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灵
[摘 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高产、丰产与安全品质,关乎我国国民的生活需求与畜牧业健康发展,推广提升玉米高产、品质的种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实现玉米高产栽培进行探讨,从而摸索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0-85-2
玉米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人们的主要口粮之一,是世界播种面积最为广泛的农作物。玉米在我国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黄淮海地区播种面积较为广泛,其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特点。玉米按种植时间可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做好玉米的高产栽培管理工作,重点是要做好玉米的选种、施肥和管理等工作。
1 玉米选种和拌种
1.1 选种
玉米高产丰收离不开优质的玉米种子,玉米选种对玉米稳产高产十分重要。优质的玉米种子不仅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能提高玉米抗病害能力,确保玉米稳产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玉米出苗率,确保玉米苗匀、壮、全。要结合地域特点和当地气候因素等进行优质种子选择。东北地区要根据各积温带的不同选择玉米品种,如积温2 600~2 650 ℃,可选天农9、华农887、先玉335等,积温带2 500~2 600 ℃可选先玉696等,积温2 400~2 500 ℃,可选和育187、德美亚3、大德317、东农254等。适合华北地区的高产玉米品种有浚单18、浚研18、农大84、先玉508、甘玉358、京单28、伟科702、沈单87、登海618及蠡玉37等。比较适应黄淮海一带的高产玉米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26、豫玉5号、豫玉35号、掖单二号及掖单4号等。
1.2 拌种
选好玉米种子后,要进行科学晒种、浸种及拌种处理。晒种在玉米播种前6 d左右,选择良好天气摊薄翻晒三四天;浸种是将玉米种在凉水中浸泡12 h左右;拌种是玉米播种不能缺少的一步程序,目的是预防玉米病虫害,一般可采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预防玉米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等病害可采用0.5%硫酸铜液或者20%萎锈灵等进行拌种,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可采用辛硫磷类药剂进行拌种。
2 玉米播种
东北和华北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方式有玉米清种、玉米大豆间作、小麦套种玉米3种类型。玉米清种一般应用于东北三省和山西、甘肃、陕西、河北北部高寒地带,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等气候因素,轮作倒茬较困难,一般连作种植玉米。大豆玉米间作是东北的主要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能充分提高光、水、土壤养分等利用效率。小麦套种主要是采用宽畦方式播种小麦,在畦埂套种春玉米的播种类型,这种种植方式可提高玉米产量20%~30%。华北南方、黄淮海地区及西南丘陵玉米区大多采用套种玉米和铁茬抢种等方式。套种是在麦收前进行,一般分为早期套种和晚期套种,小麦植株弱可早期套种玉米,长势强则晚期套种玉米,玉米套种要注意适时、足墒。铁茬抢种是在麦收后进行,麦收后不犁地随即播种玉米,一般采用冲沟耧播法和挖穴点种法2种。玉米播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早熟品种要密植,晚熟品种要稀植;紧凑型品种要密植,平展型品种要稀植;地力强的地块要密植,地力弱的地块要稀植;水浇地要密植,干旱地要稀植。另外,玉米要适当早播,早播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可减少玉米病虫害。
3 田间管理
3.1 玉米苗期管理
一要进行查苗、补苗,确保玉米全苗,当玉米断垄或缺苗时进行移苗补栽或浸种催苗;二要做好间苗定苗,一般玉米植株在3~5叶期要进行间苗、定苗;三要做好玉米植株蹲苗,肥水足、苗子旺的地块要控制浇水做好蹲苗;四要做好玉米苗期中耕松土,中耕松土可以破除前茬地块板结问题,利于玉米苗促根下扎,苗期中耕松土一般进行两三次为宜。
3.2 玉米施肥和灌溉管理
把握好因地平衡施肥,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施肥主要集中在攻苗肥、攻桿肥、攻穗肥以及攻粒肥等。苗期施肥主要是对贫瘠地块、弱苗地块进行施肥,玉米幼苗表现弱黄时施加氮肥,同时进行浇水;攻秆施肥是指玉米植株高度30~35 cm、叶片6~8片时进行施肥,其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20%~30%,此时施肥的作用是有效促进玉米叶片和根部生长、壮实杆茎、加快穗部发育等;攻穗施肥是在玉米拔节至抽穗这一时期进行施肥,一般玉米抽雄前10~15 d追肥,该阶段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做好该阶段的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对夏玉米穗大粒多、高产丰产意义重大,该阶段施肥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施肥量占玉米总施肥量的50%左右;攻施粒肥是在玉米雌穗花丝开始抽出时进行施肥,能够有效防止后期玉米植株脱肥,促进玉米灌浆,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粒肥施肥量占玉米总施肥量的20%左右。玉米高产对灌溉浇水要求较高,要特别注意防止在抽雄开花期间田间干旱。防止玉米干旱的同时,要注意防止排涝工作,玉米生长后期要注意多雨时期的排涝工作。
3.3 玉米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管理
3.3.1 病害防治。东北、华北北部高寒地带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但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流行。华北地区大部及黄淮海等地,玉米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等。玉米黑粉病、黑穗病可采用0.5%硫酸铜液或者20%萎锈灵喷施防治,且效果较好。大斑病、小斑病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或90%代森锰等按1∶500比例兑水喷施防治。玉米病害防治一般喷药防治两三次,每隔7~10 d防治一次,病害防治要在抽雄前选择晴朗天气进行。
3.3.2 虫害防治。玉米常见的虫害一般有地老虎、黏虫、蚜虫、玉米螟等。其中,地老虎、黏虫、蚜虫等害虫是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一般选用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穗期主要害虫,一般采用3%辛硫磷颗粒掺细沙均匀撒在玉米叶中进行防治。
3.3.3 化学除草及辅助授粉。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高产有一定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可选用乙草胺乳油或者乙阿合剂兑水喷雾地面进行化学除草。玉米高产要注意对玉米去雄、剪雄和辅助授粉的管理。做好玉米去雄、剪雄管理能较好地提高夏玉米产量。玉米去雄要在晴朗天气进行,时间以玉米刚露出雄穗未开花散粉时最佳,去雄一般要在一两天内完成,辅助授粉一般选择夏玉米盛花晚期晴天进行,可以采取边采粉边授粉的人工辅助授粉方式。
4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成熟的特点是苞叶变白、籽粒硬实,指掐不动,此时可选择晴朗天气适时收获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