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财经
2012年8月16日,小米在北京798艺术区召开发布会。秉持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拥有当年最高配置的四核1.5GHz,2G内存的小米2,被小米CEO雷军用一句接满地气的“碉堡了”引爆全场。
从这句振奋“米粉”的口号诞生,手机参数自小米1之后,更为明确地成了年轻人关注的重点。直到2014年,“不服跑个分”作为参数的“口号式表达”,成为了小米与其他手机厂商竞争的“非对称优势”。
可质疑也很快到来,一味追求配置而轻视工业的做法让传统制造业的从业者们产生了疑问。除了格力掌舵人董明珠公开的快言快语,瞧不上彼时只有“拼装科技”的小米之外。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在手机制造业火爆的2015年公开发声,给手机制造行业泼了瓢冷水:“不要把它(手机制造)想得太简单了,并不是谁都能做。”
而市场也很快为杨元庆的真知灼见给予了事实的回应。国产互联网手机制造以小米作为开端,以王自健想象的“玄乎科技”为标志下探到了“人人皆可做”的万户之门。
可仅过去五年,罗永浩直播带货,贾跃亭迷失自我,360宣布停产,格力手机徒留“董小姐”的大头照。
如今,曾经蜂拥在那个时代的互联网手机只有海外崛起的一加仍旧存活于世。而曾经与小米竞争的魅族也逐渐偃旗息鼓,黄章带着最后的执着去尝试唤醒曾经的辉煌。
“把手机看得太重要和把做手机看得太简单这两种想法都应该受到批判。”2015年,杨元庆对如火如荼的手机制造市场做出了价值判断,五年之后重看这句话,可谓一种透过时间的预见。
凭借小米互联网销售的成功,无数人头脑发热一股脑投入到手机制造的风口,小米的确是始作俑者。可将市场引向非理智的盲目,绝非是因为互联网制造,而是短暂成功带来的自大。
小米十周年的演讲会上,雷军在提到与董明珠的赌局时,说“我们当时膨胀了”,这正是那些年,手机制造市场最恰如其分的注解。
2013年,是小米开始膨胀的一年。前有一代神机“小米2S”珠玉在前,2013年发布的小米3却并没有满足“米粉”们的期望。作为调试不成熟的产品,搭载NVIDIA Tegra 4的小米3发热卡顿的问题导致口碑严重下滑,销量也随之下跌,这是小米首次遭遇滑铁卢。
而2013年,也是雷军与董明珠“10亿赌约”的起始之年。
遭遇失利后,小米开始了全新的尝试。曾经以配置为王,宣传“不服跑个分?”的雷军,开始了工业设计上的探索。“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也被雷军用自家小米4“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的宣传光速“打脸”。
而之后,小米Note与Mix系列的设计也开始尝试各种可能。不过竹制后盖的Note 1被处理器拖累,续航“血崩”;“一面科技,一面艺术”的Note 2成为“抹布屏”的“实锤”代言;充满科技的磁浮滑轨Mix 3缝隙吃灰;虽然小米近5年在追求科技与艺术向往的一面,但总是要为此付出曾经亏欠的代价。
交了高额学费的小米,在十周年发布会上宣布自己“建造了独立制造小米10至尊透明版的黑灯工厂”,曾经的制造业“学徒”,终于看到了出师的曙光。
从MIUI系统到手机的堆料,再到如今“黑灯工厂”下的无尘车间,口号的变迁是小米由内而外发生改变的轨迹印证。
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是中国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华为与小米的“相爱相杀”为科技朝圣的黄金十年提供了诸多有趣的话题。
虽然,其中的某些部分可能会是互联网营销史上难以洗刷的“黑点”。2015年,红米NOTE 3发布会上,雷军说道:“这些发布会,都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金光闪闪的五个字‘友商是XX。”
此后短短几天内,这句话被科技圈疯传,成为了小米挑衅华为的标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关于这句话,雷军在发布会上还有后半句“其中首先是‘小米是XX”。
不论是有心者的有意为之,还是无心者的弄巧成拙。此后几年间,华为与小米之间明里暗里的激烈较量成为了科技圈的一道风景。
而国内的竞争风气也再也回不到从前“商业互夸”的年代,开启了“冷嘲热讽”的新纪元。不去讨论商业道德,这背后,其实是有关供应链的竞争。每一次激烈博弈的背后,指摘对方配置的瑕疵与“偷工减料”,归根结底是手机自身的用料是否扎实。
小米十周年,红米K30 Pro至尊版重回1 999元的定价。但同时,比红米K30 Pro更低的定价也是依靠缩减配置而来。处理器由高通865换成了联发科的5G芯片天玑1000+,摄像头砍掉了30倍变焦,运存砍掉了“Lpddr5+Ufs3.1”的组合,电池容量减少了200mAh,凡此种种,仿佛与十周年的“至尊献礼”相去甚远。
这必然会成为红米被拿来指责的部分。但更应该注意的是,在高新技术的“摩尔定律”出现短期震荡失灵的几年里,想要把“旗舰手机”的价格压在1 999元,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雷军在发布会上解释,这是“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但外界仍会将质疑的目光放在小米与供应商的关系上。根据互联网公开数据显示,小米在2015年出货量达到7 000万部,成就了小米的巅峰时刻。到了2016年,小米的出货量暴跌近30%,出货量不足5 000万部。彼时的小米,让一众供应商为之忧愁。低价拿货的小米失去销售规模之后,留给双方的都只剩下亏损而已。
2017年的小米,凭借着一部被雷军称为“小米钉子户”的神机小米6重回巅峰,让一众供应商振奋之余,也让一直支持小米的铁杆们赚得盆满钵满。
这其中,接过小米低端手机芯片订单的高通,出货增长300%,为小米提供内存芯片的供应商“海力士”营收大增200%,小米电池的供应商欣旺达2017年同比增长60%。
凡此种种,小米与供应商是商业往来的关系,但更是互相成就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供应商在这种环境下被逆向淘汰。但商业的江湖是适者生存的竞技场。这并非某一家公司的威力,而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至于那句“友商是XX”,不论后期的发酵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指向着科技公司背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只是在这条道路上,小米需要时刻警惕销售的规模。也许也正因如此,小米才急于将红米独立于市场。“追求极致性价比”代替了“为发烧而生”,成为红米接棒小米之后属于自己的调性。
而主做高端的小米,終于暂时不再被规模逼迫着奔跑,可以放慢脚步寻找新的方向。需要关注的是,从小米6开始不停叫嚷着要冲击高端的小米,直到小米10才真正有些高端的样子。但令人遗憾,小米10至尊版的“黑科技”已经不再是值得被期待的悬念。更快的充电、更高评分的相机、更高刷新率的屏幕,每一项都已经不再是“新奇玩意”。而整场发布会的风头,也被小米透明电视抢去。
诚然,小米在十周年演讲中推出的“三个超大杯产品”,让人看见了小米的科技实力与想象空间。但能否做到小米宣传的“做一个价格厚道且最酷的科技公司”在未来仍旧未知。毕竟,定价49 999元的55英寸透明电视看起来并不那么“厚道”。
而在小米未来的道路上,如何拥有更“黑”的自研科技?如何解决产能与黄牛的问题?如何实现科技想象的量产?如何轻量化内部的广告推荐?如何更好地把握供应商的品控?都会成为小米下一个十年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小米十周年的演讲证明了小米的“自信”,可它是否会一往无前,还需要时间这个朋友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