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渊
关键词:乡村振兴 金融 障碍因素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金融部门作为乡村振兴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支撑要素,应围绕乡村振兴总体战略要求,明确支持的重点和内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切实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致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动力不足。
(一)顶层设计不到位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场持久战,应举全国之力。目前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缺乏一個指导性、系统性、完整性的总体设计规划。金融部门缺乏遵循和依据,单凭各个系统各家机构单兵分散作战,不能形成合力,最张会导致在金融资源倾斜方面,容易出现发展好的乡镇扎堆支持,偏远的、贫穷的山村会处于支持空档。
(二)乡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目前留在乡镇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而邮政储蓄银行大多还是由中国邮政点代办银行储蓄业务,服务功能极为有限。中国农业银行虽然专设了“三农”事业部,但在乡镇网点几乎是空白,在服务乡镇方面其业务触角尚未下沉到乡镇、行政自然村。
(三)乡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乡村常住人口非常少,目前乡村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子”的两个极端,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使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有效投入会有所降低,这样农村对金融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加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种植养植的人员少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对金融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农民老龄化加速以及收入增长缓慢都消减了农民对金融的需求。
(四)金融产品有效供应不足
从目前金融产品有效供给和服务看,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均适合城市发展需要,针对“三农”这方面,缺乏一些贴近农村、农民、农户实际,比较适合新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产品,缺乏特色性和可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五)农村信用体系发展迟缓
从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征信系统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人们对信用信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农村信用信息在采集过程中,难度比较大,零星分散且参差不齐,没有实现系统性整合,信息可获得性、完整性、准确性较低。银行在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理念指导下,向农村加大资源投入是没有太大积极性的。
(六)金融风补偿机制缺乏
农村是一个极为广大的市场,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多方支持。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涉农贷款不良率仍然显著高于其他类贷款,农村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政府保障机制缺位,严重影响了金融资源对农村地区的倾斜配置。
(一)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的情况,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产业特色、项目重点等因素,结合新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制定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体框架,明确金融需要支持的重点,形成制度性的规定,从而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的快速流动。
(二)金融机构要提高站位
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肩负为民服务的责任,下沉到基层,到农村、到农民之中,了解农村金融需求的短板,科学规划,拿出真金白银来补齐短板,把支持乡村振兴落实在每个银行的行动上。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应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合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特点不断加大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强化金融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度融合,多向农村提供一些适用性强、应用性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金融需求。如乡村旅游、农家乐、土地经营权承包、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特色(菌、果、药、养殖)产业信贷,对山区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碳汇交易,多措施多渠道支持乡村振兴。让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领域。强化普惠金融的优势,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金融短板,金融部门要联手发挥“几家抬”的作用,聚合力打组合拳,利用各行所长和特色,全方位的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让农村金融真正回归支持乡村振兴的本源。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本就姓农,支持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存在的价值。要制定利于金融资源倾斜乡镇的各项制度,更要注重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关心,对存在的不是故意的失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尽快改变信贷服务过多偏离“三农”的现状。农业政策性银行也要立足广袤的农村田地,积极开拓领域、创新品种,为农业发展、农村环境改变、农民富裕注入更多的金融资源,积极想办法多为农村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强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培育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要加大农村信用信息的开发,要及时准确的把农户、农民的个人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和归档。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的诚信意识,促进农村信用环境整体好转。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要让老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必须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政府既要利用银行的资源发展好服务好地方百姓,让乡亲们过得幸福,还要切实保证银行用于建设的资金安全,所以必须建立了一个双赢的保障机制。一是成立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池。由地方政府、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按30%、30%、40%的比例分担责任的可持续合作模式,强化银行贷款损失的风险补偿,从而消除银行的后顾之忧,让银行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二是挥发货币政策的支撑作用。加大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的实际使用效能,把资金运用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提高银行可持续金融服务能力。三是优化地方减费让利政策的空套话。给银行一个积极发展而且能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创新开发适应乡村振兴需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产品。四是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靠天吃饭的机率非常之高,为了保证农民不受损失,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步伐,发挥政策性保险的保证补贴功能,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范围,让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享政策性保险红利,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