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策
摘 要 电厂运行管理期间做好继电保护是基础工作,因此需要结合电厂继电保护诊断以及处理相关要求,注重继电保护装置常见故障类型的划分,并找准解决处理的有效方法,才能确保电厂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发挥自身的应用效能,展现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电厂继电保护;故障诊断;处理对策
引言
电厂继电保护出现故障问题之后,需要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并确立发生故障的基本位置。随即开展针对性的管控处理引导,能够将故障导致的危害性问题进一步降低,并控制电厂的其他损失问题。由此可见电厂继电保护故障诊断以及技术处理工作,能够保障电厂的运行效率,对提升其整体的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作用。
1电厂继电保护常见故障类型
1.1 高频收发信
这种情况的存在往往是因为发信机故障所导致的,电厂在设备采购阶段,不同属性、型号的机械设备的厂家不同,导致最终的发信机应用也会存在一些质量差异性,导致高频收发信的故障问题。
1.2 运行干扰
这类现象的形成是微机自身的保护能力有限,未能对继电保护做出完善性的保障引导,如果通信设备放置在保护屏的位置之中,就很有可能会对继电保护形成一定的干扰影响。尤其是在电厂运行阶段,通信设备存在相应的问题,导致逻辑元件出现错误动作,对继电保护有极大的干扰影响作用。
1.3 定值现象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存在往往是一些人为影响因素所导致的。人工进行电厂继电保护的整定,如果采用的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错误的判定就会导致机电出现错误的行动,后期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指令以及行动都会受到这方面的问题影响。
1.4 插件绝缘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应用要求相对较多,设备在布线期间更加的复杂紧密,集成度也比较高。通常情况下系统是长期处于运行状态的,此时插件接线的部分因为长期以来的运行影响,就会聚集大量的尘埃粒子,系统内部的焊点通路段现象加剧,后期系统内的设备故障问题也由此产生。
1.5 CT饱和
CT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故障问题出现之后,电力系统内部会存在一些短路电流流动速度加快的现象,此时CT饱和问题就会出现,当继电保护系统受到干扰影响之后,自身的价值影响作用很难充分发挥出来[1]。
2电厂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划分
2.1 经验判断方法
对继电保护系统问题透彻分析,技术人员在了解机电运行状态下,具体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运行状态之后,通过人工分析判断的途径,将故障的基本类型明确起来,并依靠个人的经验将故障的位置、原因等进行分析。如果系统运行阶段,因为开关分闸问题,而导致系统内的故障预警功能丧失,此时通过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够认识到系统中的辅助节点或其他环节出现故障问题,最终将开关分闸的开合变化控制到位,做好技术管控引导工作。当然经验判断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如果主观分析判断出现错误,最终的故障处理有效性也很难得到保障。
2.2 分析法
技术人员对继电保护故障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如果是重合闸故障问题,其中放电闭锁的现象相对较为明确,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将电量总量进行控制,并了解系統出现放电现象的主要原因。经过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将系统的故障问题分析报告建立起来,给后期的故障问题处理提供良好的依据条件。
2.3 电位变化方法
继电保护中的二次回路之上,电位、电压、电流等因素会出现瞬息万变的现象。技术人员在对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阶段,必然要通过实时监测的途径,将故障位置找寻并判断故障点,这种方法就是电位变化法的故障处理基本思路。在实践应用阶段,分闸线路的开关启停,指示灯如果未能正常亮起,利用传动实验分析电路开路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各类设备正处于一种运行工作状态,技术人员了解主变保护的具体情况。保护出口的位置会设置相应的回路,在系统之中的主变继电器中的节点合理化设置,出口压板接入系统之中,跳闸出口的回路位置节点优化设置。在进行实验研究阶段,系统中的万用表基本都是正常运行的状态,而当压板退出系统运行过程期间,相应的节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的主变保护启动。节点会按照指令进行调整有下一步动作,且出口压板也会接收到正电位状态,这种情形之下系统内的电压表很容易会出现翻转,这类故障问题相对较为明显。此时对系统内的节点位置进行测量与分析,没有出现负电位的现象则表示有故障问题,且故障很有可能存在于节点的下级电路之中[2]。
3电厂继电保护故障问题处理方法
某电厂装机容量为800MW,电网主力调频是基础性工作。现阶段在电厂合并之后其中有四个机组处于运行生产的基本状态,机组并网工作完成之后,不同电压线路都存在一定的故障问题,故障处理方法研究分析如下。
3.1 发电机轴电流故障
系统运行阶段轴电流故障而导致电流保护跳闸停机的情况,需要根据运行要求及时进行管控处理。对于系统之内的大轴运行要求,接地刷地之后将地电位确立起来,上导轴承绝缘。在运行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轴承绝缘被破坏的现象,大轴、轴承以及接地刷之间就会出现电流,导致系统设备出现放电的情况,甚至会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在大轴上应该适当的布设轴电流,做好轴电保护相应的工作。当保护动作顺利完成之后,势必会在发电机上导轴承上形成相应的接地点,此时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检查,发现设备油箱之中的挡油圈会出现焊接脱落的情况,由此对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大轴触发,就此加剧跳闸停机的情况。这种现象之下,技术人员在进行机组检修期间,通过焊接加固的形式处理挡油圈,能够实现对类似问题的管控处理。
3.2 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
机组在发电运行的过程中,转子出现接地的情况并出现报警现象,此时对于发电机转子来讲,接地保护本身就是在转子回路之上的,系统中的重叠交流电压出现之后,后期技术人员对转子绝缘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及时将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如果系统运行存在故障性问题,需要立刻停止机组的运行并及时进行故障问题的排查分析,确保转子绝缘回路运行平稳性。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通过电阻箱的应用将接地保护回路的接地操作完成,再进行转子保护继电器的检查。对机组进行手动操作的方式完成开机运行,如果设备在空转情况之下,未有励磁电流出现,通过对相应仪器的应用将转子的绝缘情况进行分析锻炼,经过调整之后的绝缘电阻数值为零。
在这种情形之下为确保故障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管控处理,需要利用电桥法将接地转子回路的发电机组的磁极进行检查,如果磁极在多层的铜片作用下产生,那么需要直接连接铜片的一端进行焊接处理。机组在故障诊断结束之后,会因为离心力的影响,元件之间的接触影响转子接地现象,最终导致接地保护操作未能按照计划目标进行,所以对这类现象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判断,检查转子磁极之外连接的具体情况,并与发电机厂家共同进行现场的检验,出现连接松动的情况需要将故障处理范围扩大化,避免后期类似的故障问题存在。
3.3 主电路触头出现放电的故障问题
机组运行阶段会逐渐提升转速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机端电壓已经上升至额定电压,直接与同期点的设备一起出现短路现象。在整个运行阶段出现故障问题,检查发电机以及主变压器有没有发现相应的影响因素,所以需要切断开关并做好对变压器、发电机的零起升压测试,确保系统的额定电压处于一种正常状态。在进行系统的故障问题分析期间,电流、电压录波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较为基础,由于电力系统存在故障之后很有可能出现电压归零的现象。最好是技术人员与电厂外方一起参与现场的设备解体检查,故障问题出现之后,经过定期的试验与检查并加强日常的巡查,由此电厂内外相关部门,都能将设备进行深度的解题大检查,并将相应的预防管控实验落实到位。当绝缘体的定期试验与检查工作顺利完成后,总结技术应用要点实现对类似故障问题的管控处理。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浅析电厂继电保护故障诊断与现场处理方案[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42-143.
[2] 聂秀英,李爱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诊断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3,(15):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