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珏 宋立
摘 要:许多小学生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不能顺利地向行书过渡,这与当前的书法教育发展极不相称。由楷书向行书的变更,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儿童学书应从二年级开始,并以楷书作为入门的书体;其二,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总体安排:二三年级学习楷书作为基础,四年级以行楷为桥梁,至五年级开始向行书过渡;其三,选择字帖上,儿童应从《多宝塔碑》《神军策碑》等帖入手,然后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作为变更的纽带,进而学习《兰亭序》。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书体变更;入门;字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8-00-03
众所周知,当今小学书法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小学生准确、工整和迅速的书写汉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陶冶小学生美的情感。在明确的目标下,小学书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很不相称。
一、当前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楷书是学习行草书的前提,如古人所云:“真生行,行生草”。这也导致一些小学只安排楷书课程,成为当前小学书法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刘凯等人在调查徐州市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中,对1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指出:“对‘学习过什么书体的调查表明,只有25个学生学习过两种书体,其他75个学生选择一种书体。其中,楷书被选择的次数高达89次。”这正说明了大多数小学生只学习楷书。[1]
这种只注重楷书,而忽视其他书体(行书)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区。一般而言,过度的学习楷书,不利于向其他书体变更,例如一些楷书写的时间较长,并且写得特别好的学生,在学习行草书时会遇到困难。黄惇曾指出:“我见过一些14岁写楷书相当好的,这个年龄是少年走向成熟的时候,其中不少在全国得了奖,但是我让他们写王羲之行书却写不起来!”这种情况的产生,大概是过于注重楷书的结果。[2]
以上问题,正是由于小学书法教学忽视了书体的变更而导致。这种情况,在当今小学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解决这个问题十分必要。
二、小学书体变更之必要性
从小学书法教学目标中的迅捷层面来看,必须要求儿童过渡到行书。同时,从他们书法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亦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书体的变更。
曾有学者研究,减小书法成绩在个性间差异和速率变化,在儿童时可采取的措施是:“须依照儿童之年龄,予以适当之练习或教法。”这恰好说明了在适当的年龄阶段,应该予以合理的教法。从楷书到行书的过渡,也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小学生在书写习惯定式养成之前,采用正确的教法,学习书法则进步更快。不然,会影响小学生书法水平的提升。同样,当儿童的楷书写到一定的程度时,如果仍只是坚持一种书体的学习,不但进步不大,还会养成一种固定的书写模式,在学习其他书体时也会加入楷书的书写习惯,最后形成的现象正如上文所提及:有些学生楷书写得不错,却不会写行书了。所以,小学书法教育过程中,书体的变更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由楷书向行书过渡,最好在儿童楷法未根深蒂固之前。[3]
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书法,应在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教法,让他们顺利完成从楷书向行草的过渡。
三、小学书法教育书体变更的相关探究
(一)小学书法教学入门的一些思考
研究小學书法教育中的书体变更,必须弄清楚小学书法入门时间及书体的选择。一方面,入门时间不同,导致书体变更的时间亦不同。另一方面,入门书体选择迥异,也会影响变革的效果。
1.入门时间
一般认为,书法入门越早越好。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是不是越早入门效果越好?曾有学者研究表明:“据一般生理上之实验结果而言,以为儿童的书写练习,总在七岁亦有至八岁开始者;就年级而论,总在二年级或者可从三年级开始。”此处作者利用书法心理学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儿童书法入门时间应该在七至八岁之间。又因为“儿童正式开始书写,多依赖手指的活动,这种动作在七岁时才渐渐发展起来,所以可在二年级开始做正式的书写练习。”儿童过早学习书法,容易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总的来说,小学第一学年不宜开设书法课,因为“儿童才进学校,年龄幼稚,年龄薄弱,采用毛笔太嫌费事费力。”小学书法教育入门时间在二年级开始最为合适。[4]
2.入门书体之选择
儿童书法入门选择书体,涉及书法的学序问题,学序会影响小学书法教育的效果,因为“学序表现对于多种教育要素的重视。”所以,探索小学书法教育中学书次序问题至关重要。既然如此,那么儿童初学书法,对书体的选择,亦会影响到书体的变更。
关于小学书法教育入门书体的选择,历来多以楷书为主,亦有以篆隶入门者。丰坊认为:“学书之序,必先楷法。”张敬玄亦云:“初学,必先真书。”从学习规矩层面来讲,楷书法则严谨,儿童初学更容易掌握,正如孙过庭所云:“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初学楷书,不仅符合了教学目标中的实用方面,而且从认字层面看来也是颇有益处的。行书是在楷书快写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前儿童学习行书,应先学楷书,苏轼曾说过:“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既然真书(楷书)是学习行书的基础,那么完成行书的变更,先学楷书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可知,在儿童书体变更的前提工作上,小学书法入门应从二年级开始,并以楷书作为切入点,既符合实用,又有利于其今后书法水平的提升。[5]
(二)书体变更的具体时间
从小学书法教育迅捷的要求来看,必须开设行书课程。一般而言,学习行书需要有一定的楷书基础,正如丰坊所说:“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那么从楷书到行书的变更应该在什么时候较为合理?
对于这样的问题,陈选善指出:“假使字体的变换在四年级以前,儿童的书法不致有退步;假如等到书写的习惯已经深固地养成再行变换新字体的学习就比较困难。”转换新字体困难的原因,就在于形成了楷书的定式,而用楷书的方式来写行书。
一般来讲,儿童利用两年时间学习楷书,对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有一定的了解,也不至于将楷法程式化,所以小学四年级作为桥梁开始向行书过渡,较为合理。陈选善认为:“由楷书使变更到行书体太早则不能充分获得楷书体的利益,太迟则变更起来发生困难,照作者的意思变更以在二年级后期为宜。”此处,作者的意思是学两年的楷书,将变更期定为二年级下学期(作者亦将一年级视为入门的第一年)。
由此看来,小学书法教育,进行书体变更是很有必要的,而具体的变更时间应该从四年级开始比较合理。书体变更应在开设两学年楷书课程后,不要急于学习行书,而是在楷、行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学习行楷书,在此基础上,逐渐向行书过渡。
(三)书体变更之字帖选择
为了表明书体变更的经过,笔者将楷书到行书的变更分为三个过程。一为酝酿期,主要为书体变更打好基础;二是过渡期,学习行楷,是学习行书的桥梁。三是变更期,正式学习行书的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只有选择正确的字帖进行练习,才会事半功倍。
1.酝酿期:楷书《多宝塔碑》《神军策碑》
儿童楷书入门字帖的选择,会影响以后书法的学习。虽然“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都可作为取法对象,但是,作为儿童书法入门的字帖,应谨慎考虑。赵孟頫楷书,主要是行楷,对于儿童,不宜规矩的培养。曾有人指出,儿童入门应从欧体入手,欧体法度过于严谨,初学此体,受易束缚,导致缺乏生气。郭尚先说过:“幼学《皇甫诞碑》《醴泉铭》粗知搆法,苦乏生动之韵。”同时,欧体隶意较浓,虽然其法度严谨,但用笔还不完全成熟,古人云:“(《皇甫君碑》)欧阳询书,其笔带有汉人分法,是率更得意书。王元美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发源信,然兰台《道因碑》笔笔带批(隶意),得之家学也。”可见,欧体法度过于严谨,用笔存有隶意,既不利于儿童初学规矩,又不利于书体的变更。[6]
初学书法,应以用笔为第一要务,但从选择书体的风格上来看,应先立筋骨,徐季海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书如其人,应具备筋、骨、血、肉等方面,而筋骨是支撑血肉之基础。常言道“颜筋柳骨”,先学筋骨,应先学颜、柳。颜、柳楷书,属于唐代中晚期书作,楷法成熟,已无隶意,结体上较之欧体更容易被儿童掌握,可为以后学习行书,打好基础。亦有古人强调学书宜以颜体入门。因此,颜、柳楷书之《多宝塔碑》《神策军碑》均可以作為学习的范本。
2.过渡期:行楷《智永千字文》
一般而言,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冯维指出:“科学训练就是要按智力技能形成规律组织练习。如在练习准备阶段,原型要准,定向才正,否则熟练以后如同动作技能一样‘教拳容易改拳难。不规范的甚至有缺乏的智力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有了正确的练习方式,勤学苦练才有价值,才能升华到善学巧练的境界。”行书的学习较之楷书,更注重智力技能的培养,如果在学习期间未有正确的方法,则会误入歧途。从楷书向行书的过渡期,应该有一种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书体——行楷书,而这种书体有利于小学生顺利地从楷书向行书过渡。而过渡期时期,用《智永楷书千字文》作为楷书和行书之间的桥梁最为合适,黄惇说过: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是现存南朝书法作品中,字数最多的楷书真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王一脉的用笔方法。从字体上看,属于中楷,因此较之流传的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都便于初学者上手。……因此,在熟悉《千字文》中的楷书后,再进入《兰亭序》《圣教序》等王羲之一脉的行书学习,则往往事半功倍,有助于书法爱好者由楷书向行书的过渡,也是正确的由楷至行的入门途径。”由此可见,《智永真书千字文》在楷书向行书的过渡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变更期:行书《兰亭序》
小学开设行书课程,需要选择适合于小学生的字帖。关于儿童初学行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及:“学书行草宜从何始?宜从方笔始。以其画平竖直,起收转落,皆有笔迹可按,将来终身作书写碑,皆可方整,自不走入奇褎也。”为了走上学习行书的正轨,儿童学习行书选择字帖时,应选以方笔为主,且笔迹清晰者。神龙本《兰亭序》用笔以方笔为主,并且此书为墨迹,笔法清晰可见,极少间杂草书,是儿童学习行书的范本。徐渭说过童子学习行书应“先学右军书《兰亭序》及右军《开皇》等帖,又《怀仁集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及《荐福》等碑亦足观览,又集书《阴符经》献之行书诸帖。”可见,冯承素摹《兰亭序》对于儿童来说是重要的学习范本,较之其他字帖更有助于完成书体的变更。
通过以上论述,关于小学生书法教育,首先,要确立筋骨,学习颜柳楷书,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应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作为向行书过渡的桥梁。最后,以《兰亭序》作为变更的落脚点。
四、结束语
当前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由楷书不能顺利向行书变更的现象,严重影响书法教育的发展。小学生要顺利完成从楷书到行书的变更,应对儿童入门时间和书体选择、变更时间以及具体字帖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入门问题。儿童书法入门时间应从二年级开始最为合适,并以楷书作为入门的对象。二是,书体的变更。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楷书,四年级时应以行楷为桥梁,至五年级逐渐向行书过渡。三是,字帖的选择。儿童应从《多宝塔碑》《神军策碑》等入手,行楷书须学习《智永真书千字文》,而行书应以冯承素摹《兰亭序》为范本。本文只是就当前小学书法教学中,字体变更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实际上,小学书法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以及字帖选择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都是当前小学书法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希望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为小学书法教育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和方案,共同促进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3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黄惇.由楷书向行书的过渡[J].中国书画,2011(03):73.
[5]贺文荣.论书法教育中的“学序”问题——对书法史的整体认知和书法学习的系统化展开[J].书法,2014(11):56-61.
[6]刘凯,庄頔,薛刚.徐州市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