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居拴马桩石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0-10-20 17:12张子儒申恒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张子儒 申恒

摘 要:文章以关中民居拴马桩石雕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探索拴马桩石雕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拴马桩石雕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拴马桩石雕艺术在校园景观、城市公园、城市居住景观、街道广场等方面的应用,能够使拴马桩石雕艺术迅速地进入现代人生活。这样有利于对传统民间石刻雕塑艺术品的发掘与保护,使关中拴马桩石刻雕塑艺术文化遗产能更长久地延续下去,推进传统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利用景观设计的特性将拴马桩等含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进行再设计,使其在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中具有新的价值。

关键词:拴马桩;石雕艺术;景观设计

注: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2019年一般科研项目“关中民居石雕拴马桩造型艺术的再生应用研究”(19B30)研究成果。

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雕艺术品,它原本是过去的乡绅大户家拴马的实用条石,如同石狮一般,常栽立于大门两侧,不仅有炫耀财富的作用,还有镇宅辟邪的寓意,堪称庄户人的“华表”。拴马桩通常是用灰青石、黑青石雕刻而成,少数使用细砂石,一般高度在230~300cm之间。拴马桩的主要结构分为四部分,即桩顶、桩颈、桩身及桩根。古人为了使拴马桩更具美感,通常会在桩上进行雕刻,其造型以狮子为主,也有猴、狮人、人骑兽和多人组合等多种类型,形态各异。拴马桩形体多为方柱体,无柱础,下端直接埋在土中。拴马桩柱首表现丰富,有人驭狮、猴子眺望、狮子滚绣球等,以单身狮子和单身猴子居多,有相当部分是大猴子背着小猴子,有的是鹰的相貌,也有的像寿桃,还有少量特殊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大量建设了新型的商业中心、居住中心,往往忽视了最初的古代本土文化特征,古代文化无论是从其表现形式上还是从其传统观念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遍,拴马桩的实用性已经降低,不少地方已经淘汰了它,甚至看不到了,但是其美学价值依然存在,所以不少博物馆收藏展览了很多的拴马桩,形成了拴马桩林的景观。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跳脱时代的背景,拴马桩石刻雕塑艺术作为关中地区典型的文化形式,正在以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的城市生活当中。拴马桩石雕艺术对城市的景观空间环境起到美化设计和艺术氛围渲染的作用,其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应用一方面体现了当代人们对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喜爱,另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城市景观特色和文化传统。

一、拴马桩石雕艺术在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应用

拴马桩石雕本身造型美观,有精美雕刻图样的拴马桩被称为望柱,取门庭兴旺之意。陕西地区保存了数量庞大的拴马桩遗存,拴马桩形态多样,造型考究,在现代城市街景中也多次出现。例如,西安市环城西苑的拴马桩广场就是拴马桩石雕艺术在城市街道景观中运用的代表。西安环城西苑绿化景观工程属西安环城风景区规划范围,从城墙西北角护城河外沿全线,是一个集城市绿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园林。作为环城西苑景观工程的重要部分,拴马桩广场展示了西安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从位置设计的角度分析,环城西苑拴马桩广场靠近马路,是城市街道重要的展示性场所。在设计上一个拴马桩石雕就是一个向心的场,它可以在周围空间形成一个心理的引力场,从而将人的视线吸引到广场前,在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公共空间的同时,又展现了关中的民俗文化与陕西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城市街道景观,彰显了地方特色。

二、拴马桩石雕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拴马桩石雕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代表。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是2007年西安曲江新区启动的重点工程项目,是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现了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构建了集生态环境重建、观光休闲娱乐、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和娱乐休闲区。在园内有很多具有关中地域艺术特征的拴马桩石雕,以此作为景观设计元素,展示关中地区的文化魅力。例如在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西南岸,有一排很长的兽面石胎拴马桩列阵,精神殊趣,古朴大方,神态各异。游客可以沿着两旁分列着115根拴马桩的人行道欣赏南湖风光。在以柳桥为中心南北相接的沿湖道路上,南北两侧人行道上分别排列着166根与77根拴马桩,形成南北相接长达数百米的拴马桩长廊。一个由 20 根拴马桩围合成的半开敞式小广场被设置在公园西南方向,不仅具有广场聚散功能,并且能够给游人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曲江遗址公园中设置的拴马桩石雕,在设计上巧妙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通过相互借景的设计手法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以拴马桩的石雕造型为载体,为公园增加了更多的历史文化魅力。 同时,拴马桩造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设计符合本地人的行为习惯和审美趣味,能够很好地产生地方特色的文化共鸣。

三、拴马桩石雕艺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拴马桩石刻艺术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观符号,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布局精心,在人工湖等处集中体现。在人工湖东北侧有两处拴马桩群落,共 150 多根,在研究生公寓处和本科生公寓處与教学楼前都有数量庞大的拴马桩,还有很多拴马桩被放置在西侧操场边与南边建筑旁。 这些拴马桩以各种形态分布在道路两旁、学生公寓楼下或者山坡上,与周围的灌木丛搭配有序、疏密有致,形成良好的景观空间序列。拴马桩石雕艺术在西安美术学院是无法取代的景观艺术品,也是校园文化的汇集点和展示点。如今的拴马桩不仅是西安美术学院的标志,也是陕西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标志。人们来到西安美术院都会对拴马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和市民、游客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拴马桩石雕艺术不仅形成了西安美术学院独特的校园景观文化,同时又为校园增加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四、拴马桩石雕艺术在城市居住景观

设计中的应用

在西安乃至全国的大街小巷,宾馆、饭店门前,经常能看见拴马桩的身影。在城市居住景观设计中,拴马桩已然成为新中式的经典元素。万科几大中式楼盘代表作都不乏拴马桩的影子,仿若用自身的沧桑述说饱经时间的洗礼。例如,西安万科大明宫是万科集团设计打造的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高品质绿色文化社区。汉白玉的阵列拴马桩石雕作为小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进入深园中的一道意向门禁,隐喻着传统文人思想的延续,规则的序列感既能体现威严秩序,也是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的一种布局形式。这些拴马桩以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出现在居住区景观外部,在建造材质上采用了创新的手法,例如汉白玉、不锈钢、琉璃等材质的拴马桩都被广泛地运用到现代城市居住景观空间中。拴马桩石雕艺术在现代城市居住景观中的应用可以使人感受到中式园林的神韵,为现代人居环境服务,焕发新的生命力。

五、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存在。其中,关中地区拴马桩石雕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拴马桩在北方特有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诞生,在发展过程中其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在现代生活中,因为交通的便利,拴马桩虽然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但是在现代景观中却发挥了其审美价值,尤其在新中式园林里,拴马桩是点睛之笔,带着历史的尘烟散发着沧桑凝重的气息。拴马桩石雕在以陕西为代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古代民间艺术品,还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拴马桩石雕艺术充分展现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其千姿百态的形象和丰富厚重的内涵引发大众关注。拴马桩石雕艺术融合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生活中的创新方式,使拴马桩石雕艺术重新焕发活力,创造出既与景观设计标准相符,又兼具地域文化特色与民族风俗,还具备美学意义的非凡而又突出的景观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晶.晋南拴马桩石刻艺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2]陈华.关中传统民居石雕拴马桩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赵楠.来自沉默的荣耀[D].天津美术学院,2012.

[4]张江花.拴马桩功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

[5]杨爽.渭北民间石刻在陕西关中地区现代景观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作者单位:

西安翻译学院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