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错误的情绪教育带来“次生灾害”

2020-10-20 15:06徐琴美
教育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儿童

徐琴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推广幼儿的情绪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从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崇尚温和、含蓄的性格。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我们的社会更加青睐委婉、间接的表达,而不提倡直接表露情感和意图。这样的文化背景影响了中国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许多父母都希望将男孩子培养成沉稳儒雅的谦谦君子,而将女儿培养成温柔娴雅的窈窕淑女。即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与困难,家长也会教育孩子要“有泪不轻弹”、克制负面情绪、隐藏真实感受。久而久之,孩子遵循本心,自然表达悲伤、愤怒、害怕等情绪,被认为是任性、调皮,而克制负面情绪的表达反而被认作乖巧懂事。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建立对情绪表达的正确认识,学会表达情绪、交流情绪、疏导情绪,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家庭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却甚少提及家庭教育的其他方面。中国家长经常和孩子讨论他们在校的学习、社交情况,或是询问老师对孩子的客观评价,却很少和孩子探讨他们对生活经历的主观感受,也就是他们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绪是人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但是在情绪发生时又伴随着某些表情、动作上的外部表现,例如微笑、哭泣等。许多中国家长不知如何对孩子的情绪做出回应,所以选择回避与孩子探讨内心感受、制止他们做出外在表现。殊不知,情绪教育的缺失会对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恶劣影响。大量数据表明,不会正确表达情绪的孩子在认知和社交能力上都远不及同龄人,而且这些孩子大多数还有其他情感以及心理问题,比如过分焦虑、精神难以集中等。另外,身、心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长期压制负面情绪而不予以疏解,都会影响他们的免疫系统,从而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

不过,任由儿童激烈地表达情绪也并非无害的。对于已经焦虑或抑郁的孩子,一味放任而不加以干预将会加重他们的精神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如今,情绪管理课程已经渗入不少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中,其背后的主要根据,就是通过科学疏导情绪帮助叛逆的孩子更好地和长辈以及同龄人沟通、学习社交技巧、融入社会集体。

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不单单局限于心理层面,它是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保证儿童能够幸福、健康成长的关键。学习情绪教育,就是学习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在压抑与放纵儿童的情绪表达这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给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更自由、更安全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打开儿童情绪世界的大门,家庭需要提供第一把钥匙。许多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跨国研究表明,相较于欧美家长,中国父母在面对被负面情绪笼罩的儿童时,经常使用单一而粗暴的应对措施,抑制他们用哭泣、叫喊等方式表达情感。特别是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幼儿,他们表达思想和情绪的方式十分有限,往往无法直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大部分时候,幼儿只会用哭泣来倾诉悲伤、紧张、害怕、愤怒等一系列不同的负面情绪。然而,我们却经常可以听见父母用相似的方式制止因为种种原因哭泣的儿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长期研究了父母对儿童负面情绪的不同回应方式,他们发现家长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相互作用。如果父母自己缺乏表达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他们通常也不知道如何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感。他们更多会使用忽视、惩罚孩子的方式来阻止他们表达负面情绪,这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损害,还会使亲子关系进入一种不健康的循环中。短期内,孩子可能会注意力涣散、性格急躁易怒或孤僻焦虑,不爱与人交往,产生各种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儿童产生的不良行为问题会加深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挫败感和焦虑感,从而进一步激化亲子矛盾。就像疫情期间,一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和同龄人的陪伴,情绪无法疏导,从而产生了“搞破坏”的不当行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祖辈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而形成一个家庭内部的恶性循环。

有意思的是,父母之間交流情绪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很多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即使父母在吵架以后努力回避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这种压抑的负面情感仍然会被孩子感知到。研究者们发现,孩子会对父母生气而假装若无其事的行为感到困惑,如果父母不加以解释,他们甚至会误解这样尴尬的相处模式就是表达负面情绪的正确方式。这种误会不仅不能使孩子正确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还有可能教会他们错误的表达方式。幼儿是最好的模仿者,不论好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们学习的模板。因此,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就应学会认识和排解自己的情绪。

除了家庭,幼儿园也是培养幼儿情绪理解和认识能力的场所。在幼儿园里,儿童有更多机会与同龄人玩耍、交流,也有更多机会体验不同的情绪。小伙伴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摩擦,共同体会负面的情绪,也有可能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不少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龄玩伴,而幼儿园在给予孩子学习和玩耍伙伴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情绪理解能力。移情教育就是在园情绪教育的重要一环。老师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借助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移情,比如我们常听到老师在幼儿发生冲突时询问他们“你要是他,你会怎么想”。诸如此类的经历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提倡负面情绪的表达,如何建立亲子间关于负面情绪的对话成为情绪教育的重心,但是,我们也不应忽略正面情绪。有研究表明,父母和老师经常询问孩子、要求孩子描述正面的情感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快乐,延长正向情绪的体验。甚至在幼儿已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时,通过引导他们发现快乐、描述快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对负面情绪本身的疏导,从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负面情绪中剥离出来去感受更加正面的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儿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情绪认同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