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 宋明梅 王大丽
摘 要:通过对泛麦22的不同播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泛麦22随着播量的增加,对株高影响不大;播种量超过17.5 kg/667 m2时,倒伏严重,超过20 kg/667 m2以上时,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从产量水平上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产量呈上升趋势,播量为17.5 kg/667 m2时产量最高,达540.7 kg/667 m2;播量15 kg/667 m2时,产量为505.9 kg/667 m2;以播量22.5 kg/667 m2最低,产量仅达447.7 kg/667 m2。
关键词:泛麦22;不同播量;农艺性状;产量;影响
小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不断改进栽培措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1]。小麦的产量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很大。早播容易导致苗期旺长,极易受冬季冻害和倒春寒的影响;晚播易导致苗小且弱、群体小、有效穗少,从而降低产量[2]。现实生产中播量过大成为普遍现象,导致群体大、透光性差、倒伏风险大[3]。鉴于以上生产中存在问题,许多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过研究,李豪圣等[4]研究认为,播量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具有调节作用,对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一定影响,从而最终影响产量;郝有明等[5]提出,小麦生产上采取比传统播种期延后5 d左右播种,再结合相应播量,可以避免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从而保证其产量。为了探索泛麦22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品种的最佳播量,特设置此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材料为泛麦22,由地神种业农科院科研室提供。试验地设在地神种业农科院试验田,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便利。前茬种植玉米,产量为580 kg/667 m2。
1.2 试验设计
小区行长8 m,行距0.2 m,8行区,畦宽40 cm,小区面积14.4 m2,共设6个播量,分别为10 kg/667 m2、12.5 kg/667 m2、15 kg/667 m2、17.5 kg/667 m2、20 kg/667 m2、22.5 kg/667 m2,于10月19日播種。
1.3 田间管理
(1)土质:沙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
(2)种肥:于10月12日机械施复合肥(15-15-15)50 kg/667 m2、3%辛硫磷颗粒剂5 kg/667 m2。
(3)播种期:10月19日采用穗系播种机条播。
(4)追肥:于12月22日第1次人工追施尿素量为 7.5 kg/667 m2;2月27日第2次人工追施尿素10 kg/667 m2。
(5)灌溉:于10月22日、3月30日、5月4日分别进行喷灌。
(6)中耕除草:11月28日施大能30g+双氟·氯氟吡80 mL人工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7)防治病虫害: 4月20日施氯氟·吡虫啉40 mL/667 m2防治蚜虫;5月15日施氯氟·吡虫啉50 mL/667 m2(高效氯氟氰菊酯2.5%+吡虫啉5.0%)+磷酸二氢钾150 g防治蚜虫、抗干热风。
(8)收获期:5月31日收获。
1.4 调查方法
在小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1 m 2行),调查小麦最高群体及有效穗等。收获前,每小区随机取50穗进行室内考种后,全区收获。
1.5 气象条件
(1)播种出苗期:2018年9月、10月降水量较历年少,10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高0.9 ℃,土壤墒情中等。播种后为促进小麦齐苗,苗期稳健生长,可浇1遍水。11月份日照时数较历年少19.9 h,平均气温较历年高0.9 ℃,降水多14.6 mm,有利于小麦生根分蘖,苗情较好。
(2)分蘖越冬期:12月、1月份平均气温与历年持平,降水多28 mm,土壤墒情好,没有极端低温出现,麦苗叶尖稍有黄尖,冻害较轻,麦苗安全越冬。
(3)返青拔节至挑旗期:2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低1.2 ℃,日照时数少51 h,影响小麦分蘖,2018年度最高群体少于去年。3月份,月平均气温10.6 ℃,较常年高2.4 ℃,日照时数215 h,较常年多49.3 h,小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降水量10.8 mm,较常年少23.5 mm,高温少雨,土壤墒情较差,于3月底浇水,缓解了旱情,有利于小麦孕穗。4月10日前后有明显降温过程,但无极端温度出现,此时小麦已抽穗或即将抽穗,多数品种结实性无明显影响,部分品种有缺粒现象。
(4)抽穗至扬花期:4月份日平均气温15℃,略高于常年,日照时数200.1 h,与常年持平,小麦正常抽穗,期间降水次数少,且降水前进行了小麦赤霉病防治,赤霉病发病轻。
(5)灌浆成熟期:5月份日平均气温21.0℃,较历年高0.6℃,总降水量为4.8 mm,较历年少66.9 mm,田间湿度小,病虫害发生较轻。天气干旱,于5月初浇水,缓解旱情。5月中下旬,降水量较历年少39.9 mm,气温高2.0℃,日照时数少25.8 h,后期遇短期干热风,但大部分品种能正常成熟,部分略晚熟品种青秆逼熟,千粒重略有降低。
总之,2018年小麦生产中气象因素利弊均有,有利因素较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泛麦22播量的增加,株高基本不变,抗倒伏能力下降,播量为22.5 kg/667 m2时倒伏程度达到5级,面积为47.5%;播量为20 kg/667 m2时次之,面积为32.5%。不同播量下泛麦22的白粉病发病均较轻。在2018年度试验条件下,泛麦22随着播量的增加,对株高及白粉病的发生级别影响不大,但倒伏风险系数加大,建议泛麦22的播种量不宜超过17.5 kg/667 m2。
2.2 不同播量對小麦三要素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播量在10~17.5 kg/667 m2时,成穗数、穗粒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播量增加到20 kg/667 m2以上时,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所下降,成穗数和穗粒数在播量为17.5 kg/667 m2时最多,分别为44.15万和36.2粒;播量为15 kg/667 m2时,其成穗数和穗粒数分别为42.65万和34.8粒。播量在12.5 kg/667 m2时,千粒重最高为42.5 g;播量为10 kg/667 m2时千粒重为41.9 g;当播量超过12.5 kg/667 m2时,千粒重基本呈下降趋势;以播量为22.5 kg/667 m2时最低,千粒重仅39.7 g。从产量水平上来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时,产量呈上升趋势;以播量为17.5 kg/667 m2时最高,产量为540.7 kg/667 m2;其次为播量15 kg/667 m2时,产量为505.9 kg/667 m2;以播量22.5 kg/667 m2最低,产量仅447.7 kg/667 m2。
在2018年度气候条件下,泛麦22播量可以增加到17.5 kg/667 m2,超过20 kg/667 m2以上时,成穗数较播量在10~12.5 kg/667 m2之间时有所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从而难以达到高产。
3 小结与讨论
在2018年度试验条件下,随着泛麦22播量的增加,对株高影响不是很明显,播种量超过17.5 kg/667 m2时,倒伏严重,播量可以增加到17.5 kg/667 m2,超过20 kg/667 m2以上时,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从产量水平上来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时,产量呈上升趋势,以播量为17.5 kg/667 m2时最高,其次为播量15 kg/667 m2,播量超过17.5 kg/667 m2时产量有下降趋势,以播量22.5 kg/667 m2时最低;在2018年度特殊气候条件下,病害发生程度较轻且时间推迟,小麦总体倒伏程度轻、面积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泛麦22不同播量对其产量及抗倒性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8(5):91-92.
[ 2 ] 殷琴,朱晓霞,刘晓霞,等.不同播种期对扬富麦101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110-113.
[ 3 ] 贾中立,林坤,郭凤芝,等.菏麦20不同播期播量对产量及生育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80-82.
[ 4 ] 李豪圣,宋建民,刘爱峰,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243-248.
[ 5 ] 郝有明,李岩华,霍成斌,等.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22-42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