牲以及人民在苦难中挣扎的景象使作曲家久久不能忘怀,在他前半生的创作中曾运用了多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表现出了俄罗斯民族坚强的意志和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形成了作曲家音乐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并且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音乐创作的始终。二是作曲家个人因素。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起伏,他的光辉成就和坎坷遭遇相互交织,特别是在遭受到“形式主义错误”和“反民主倾向”的批判时,对作曲家的心理造成了很大消极的影响,这也是形成其音乐风格悲情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悲情性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正是有着这种悲情性的存在,才体现出了高度的审美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悲情中见真实。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情感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所形成的个人感慨,其悲情中元素源于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从审美的角度看,用音乐来表现现实中的真实本身就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二是悲情中见崇高,此首作品在悲情性的表现上并不是一味的表达悲痛、伤感和隐忍,而是从悲情中能够感受到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通过三个乐章之间的对比以及乐章内部矛盾性和戏剧性的发展就能够明显的看出来。这种力量表现正是作曲家所要推崇的民族情怀和人文精神,进而达到了一种思想上的崇高。三是悲情中见优美,作品中悲情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进行表现的,作曲家长期对俄罗斯民歌的学习和研究,为其进行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在这部作品中,每个乐章的主题都能够感受到俄罗斯民歌抒情性的特点,用优美如歌的旋律来表现情感是此曲的一大特色。

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表现

(一)第一乐章演奏表现

此乐章呈示部的主题引用了俄罗斯民间小调的旋律,此主题乐句结构较为方整,气息宽广,典型的小调风格。在演奏时要体会一种忧郁情感的表达。首先从音质的角度看,要表现出一种暗淡的色彩,在运弓上注重运用手臂对手腕的支撑,以肘部为轴心,控制好弓子的平衡性,这样可以使每一个音能够保持在同一音质上。从节奏的表现上看,运弓的平稳性可以使每一个音的时值演奏准确,进而把握好气息的处理,使旋律流畅的表现出来。从力度的表现上看,手部的力量要有效的控制在弓子上,给予一定的弓压,这样发出的音既饱满又匀称,在呈现出旋律悲情感的同时,还能够从进行中感受到音乐所需要传达的动力性。

(二)第二乐章演奏表现

在此乐章主题的演奏上,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处理,一是要注意运弓的速度,从节奏上看,此曲主要是建立在四分音型与八分音型的组合上,其旋律表现出了以各个小节为基础的模进进行。在演奏时需要注重弓速的保持,处理好连弓与分弓,第一小节由于是八分音型的组合,连音线的存在要求要连贯的表现出来,因此这一小节用连弓,第二小节是四分音型的组合,由于旋律呈现出上行曲式,用分弓表现可以把一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二是在力度上要注意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主要是要找准乐句的换气点,以便能够更好运用不同的弓压进行表现。如在此主题的前四个小节就可以按照3/4的律动表现力度上的强弱,演奏到第五小节时,其重音的位置在第二拍上的B音上,这个音正好是一个气口位置,相对于前后两拍而言,要表现出一定的重音效果。

(三)第三乐章演奏表现

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上需要着重处理好华彩部分,从技巧的角度看,此部分主要运用了和弦、跳弓等技巧,在和弦的表现上需要注重大臂的弹性运动,要以饱满和丰富的音色表现出和弦的进行,在左手的按弦上则需要了解和弦的构成,保持好手指的稳定性,有利于控制好音准;其次就是从跳弓技巧的运用看,要注意分弓的运用,特别是需要做到肩膀、肘部、手腕和手指的有机统一,这一联动肌体的运动都需要建立在放松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乐曲的情感色彩。

结  语

综上所述,《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能够呈现出悲情性的特征,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乐曲的悲情性具有真实、崇高、优美的美学特色。这就说明在演奏时需要特别注重从情感表现的角度进行处理,具体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和声等要素的表现上,从具体的技法看,此曲特别強调运弓的表现,因此演奏者需要注重平时的运弓练习,才能结合乐曲分析进行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