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

2020-10-20 14:29陈晓东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豆防控

陈晓东

摘 要: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历史较为悠久,农民有着较高的种植水平。然而受到种植技术、土壤、气候、价格等方面的影响,大豆的种植效益在逐渐降低,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影响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因此,要提高种植技术,防控落花落荚现象的发生,提高种植的产量。

关键词:大豆;落花落荚;防控

前言

大豆是我國的传统农作物,市场需求较高,种植范围较广。然而受到技术、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豆的种植产量逐年下降,既无法满足市场的大豆的需求,也严重挫伤农户的种植欲望,因此要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以避免大豆落花落荚,影响大豆的产量。

一、大豆种植技术探讨

1、种子的选择与播种

为保证大豆产量及质量,在品种选择时应当结合实际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如土壤情况、气候条件、水文信息等,优选产量及质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在种植时,可将大豆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施行轮作种植,以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整,保证土壤条件更适合大豆的生存生长环境。其次,在挑选种子时,要满足籽粒饱满、纯度高、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等条件,提高大豆的抗病害能力,降低大豆落花落荚风险。

大豆播种时,可采取机械种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挑选籽粒饱满、质地均匀的种子进行播种,既要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也要确保其成熟条件。

2、田间管理

大豆在播种后需要加强其田间管理能力,适时进行土壤深松作业,促进幼苗的顺利成长及健康成长。且要结合大豆的品种,气候条件以及季节变化,确保大豆的水肥管理适当,以免其产生病虫害问题。

3、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在农作物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能够保证农作的产量与质量,也能够提升农户经济效益,降低对农作的危害。而大豆病虫害防治时,首先要对其种植地势、地形进行分析,选择地势较高且排水能力较强的区域,适当控制播种密度,合理给予磷、钾等肥料。同时,在管理期间及时清除杂草,切断病虫害的传播渠道。若发生了病虫害,应当采取物理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式,降低病虫害传播能力。常见的病虫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菌核病。大豆的菌核病病虫害十分常见,若在种植期间发生该病虫害则首先应增强大豆的田间管理能力,在雨后及时开展排水作业,保证土壤湿度适中,同时采取适当化学防治以免殃及其他大豆植株。同时,大豆要采取3年以上轮作地块进行种植,以防治菌核病。

灰斑病。夏季时,大豆若未能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极有可能感染灰斑病,此时豆荚处在生长的关键期,一旦发生灰斑病将导致大面积落荚问题发生。根据以往调查显示,灰斑病将导致大豆减产量高达30%以上。为有效防治灰斑病,在播种前可将每100千克大豆种子与0.3克的50%多菌灵进行搅拌,以预防灰斑病。当大豆产生灰斑病时,可以使用多菌灵稀释液进行喷施,避免灰斑病的扩散。

红蜘蛛。在大豆叶片背面常聚集红蜘蛛,并吸食豆汁。红蜘蛛病虫害会导致大豆植株光杆,影响大豆产量与质量。针对该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含清除杂草、化学药剂喷杀两种方式。清理田间杂草能够阻断红蜘蛛病虫害的大范围传播与肆虐,而化学药剂喷杀能够及时消灭红蜘蛛,以降低对大豆的危害。

二、大豆落花落荚防控方法

1、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分析

大豆落花落荚的问题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种植密度较高、植株营养状况较差、植株生长环境较差等。但在众多文献中显示,大豆落花落荚最主要因素是同化物,若植株所获取的同化物无法满足其生长所需时,则会产生落花落荚现象。例如:在植株开花初期,若未能及时摘除上部嫩叶,植株光源受到限制,同化物供应量减少,则大豆便会产生落花落荚现象。因此,在大豆种植期间要合理分析,选择正确的方式,以避免大豆产生落花落荚现象。

2、合理种植

大豆种植密度较高将影响其光源吸收效果,以及通风条件。因此,在种植时应当合理密植,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与通风条件。通常,在春季时植株密度应保持在9000-12000株/667平方米。其次,种植密度还需要根据大豆的品种、实际种植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若大豆品种植株分枝较多,则应适当降低密度,若品种多结荚增应适当密植,若土壤肥力及基础条件优良则应当适当稀植。

3、合理控制水肥

大豆植株在生长期间以及开花结荚期间,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都较高,因此在此时应当适当增加对大豆肥料的供给,进行追肥。追肥的主要类型包含充磷元素、增加适量氮肥。通常,每667平方米需要追加30-40千克的磷酸钙、7千克磷酸钾以及适量尿素与磷酸氢钠。若种植地的基肥含量较高,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追肥量,以满足大豆肥料实际所需。

追肥工作可采取机械方式,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增加工作效率。施肥的深度要合理控制,通常为8-10厘米左右,肥料不可直接与植株接触,距离大概为10厘米左右。为降低大豆落花落荚发生的概率,应当对叶面喷施肥料,在阴天或傍晚时将肥料均匀涂抹在大豆叶片上。通常每7--10天进行一次,共3次左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合理进行排涝工作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但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因此既要保证植株水分充足,也要在夏季时及时排水,避免内涝。若遇到干旱天气,则应及时进行人工补水,确保土壤水分充足,满足植株对水量的需求。由于植株的吸水速率较快,因此在干旱天气应当保证土壤水量保持在80%左右,以实现植株正常开花结荚。在补充水分时,不可使用漫灌方式,避免在后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大豆产生内涝。

猜你喜欢
大豆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