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呈现—生物媒介

2020-10-20 06:55臧俊超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媒介生物

摘要:当代艺术蓬勃发展,艺术媒介日趋多元化且人性,随着科技发展成熟,跨界与融合带给艺术家更多全息的思考,媒介作为艺术表达不可缺少的元素,改变了传统艺术语言的结构和创作方法。许多艺术家尝试将生物作为艺术媒介融入艺术创作,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去诠释思想及情感。同时,生物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就,生物媒介与艺术科技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微观摄影、全息影像、生物科技等各种各样的设备升级发展帮助艺术家能够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生物媒介独特的视觉感受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创新性、差异性、当代性的元素。

关键词:当代艺术;生物;媒介

一、当代媒介的获取

二十世纪末,“生物艺术”这一概念被提出,艺术实践从架上和户外转移到实验室进行试验。生物这一媒介常常会挑战社会和伦理,甚至让人目瞪口呆,无法接受。法国艺术家拉威尔·珍内特曾经拍过了一个“愿马活在我的身体里”的视频,艺术家将马的血液注入自己体内,感受自己成为一匹马,作品中艺术家的生物性被激发,仰仗试验和新发现,他们的作品指向性十分明确,那就是未来,这也凸显了生物的先锋性和在与艺术融合上的合理性。将生物艺术单纯地定义为媒介的创新是不严谨的,因为每个突破的背后是一种新思想的承载。与传统媒介相同,生物媒介是可以对元素本身进行筛选控制的。

生物媒介拥有的艺术感和吸引力是传统媒介不能企及的,与传统的笔墨颜料媒介相比,生物媒介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其从出生、成长、繁衍、死亡都蕴含了人类文明与思想,对于生物的认知,不仅存在生物学科中,同时与整个人类的历史文明进程息息相关。在诺大生物体系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反应是不同的,而这些神奇的自然变化构成了“生物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媒介,新媒介的多样性及丰富性被发挥出来。很多艺术家与生物学家合作,利用生物作为艺术媒介进行创作,除了利用生物的自然形态特征及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创作之外,有的艺术家也利用生物自身所具备的特性进行创作。微生物之父巴斯德开创了“细菌学”,让我们看到了显微镜下的病菌与病毒,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塔尔·达尼诺和巴西艺术家维克·穆尼茨用细菌绘制了一个神奇的微观生命世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媒介是传递思想展现艺术内涵的关键,并通过对不同媒介的运用展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苗,为艺术媒介提出了新思路。

二、生物媒介之作品生成

生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现在被大众逐渐接受,人们对这种“特殊的艺术”展现出了强烈的欲望和好奇,与此同时众多生物媒介艺术品被生长出来。“细菌”是生物媒介的一种主要载体,通过培养皿进行“发酵”,给予细菌新的展現形态,细菌艺术打破细菌在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罪恶形象。艺术家 Ward Craig在2015年发起了一个 “纽约地铁看不见的细菌”项目,走遍纽约22条地铁线,用无菌海绵收集每列火车扶手、座椅等的细菌样本,并将其放入培养皿中,通过观察,发现采集到的菌种多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葡萄球菌。由于不同细菌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化学变化,这些细菌在培养皿中被回炉,在艺术家的创作下成为一件充满金属感的艺术品。这件生物艺术品的语意在于,在城市地铁中隐藏的细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肮脏”与“腐败”,但在艺术家手中却被重新打造。地铁是人们日常交通工具,如果我们一般的意识看地铁,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而当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观察时,就会发现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细菌菌落”。艺术的创作方式与手段皆呈现其所处时代之“当代性”,新语境产生新观念,新观念感知新媒介,从而产生当代审美。

巴黎艺术家研究感光藻类生物,试图跟摄影技术相结合制作艺术作品,他利用海藻吸收不同亮度光线的性能,替代绘画关系中黑、白、灰三色调,再用底片的异光控制它的密集程度,从而形成海藻画。达尼诺说:“我总喜欢跟艺术家合作,因为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在各自前进的轨道上半路相遇,但最终却能合作出完美的作品,形式与意义的完美结合。”艺术家与生物学家的合作,创作媒介涉及动植物科学、细菌甚至生物有机体本身。艺术在当代得到了颠覆,这也是当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样式的区别。

三、生物艺术的未来

在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去世的50年之后,他被一群生物艺术家誉为“艺术之父”,原因在于,弗莱明是观察微生物图像的先驱,他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培养皿中呈现的是一个斑斓的调色盘。当下艺术与生物联系密切,艺术家的身份变得多元,他可以是生物学家,化学家,科学家。在当代的信息浪潮中,艺术的创作将改变过去艺术史中的一劳永逸,避免按图索骥,艺术家主体创作得到改变。生物艺术已经成为整个艺术系统中的一环,长此以后会成为本世纪的主体艺术。

近年来,跨学科领域的合作愈来愈频繁,为了寻求更多的可能性,生物媒介将成为一个丰富的灵感源泉。艺术家将要学会了解不同媒介的属性,运用不同媒介的专职属性实现自己的艺术灵感外延,进行艺术创作传达艺术家的个人思想及情感,将艺术媒介的特性发挥至艺术领域。未来的艺术将更多诞生在实验室的试验台上,并将以自然生长的方式呈现,有序跟无序之间,基因密码般的排列组合,彩色试剂和光子的介入,反衬的色彩将呈现多维体感。伦理问题是不得不思考的,但在不涉及伦理的情况下,未来的生物艺术将来源于自然且颠覆自然,希望在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艺术家的跨界研究精神继续高涨,创作更多利于人民大众的作品,迸发更多提高社会生活的创意。

参考文献:

[1]裴燕 . 细菌和鸣:生物艺术的预言[J]. IT 经理世界,2014(8):099-103.

[2]约翰·奥尼恩斯,梅娜芳译.神经元艺术史.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05

[3]范旭阳.《微观图像在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发展》[J]. 《新闻研究导刊》,2017,第8(06)期

[4]任建军,李佳,新造物:以生物为媒介的实验艺术 [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臧俊超,大连工业大学,新媒体艺术方向研究生。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媒介生物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第12话 完美生物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生物趣多多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