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校书院制下社区文化建设

2020-10-20 14:29巩从杰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区

摘 要:高校书院制学生社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新事物,人才培养方法的新举措。书院文化的凝练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补强了文化育人的功用,如何更深层次的凸显社区文化建设“领头雁”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即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和重点。鉴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能给高校书院制下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些许合理化建议,也给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创新性探究。

关键词:高校书院;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大学生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者,其责任之大不言而喻。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尤其是当下高校书院制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社区是书院和宿舍联系的具体承载地,作为书院最基本的教育单元,作为第二课堂的“大熔炉”,如何进一步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如何养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的习惯?如何更深层次打造稳定并长久的社区文化引领功能?成为高校书院主体单位需深入缜密思考的问题。本文針对社区文化构建从四个层面加以深究,希冀摸索出一条学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式创新发展之路。

一、思想引领“紧”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书院制下对大学生引领政治方向、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厚植人文素养、锤炼文化品味是重中之重,“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过程中的‘一体两翼,即既共同注重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偏向培养政治品格;文化自信注重提高人文素质。”[4]把社区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诗歌、音乐、歌剧、书画和微视频等文化作品、文化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协同推进,同频共振。

育人导师常驻书院,学业导师在专业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朋辈导师则发挥“传帮带”作用。学业导师通过社区“教授约约吧”、“一起讨论吧”、“大咖分享吧”和“网上约约吧”等交流平台,进行个性化辅导,分享出国留学、考研、竞赛、论文写作、科研项目、就业创业等学生关心问题,拓宽学习领域。

育人导师发挥“压舱石”作用。育人导师突破思维固化的藩篱,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利用社区功能厅、文化墙、微信、钉钉等平台开展工作,深入思索大学生关心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从与大学生交流谈心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把思政教育精髓灌输给他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补齐精神短板,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胸怀远大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发奋读书、勤勉学习。

朋辈导师一般从高年级党员、团学骨干、学习成绩优异者等优秀学生中选出,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生活,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品味、价值追求等深深影响所帮扶的学生,在学业指导、恋爱观念的形成、心理迷茫的解惑等方面的见解更加容易被低年级大学生接受。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朋辈导师作为榜样之星进行宣传、培训、交流分享,把朋辈导师工作结果合理运用到学生管理评价体系中。

二、文明社区“美”起来

美丽的社区环境与良好文明风气具有深邃的教育意义,激发大学生热情,注重倾心打造典雅社区小家,统筹推进“装饰美、言行美、生态美”。让大学生擘画社区文化,通过开展“亮丽社区是我家,文明宿舍靠大家”、“我与社区共奋进”社区装饰文化节等活动,在社区和宿舍形成“家文化”的装饰、设计氛围,促进形成“一区一品”的文化特色。引导大学生树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利用安全文化墙的设计,使安全意识时时成为大学生身边的“预警机”,让大学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把社区、宿舍当成自己的家。语言、行为是心灵的外在表现体,制定社区文明公约,培养学生住社区、建社区、治社区、爱社区情感,举止行为得体,传承中华美德,尊师重道,乐于助人,渲染大爱意识,用行动展示新时代好青年,凝聚大学生向心力,培养集体主义、团队意识、公共道德风尚,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社区。培养大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社区环境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基调,以绿色文化长廊为中心。进入书院,走到社区,在外观上构建绿色生态视觉冲击力,用各种醒目的标志时时提醒大学生要创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社区网站、新媒体也要形成绿色网络空间一体化,全方位立体化打造生态环境。

三、中华文化“活”起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书院文化既然是远承古代书院精髓,近采西方住宿学院理念,所以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5]

(一)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如何引导大学生理解吸收转化?如何传承和演绎文化经典?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成为当今高校书院去研究探讨的实践课题。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开展“感恩你我,书信传情” 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利用宣传舆论工具褒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开展 “做诚实人,行诚信事”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敬事而信”美德。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礼仪规范系列培训” 礼仪教育,做到说话行事有礼貌、和人交往讲诚信、进入社会有责任。把名家、名师请进来,开办社区国学大讲堂,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交流。鼓励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文艺作品,实践砥砺中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筑牢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堡垒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学生要加以继承和发扬,更要融入到文化自信之中,践行红船精神文化。把培养学生的着力点放在红色实践育人上,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完善人格品质做为主攻方向,通过实践育人体制机制完善,提升实践育人内涵管理。引导学生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深层次融入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来。格物致知,崇德向善,明辨是非,笃实勤学,真正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练育人思维,创新工作方法,运用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和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实践砥砺中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四、网络空间“清”起来

日前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世界,在社会上逐渐变成一种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当下各种网络思潮、网络文化、网络观点层出不穷,“网红”、“网购”“外卖”、和“小确幸”等网语充斥大学校园,“95后”、“00后”这些“小清新”们钟情于“一网情深”,特别是移动网络的逐渐普及,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带来思考的空间,面对网络的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者该如何发挥“过滤器”的作用、如何让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在书院传播、如何给大学生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等等,需要其认真的思考和把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利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熟悉掌握更多网语,把握微信、自媒体、微视频等新媒体发布渠道,强化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6]重点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重塑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受宣传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书院网站、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引航前行,“厉害了,我的国”、“我骄傲,我是书院人”等网络语言占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丧文化”等低俗庸俗媚俗文化远离网络、远离书院、远离社区、远离学生,让文化经典浸润社区网络空间,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氛围。

书院制承袭了中国古代书院的传统,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的做法。书院制社区文化打造是一种创新的举措,把文化自信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更能体现“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精髓,笔者认为从以上四个方面在把不同学院、专业、年级的学生交叉融合、文理渗透书院制下,能够构建起以宿舍为中心的学习和生活育人社区,倡导出书院有主题、学生为主体和导师来主导的师生共育共管共建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2]孔子述,陈涛编著.论语[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6.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岳爱武,张尹.文化自信:厚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底气[J].江苏高教,2017(10):89-92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2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1.

作者简介:

巩从杰,1972年2月,男,汉,河南宁陵,本科,郑州西亚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管理。

基金: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打造高校书院制下社区文化建设”(项目编号:2019-YB-60)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