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2020-10-20 12:54伏文兵王凯李尤孟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

伏文兵?王凯?李尤孟

摘 要:水土流失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维持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其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综合提升均存在较大的影响。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治理区域实际情况,对其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利建设以及林业规划、牧业养殖等进行综合治理,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提升的同时,对推动我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

1 小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现状

1.1 自然环境遭遇破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1×104km2。轻度水土流失会降低土壤的肥沃程度和质量,破坏地形和土层,加速土壤侵蚀,甚至干旱。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则会使河流、湖泊中的泥沙量剧增,水资源的利用受到影响,并且发生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所以,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危害巨大,实施综合治理很有必要。

1.2 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水土流失的发生会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间接引起耕地减少,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或绝产。同时,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洪涝的爆发,严重阻碍了航运和陆运等交通的正常运行,对交通安全形成极大威胁。

2 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资金投入不充足,施工质量不达标。面对正处于发展时期的社会环境而言,当地政府可以为水土流失提供的财政支持并不多,此时很多工程为了更快完成,存在原材料、苗木等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健全,虽然已经认识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作特点,设计对应的管理机制,但机制并没有落实到现实工作中,致使小流域治理依旧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因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交叉管理、政出多头等问题,且实际设计规划工作过于随意,所以现场治理与实际预算有较大偏差,严重的会影响整体治理效果。

3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3.1 生态修复

在小流域项目的生态修复治理中,主要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两种措施。其中,人工修复是在人工补植补造基础上促进区域的植被覆盖密度增加,从而达到相应的生态修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人工修复方式进行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中,应结合流域范围内植物的生长习性栽植适合生长的林草植被类型,将其在荒坡等地区合理种植,以实现整个流域内的植被修复。而自然修复进行小流域内生态修复治理,则是采取禁止采伐与放牧等森林植被封育保护方式,加强对治理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管理,使其在一定的生长恢复周期内形成较好治理恢复效果。

根据上述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在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中,通过对低效林地以及郁密度低于0.5的林地区域,采用人工种植以及封山育林保护等措施,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山以及陡坡地区作为人工培植的重点区域,选择“乔-灌型”或“乔木型”治理方式进行林木种植,并对需要进行封山育林管理的区域,制定相应的禁止放牧与砍伐等管理条例,加强有关区域的植被保护,并制定封山育林保护与管理期限为5年,以促进其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与完善,进而对该流域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改善并取得较为显著的生态成效。

3.2 污水治理

小流域中的污水主要表现为生产加工污水、雨水、居民生活污水等。因此,进行污水治理需要结合其污水来源及类型,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以促进治理效果提升。其中,针对小流域内的生产加工污水,在进行畜禽养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提取,并将其作为肥料生产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再次利用后,即达到了污水治理的目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化肥生产的资源成本,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此外,针对雨水污染物的治理,根据其降雨分布情况,通过修建雨水调节池,并对雨水污染物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雨水在农田灌溉与清洁、绿化灌溉中再次利用。最后,针对居民日常生活污水,由于其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导致集中处理的难度较大,在具体处理中应结合居民生活分布点进行有效治理,以避免其污染影响产生。比如,针对人工湿地周围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在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居民厕所进行统计,并将其粪池处理污水在人工湿地区域的中下游沟渠内进行引流,然后利用池塘和水沟进行沉淀净化,同时在人工湿地的浅水区进行水生植物栽种,以通过植被增加提高其对水质的净化处理能力等,来实现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3.3 投入科学技术

通过了解龙里县湾滩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项目小流域治理情况可知,虽然实践工作运用的治理技术和工作理念都已突破传统工作模式,但不管是水土流失的预测还是治理工作,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偏差。以日本为例,在10年前他们就开始引用自动观测系统与航空摄影遥感技术观察滑坡地区,这样不仅能提升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缓解部门员工的工作压力。因此,在科学技术水平持续革新的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并学会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3.4 加强宣传力度

小流域治理工作不仅要得到国家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与认可,还要集合社会大众的力量。因此,当地政府在明确实践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要加强有关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并支持和鼓励更多群体参与实际建设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引导群众全面落实保土耕作措施,并安排专业人员组织进行多样化的治理宣传,如了解水土流失的意义、有关政策及增产增收技术等,这样不仅能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明确实践治理工作的关键性,进而自主参与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活动,并从小引导他们构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自主意识。

3.5 农业耕作措施

第一是培土打垄式栽培措施,通过人为的改变耕地地貌,防止因降水产生较大径流而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并且这种栽培方式还可以促进降水渗入地下,降低了雨水对地表的冲刷;第二种是采取间作套种的方式延长地被覆盖时间,增加农作物植被对自然降水的截获能力和利用效率,防止降水产生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加上不同农作物根系分布范围的差异,可以有效提高表土的抗冲刷能力;第三,采用先进的土壤耕作技术手段,达到保土耕作的目标。这种措施主要是购买专门的耕地机械,通过改变土壤的松紧度和土壤空隙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植物健壮生长,以提高植物或者农作物水土保持的效果。

3.6 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在小流域内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治理中,结合其居民居住區的人畜活动以及道路绿化美化、生活垃圾处理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对各区域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以及生活污染等有效改善和治理。比如,在生活居住环境绿化与美化治理中,通过在居民生活环境区进行道路绿化以及植被绿化、观赏区设置等,栽种一些色彩丰富、观赏价值较高的植被,以起到相应的绿化和美化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如今我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累积了大量经验,并获取了优异的治理成绩,但在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中,面对逐渐提高的工作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继续进行探索。只有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才能有效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清成,曹雪芹.小流域治理的难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11).

[2]齐实,李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8).

猜你喜欢
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推动清洁和绿色能源替代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ZB45包装机组内框纸输送辊清洁装置的设计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常规岛管道、设备全面清洁控制方案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