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翠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方面他们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个性等方面。然而对于理论性强的法律课程,更显得缺乏学习兴趣。面对这些问题,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创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改革
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于国外的职业教育来说,起步较晚,法律教育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学校不重视法律课程教学,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在学校或者毕业后遇到有些问题,不会用法律知识来解决。有的学校,学校虽然重视法律课程教学,但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学习法律课程。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健全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就要对法律课程进行改革。
一、存在的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存在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知道如何教等诸多问题,原因如下:
1、部分学校不重视法律课程。有的学校忽视法律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育人功能,将法律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只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即使安排法律课程,也平时看进度、期末看分数、过关大吉。有些学校甚至压缩课时,削减教学内容,免除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活动,否则视为不务正业,相悖于课程设置的初衷。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脱离生活。法律学科是一种实践性、人性化很强的学科,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然而现实中有的老师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格教学程序、传授知识系统,教学应付、手段陈旧、脱离生活,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文,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被动接受,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法律课,怎么会让学生上课能振作精神呢?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这种无视人的需要和发展,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上课也感觉没有成就感。
3、学生不重视,重专业课轻公共课。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在工科学校,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对于法律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文科课程,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联系,没必要学。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有实效
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长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模仿力强、好奇心强、自控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误入歧途。还有,中职学生中,素质参之不齐,甚至在有的学校,素质差的学生还有很多。因此,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健全学生人格就成为中职学校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1、教学过程中注意正面教育,减少负面影响。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属于未成年人,年龄小,对于事物的判断有时会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用图片或者案例等向学生讲解会计法律法规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违反法律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防微杜渐,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法律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中职学校的法律课程是宏观的法律法规,课程理论性强、范围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便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现实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也受到了教育。
3、课程安排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学校对于法律课程的安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他们缺乏哪些法律知识、针对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安排法律课程。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如面对刚刚进校的中职学生,可以安排《法律基础》、《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课程;面对即将毕业的中职生,可以安排《劳动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等法律法规。当然,对于不同的专业,就要安排不同的法律课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安排《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安排《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课程。
三、改变旧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法律课程由于理论性强,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法律教学中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它从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某些具体法律问题,设计案例或者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为例,以例说法,以法释例。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下步骤:(1)教师引导、推出案例;(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3)分组交流、讨论案例;(4)师生互动、深化案例。使用这一教学方法,讲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了他们的是非观念。
2、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有条件的学校,如果有模拟法庭的特定场所,就更能让法律教学再现真实法庭场景,有助于法律教学的更好开展,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如果没有模拟法庭的特定场所,在教师也可以在教室设置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中所需成员全部由学生组成,有法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在教学中,分配学生的角色,使其通过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形象直观的演“法”场景,使空口说“法”的法律课变得生动形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对规范学生行为也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3、感受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案件审理、到看守所与在押人员面对面现场对话,请服刑人员的进行现身说法,或者到法制教育基地参观图片展览,观看法制教育影片,还可以邀请法律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将法律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这样,可以不仅让中职生更好的学习法律课程,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违法的代价。
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不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如果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黑板上讲,学生坐着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势必造成学生对枯燥的法律课程提不起兴趣。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把课堂教学的内容用视频、声音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全方位刺激人的心理,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能以动态和灵活的方式、视频和文字的方式展现内容,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
中等職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改变为教学的主体地位,由被动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参与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学生,让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这是我们法律课程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